收藏 分销(赏)

浅谈高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7540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高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高职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4No.02 2022GLOBAL CHARITY高教与研究浅谈高职思政教育 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朱妤(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摘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工作。因为教育的惯性以及劳动教育的特殊性,在新时代下,怎样才能防止劳动教育的低效,把劳动教育做实、做深、做精、做细,这是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此进行深刻思考的命题。在“五育”并重的今天,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多种功能,强化劳动教育,对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技术和技能人才有着

2、深远的意义。目前,在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不高、课程渗透不深、劳动教育的实践性不强、思政课与劳动教育的深度不深等问题上,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运用宣传平台来提高思想渗透、树立“大劳动教育观”来扩大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开展沉浸式主题实践等方式,将大学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新时代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落地。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思政是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要素进行深度挖掘,自觉地对其进行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励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劳动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建设的成效,提高建设的水平,改善建设

3、的面貌,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时期,为达到立德树人的基本目的,将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相结合,是高职为培养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新一代的必然选择。一、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劳动教育融合的基点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的起源,肯定了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行了全新阐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向前发展。新时代下,大学生劳动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是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根本上是使广大学生认识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以劳动为荣、爱岗敬业、勤奋进取的优良品质。课程思政根据 201

4、6 年 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度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而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创新理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指导性精神。课程思政是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的教育理念。将价值观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端正的“三观”,从而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课程思政的主要任务。可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劳动教育一致的思想出发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劳动教育一致的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劳

5、动教育一致的指导思想。由此构成了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劳动教育一致的思想基础。二、课程思政对推进高职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一)对学生劳动价值的培养1.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以课程思政为其价值根基新时期的大学课程思政,就是要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解决好“为谁而育人”的问题。要造就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贯彻落实“五育融合”,立足立德树人,促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全面发展,在劳动实践中全方位地充实社会交往,在劳动实践中全方位地提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实施“五育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密切结

6、合国家政策,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在构建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体系时,用课程思政来引导课程的建设,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学习又要学习,既要学习,又要学习,又要学习,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培养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由课程思政确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思政重视“职业性”,它符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决定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的价值依据,而且也决定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在课程思政所强调的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劳动教育,按照社

7、会建设的需要,不断地培养并完善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职业学校的课程思政中,劳动教育注重的是身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理实相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在高职课程思政方面的创新性,更是强调了专业课程建设要持续地对652022 年第 02 期环球慈善高教与研究理论知识构建进行突破,用劳动教育来推动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进行实践,在第三课堂中进行实习,让他们对真实的工作环境有更多的了解,让他们在企业的情境中进行动态的互动,最终实现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的目的。高职课程思政的结合性,要求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德智体美劳深度融合,促进完整的人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中,注入劳动教育基因。3.对高等职业

8、学校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进行界定“立德树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遵循“立德树人”的原则,在“培养勤奋、勤奋、团结、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原则,在“课程思政”的指导下,把劳动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实习和社会服务等方式,使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以价值观引导他们的劳动实践。在阅读中,要做到“行万里路”,以价值导向来指导自己的劳动实践。(二)加强学生的劳动精神与劳动意识的培养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智能制造带来了一系列的新兴技术,与此同时,也创造出了新的劳动形式,扩大了新时代的劳动内涵,让劳动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叠加,从而对新

9、时代的劳动教育进行了重新构建。高职课程思政强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它可以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环境中,对高职生的劳动意志进行锤炼,最后有助于他们培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从而达到用劳动来推动全面发展的目的。高职课程思政在专业课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其中,把专业实践性作为切入点,把劳动教育作为一种载体,在专业课程中对高职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将劳动实践在专业课中与德智体美四育有效地融合起来,真正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劳动者。(三)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将高职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对社会分工有一个科学的理解,从

10、而建立起一个劳动平等的观念,从而提升学生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技能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解决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跨界工作问题及矛盾的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工具及方法,去实践劳动,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要积极地进行创新创业,主动地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三、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劳动教育融合的困境(一)理念上:劳动教育重技能培养、轻价值观培育以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物质文化需求问题、温饱问题等是多数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会学生谋生的手段成为劳

11、动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和最主要的任务。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劳动教育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情况下,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已逐渐由通过劳动以谋生转化为通过劳动以实现人生价值。高校劳动教育的使命不仅应包括教会学生专业的劳动技能,还应包括帮助学生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的过程中认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实现自我认定以及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使劳动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的根本力量。但受历史原因的影响,以及难以量化显见等因

12、素,劳动价值观培育并未被完全接受,更未在实践中积极施行,培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创新和发展所形成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进一步与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还存在理念接受、目标设定、方法改进、内容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困境。(二)制度上:融合的顶层设计虚化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融合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教务主管部门系统性地做好顶层设计。健全的体制设计,有利于打通融合的各种障碍,是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劳动教育融合的基本保障。但是在现实中,大部分高校对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缺乏一体化设计,难以形成合力从而系统化地推进融合的进程。如部分高校对课程思政与劳动教

