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方法与过程:研读课文,掌握其虚实结合和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元代诗人张养浩曾写过一首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他在曲中不由的发出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始苦。可以说,和平、安定是每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就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二、
2、明目标,知方向,有的放矢。师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三、大家对第一课时掌握如何呢?先来检测一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鸡大相闻。2、率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3、不足(不值得)为外人道也。4、乃不知有汉,无论(更不用说)魏晋。5、芳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缤纷。提示:学习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古今意义(2)翻译句子(提示:注意补出括号内省略的内容) (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师:注意: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四、研读赏析(1)分前后排各读
3、一段,比一比谁读的好,理解文章脉络。要求:语句流畅、节奏合理、语速适中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发现桃花源,再写进入桃花源,最后写离开桃花源。(2) 以上三个情景,哪个情景令你陶醉呢?再读第二段师:引导学生说出,进入桃花源。请大家一起跟随渔人的行踪,感受桃花源的美。请找出渔人所见到的桃花源内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请一生再读第二段,如此美好的自然环境下,在此生活的人们是怎样,的情形。请找出描写渔人所感受到的社会环境安定和谐的句子。生: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4)渔人在桃花源受到了怎样的款待呢
4、?读第三自然段请找出描写渔人所经历的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生: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生:1、随意点名学生回答。2、师生共同纠正,达成共识。五、归纳主题:桃花源中景美、人美,当时的现实社会如何呢,让我们穿越历史,来到东晋末年,一同感受。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思考在桃花源中,作者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图景,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虚构了一个环境美好,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六、写法探究1、学到这里,我们都清楚了桃花源是虚构的,文中有几处暗示我们桃花源
5、的虚构,找出来。生: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人问津。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样的意图?引导学生理解生:虚实结合的写法,增加神秘色彩。2、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文章开头结尾写的简略,中间写的详细,为什么如此安排?生突出文章的中心,详细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活动:a、前后桌讨论,选一名同学代表展示结果。b、师生达成共识学生随意畅谈七、总结齐读课文;师:大家都深深沉浸在这美景中。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老师希望大家都能热爱和平,珍惜现在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美好的未来不断努力。八、布置作业小练笔: 生活在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的美好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那么,生活在现在的我们,
6、已经拥有了幸福美好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动笔写一写 (200-300字)背诵课文并完成同步练习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写景作文中,我们可以将本节课学习到的虚实结合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进行应用和拓展。张老师的这堂课重难点突出,是以学生朗读与自学为主,教师点拔为辅。在教学中张老师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再引导学生疏通文中的字词句,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的形式疏通课文大意,再将重点文言词语提出来讲解,并通当堂检测帮助学生巩固重点词语。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的有序、紧凑。再借助幻灯片把桃花源记的美景与文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探讨本文的思想内容和主旨。这节课上有大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对本文比较感兴趣。只有一些后进生还不能进入状态。还有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