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期末试卷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文学批评的对象还应该包括文学批评者,另外作者强调的是“批评家的自我批评”)
2.B(“他本人的文学创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无中生有)
3.B(“个人修养”的问题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种)
4.C(准:衡量)
5.B(②被赐予侯爵,不能表现精于吏职;④⑥间接表现赵广汉精于吏职,主要表现为人称道的)
6.B(A因果关系不当;C不是在京兆尹一职上;D上调的是长安城这些官员的俸禄等级)
7.(1)官吏百姓互相揭发暗地里做过的坏事(“告发”、“举报”等亦可),赵广汉能够以此作为耳目,盗贼因为这个缘故不敢作案,作案又总是被抓。(5分。“告讦”“以故”“辄”各1分,句意2分)
(2)赵广汉虽然犯法判罪被处死(因犯法应当处死),担任京兆尹廉洁清明,以威力(或“用威力”,或“威慑”)控制强横有权势的人,平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业)。(5分。“坐法”“诛”“得职”各1分,句意2分)
8.(5分)用得最生动的是“拥”字,(1分)拥是“拥满”“堆满”之意,是说被北风吹落的秋叶深深地堆满了台阶前。(1分)在首联中作者描绘的是北风吹得白昼晦暗无光,日暮时分满阶的落叶堆积在一起,(1分)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1分)进而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凄凉之意。(1分)
9.【6分。注:如果该题学生回答直抒胸臆最高给4分】
颈联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诗人在北风劲吹、黄叶堆积的寒冷冬日里如绕枝倦鹊、摩月飞鸿一般形单影只、倍感凄寒。(1分)此时的愁绪就像特意寻觅自己而来,无法排遣,(1分)而且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1分)这就形象地将诗人失意与愁苦展示在读者面前。(2分)
这是一首和作。首联写冬日的气候物色。北风劲吹,日色黄昏,白昼也显得阴晦无光。到了日暮时分,北风刮落的黄叶,已经深深地堆积起来,拥满了阶前。这是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拥”字用得生动形象,与“深”字紧密配合,画出落叶满阶,紧贴阶前的情景。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下句写飞鸿高翔,掠过清冷的月亮,发出一声哀鸣。“摩”“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自高而下,而且传出心惊神凄的感受。倦鹊与飞鸿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颈联写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尾联进一步抒写老来的心境,说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为此挂心呢?这里的老、病、愁都与寒冬暮景有内在的联系。
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士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
10.(6分。丢字、多字、有错别字该空均不给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1)A(2分)D(3分)E(1分)(E“灾难是人生的机会,善良是生命的源泉”不够准确;B强加因果;C后半句不合文意)
(2)(6分。每空1分。意思贴近即可)
①开端:遭遇灾难,死神将临; ②发展①:听到呻吟,找到伤者;
③发展②:思考救援,找到水塘;④高潮:克服伤痛,艰难救助;
⑤结局:救活伤者,自己也活; ⑥尾声:专家不解,自己清楚。
(3)(6分。概括性格和具体分析各1分)①坚强如钢——重伤之中等待救援;②心地善良——发现生者,忍痛救助;③顽强坚韧(或责任意识浓,或乐于助人)——剧痛中坚持救助
(4)(8分)