13、育融合工作的人员配备不足,职权分工不够清晰明了,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没有把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纳入,也没有把课程思政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尚不能形成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及施教模式;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缺乏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的评价内容,部分高校虽然加入了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考核评价内容,但标准笼统、内容片面且主观性强,难以推动教育工作者认真施行,影响融合的成效。此外,高校教师还面临着较大的科研压力,教学效果的优劣对教师职称晋升、个人发展等影响并不大,造成教师对推动融合发展的主动性不足,需在制度设计上将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作为教学成果奖评审、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评选、优秀教师选拔、

14、教材编写、课题申报等的必备条件。(三)实践上: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不健全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载体是专业课程,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特点,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要素,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可见,课程与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融入的主要渠道,优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是两者融合的重要保证。但受传统固化思想影响,当下66No.02 2022GLOBAL CHARITY高教与研究的劳动教育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高校仍然将体力劳动视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形态,依托劳动周、大扫除等实践形式来代替劳动课程。或者只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程,没有将劳动实践课程与劳动理论课程同步设

15、置。还有部分高校没有专业、专职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师资,将劳动教育课程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待,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授课教师。部分高校则将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权限下放到各二级学院,由各二级学院的辅导员、党团负责人组织劳动教育的教学活动。此外,劳动教育课程的定位在部分高校尚不明朗,各专业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性质、学分管理、时间安排、考试考核等各不相同,导致劳动教育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等出现偏差。以上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种种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进程,应加以完善,为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提供合理空间。四、思想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一)利用宣传平台提升学生对劳动教

16、育的思想渗透当前,网络及宣传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是针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嵌入网络思想政治育人优势,利用互联网多弘扬劳模事迹和工匠精神,多推崇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在学、创、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学生的行为认同和价值认同,感悟劳动的精神和意蕴。二是组织开展劳模、工匠年度人物评比活动,在学生中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育人作用,利用公告栏海报宣传、自媒体宣传、班级宣讲等形式,让劳动精神、优秀事迹在校园生根发芽,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厚植学生的劳动情怀。(二)树立“大劳动教

17、育观”,拓宽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并不单纯是思政工作的教育和培养,它离不开学科的支撑,学科教师要树立“大劳动教育观”,积极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根据自身学科背景,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与劳动育人有机整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价值观、强烈的责任感、专业劳动技能等,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锻造学生高素质的劳动品格。如艺术学院专业可与玩具和礼品行业开展动漫、游戏、文创、电商美工设计等项目合作,校企可协同对优秀创作人才和团队进行扶持和培养,共同搭建 IP 衍生的孵化平台,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和提升专业劳动能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元素,关键在于教与学的统一。一是教师深入挖掘

18、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充分利用教材,事例展示劳动者事迹,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职业道德,进一步彰显劳动的价值与劳动精神的传承;二是探究开展跨学科的融合。将劳动教育联系紧密的工程测量、工业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艺术设计等学科组成劳动教育共同体,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综合实践、工艺制作等项目,打破学科、年级之间的壁垒,提升劳动育人的成效。师生可共同协作开展项目化教学活动,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社会服务、项目研究及撰写高水平论文,引导学生在参与真实项目中提升创造性劳动技能。(三)以沉浸式主题实践,实现劳动感悟与价值观内化融合沉浸式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内在精神、认知

19、、体验与外在行为、动作的高效转化。职业院校应立足于自身专业特色,打造沉浸式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做好专业素养提升、工匠精神培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入。在开展劳动教育培养中,着眼于专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感悟,以此创设沉浸式教育场景。比如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加工零部件”体验工作,让他们通过劳动专注于加工产品的过程,从中体验真实劳动的创造价值,从而获得劳动的乐趣,进一步内化为自我价值体系;艺术专业的学生,开展笔筒、手提袋、手工艺制品、原创视频制作等,与当地博物馆、文化馆探索创新红色文化塑造与传播的新模式,提升红色文化产品的创新性和传播性,让学生在沉浸式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和行为自觉。五、结语劳动

20、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学生的成长,承载着国家的期望。因此,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因此,他们一定要积极地将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用这两种方式的协同作用,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与国情、校情、学情相结合的前提下,对学生们对劳动的态度、技能和情感进行培育,并对他们的责任意识进行培养,通过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持续的优化,让学生们能够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乐业、敬业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参考文献:1 邹联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劳动实践课的实施 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56-57.2 张建国.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启示 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35-363 陈云龙,吴艳玲.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课程体系 J.基础教育课程,2020(8):6-10.4 高军.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路 J.教育与职业,202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