观点一:以“救”为题不合适。(2分)①“水”是生命之源,可以让人联想到“甘霖”“滋润”“上善若水”等多种含义,如果以“救”为题,只凸显主人公的行为,题意就显得单一。②“水”作为故事的线索,贯穿主体,使文章结构严谨。③“水”突出了危难之中挺身救助的宝贵,进而突出主题。(6分)
观点二:以“救”为题也合适。(2分)①“救”是主人公的行为,有利于凸显人物形象。②“救”是故事情节,能够提挈解纲领。③救人救己,可为读者指示解读主题的方向。(6分)
12.(1)B(2分)D(3分)E(1分)(A“与后文写他报效桑梓,多次捐款形成鲜明的对比”错;C“突出了李嘉诚报效桑梓的艰难”错;E“和李嘉诚的身份地位毫无关系”不准确)
(2)(6分。答3点即给满分,概括和具体内容各1分,事例提到一处即可)①具有苦干实干的精神(或有顽强的毅力)——过早挑起生活重担,创业中辛苦工作;②果敢明断,善于把握时机——在塑胶玩具厂经理一职上创办自己的塑胶厂(后又发展为长江实业公司;又转向地产业、贸易业);③热爱祖国和故乡,热心祖国公益事业——捐资给家乡建医院、住宅、大学(说出一个即可);④富贵不淫——穿戴住都很节俭,不出席豪华宴会;⑤克己奉公——不领公司津贴,酬金都给公司,每年只拿600美元董事费。
(3)(6分)①类比,突出传主的形象。②突出海外华人爱国精神的传承。③使传记的内容更加丰富。
(4)(8分。观点2分;结合文本 或 联系实际分析,6分,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一:是回报社会的善举。①财富来之于民,理应还之于民;②学会感恩;③发挥个人财富的最大价值。
观点二:是传统道德的体现。①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②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③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
观点三:需要社会大力提倡。①创造浓郁的社会风气②创设良好的操作条件;③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
观点四:要靠致富者的自觉。①发乎真情,避免作秀;②淡泊名利,提升境界;③感动民众,发扬光大。
13. D(A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B鼎力相助:敬词,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不能用于指自己;C安之若素:指在反常或困苦危难的情况下,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这里应该用“随遇而安”;D“方兴未艾”的意思是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符合本句语境)
14.A(B不合逻辑,应该先砸出大坑,再导致地震,再引发海啸;C杂糅,“接受高等教育”应删去;D缺少宾语中心语)
15.B
16.(5分。评价3分,建议2分)[参考关于评价的话题]正面:进步和谐、与时俱进;反面:标准的不合理性、片面性。[所提出的建议要针对评价,略]
17.(6分。写出两句,每空1分)参考:①友谊如 彩绸,我们 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②友谊如 花种,我们 共同播撒,妆扮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园; ③友谊如 油彩,我们 共同调色,描绘出一片片美妙的景色。
18.作文(60分)一般在44-50分之间。作文题的开放性较强,审题的角度较多。阅读时可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展开构思,如“乐观”、“钟情”、“希望”、“魔法”、“灵性”、“网络”、“蹿红”等。从事件、心态、行动、网络魔力等几个角度出发,可得出以下立意:
(1)从“扫把姐”的行动的角度出发,可立意为:①平凡的事情坚持做,最终也会臻于非凡之境。②把工作当成艺术,即可化平凡为神奇。劳动创造美。
(2)从“扫把姐”的心态出发,可立意为:①心怀梦想的人可开创新生活。②兴趣助人成功。③热爱生活,升华平凡人生。④做人要乐观(或以快乐的心态面对平凡人生)。⑤专注本职工作,让生活有滋有味。
(3)从“扫把姐”爆红的事件出发,可立意为:①普通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彩[只要努力,平凡人(草根)也能成功]。②成功在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
(4)从“网络”在此事中的角色与作用出发,可立意为:①网络(媒体)具有改变命运的力量。②网络成为草根圆梦的舞台。
其他立意,只要紧扣材料,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标准】一等文:54分左右浮动。感情真挚,主题深刻,构思精巧;观点鲜明健康,论证有理有据;叙事清晰,故事性强,形象富有特征。
二等文:48分左右浮动。真实可信,主题比较深刻,结构严谨;观点明确健康,有论证过程,材料稍陈旧;叙事完整,有一定的故事性。
三等文:42分左右。基本真实,主题成立,比较完整;堆砌材料,不能很好论证观点,论据单一空洞。
四等文:36分以下。其中言辞偏激者,0分;只写标题者,3分;只写一二百字者,只有开头,或因潦草难以辨认的文章,18—24分;字数接近要求,可是文章语句不够通顺等情况,或抄袭文,可给28—32分。跑题文章有优点者,36分。
参考译文:赵广汉,字子都,是河北涿郡蠡吾县人,原来隶属于河间郡。年少就当上了郡中小吏、州从事,因为人廉洁、通达敏捷、谦虚待士被人们所称道。选为秀才,任命为平准令(管理物价)。又经过孝廉科目考核当上了阳翟县令。因治理业绩和德行尤为突出,升迁为京辅都尉,代理京兆尹之职。赶上汉昭帝驾崩,新丰县杜建为京兆掾属,助理监造汉昭帝陵墓的方顶。杜建平时强横好用武力,门下的食客是奸诈图例之人,赵广汉听说了,先是用含蓄的话警告他。杜建没有改变食客的做法,于是赵广汉立案法办(杜健)。宫中有权势的宦官和有声望的豪绅为之说情想方设法无所不至,最终也没有被赵广汉同意。家族中食客谋划要劫狱,赵广汉全都知道谋划着当中为首的姓名和动向,派差役通告他们:“如果计划这样去做,就要一起灭掉你的全家。”命令数名差役把杜建执行死刑示众,没有人敢靠近。京城中人们称道他。
此时,昌邑王刘征登上皇位,行为荒淫混乱,大将军霍光跟群臣共同废掉刘征,尊奉推立宣帝为皇帝。赵广汉因为跟着商议决定策略,被恩赐为关内侯,升任颍川太守。郡内大姓原、褚两个家族强横妄为,门下的宾客犯法做了盗贼,前任郡守不能擒获制服他们。赵广汉到任几个月后,诛杀原、褚家族中的罪魁祸首,颍川郡中震惊恐惧。在此之前,颍川豪强和大姓人家互相结为婚姻关系,官吏间的风气是互相勾结。赵广汉对此很是担忧,奖励并使用大姓家族的中间分子,让他们知道百姓控告的公文内容,出现要查问的案件的时候,证实了罪名,依法行事处罚他们,赵广汉故意泄漏中间分子的话,使得他们互相埋怨指责。又让差役制作密告箱,等到有投送来的密信,除去信件上的署名,并且假托为豪强大姓家族的子弟所说。那以后强势宗族和大姓家族之间结为仇敌,邪恶的党羽解散了,民风民俗大为改观。官吏百姓互相揭发暗地里做过的坏事,赵广汉能够以此作为耳目,盗贼因为这个缘故不敢作案,作案又总是被抓。一切都治理妥当,威望名气流传尽知,并且匈奴投降的人也说匈奴那里都听说赵广汉了。
本始二年,赵广汉跟从军队回来,又被任用代理京兆尹,满一年后被正式任命为京兆尹。
赵广汉为人很是强势,天性精通于官场职务,看见差役百姓,有时夜晚不睡觉直到天亮。尤其善于从事物关系中寻找线索,能得知真相。从事物关系中寻找线索,假设要想知道马的价格,就先问狗的价格,完了问羊的价格,又问牛的价格,然后到马的价格,比较查对它的价格,按类衡量,就能知道马的贵贱不会脱离实际价格。只有赵广汉绝对精明能做到,其他模仿的人没有能比得上的。富人苏回为侍郎,有二人劫持了他。过了一段时间,赵广汉带着差役们到了苏回家中,自己站在庭院之中,让长安丞龚奢敲前室之门告诉劫匪,说:“京兆尹赵某劝告两位,不要杀了人质,这位是宫廷警卫官员。释放人质,自动绑手就擒,还可以好好地对待你们,侥幸的话遇到赦免命令,或许某时能解脱罪名。”二劫匪惊恐,又听说过赵广汉的名气,当即打开门出来,下了厅堂跪地叩头,赵广汉跪着谢道:“幸运的是侍郎完好活着,很好!”送二劫匪去了监狱,命令差役细心照顾,给以酒肉。到了冬天该处死,预先发给他们棺木,又发给收殓下葬的用品,告诉劫匪,劫匪都说:“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赵广汉上奏请求,让长安游徼和监狱官吏俸禄上调为百石,那以后享受百石的官吏都比较自重,不敢歪曲破坏法律随意扣留人。京兆地区政令清明,官吏百姓称道不绝口。年老的人口头流传,认为自汉朝建立以来治理京兆地区的官员没有能比得上的。
地节三年七月,丞相司直萧望之考查上奏:“赵广汉折辱朝中大臣,想要用威力挟制奉公守法的人,违反礼节、败坏风气,没有德政。”汉宣帝厌恶他了。赵广汉最终被判腰斩之刑。赵广汉虽然犯罪被诛杀,担任京兆尹廉洁清明,以威力(威慑)控制强横有权势的人,平民各得其所。百姓追忆思念,歌颂他到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