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朱秀琴 教学时间:2015年5月15日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2.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法,叙述自己想介绍的一种民风民俗,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先来猜几则谜语。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元宵)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中秋节)
师:刚才我们猜出的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呢?(除夕、清明节、重阳节……)
二、感受节日习俗,确定“写什么”15
师:这些传统节日里,都会有些什么节日习俗呢?
课件按时间顺序依次出示节日图片,生简略口述节日习俗,了解其中的缘由。(腊八、除夕、初一、元宵、端午、中秋)
三、指导选材和命题10
这次的习作,我们该如何选材,如何命题呢?小组交流。
如《端午节的味道》、《月圆人更圆》、《欢欢喜喜过大年》、《除夕真热闹》、《家乡的春节》……
四、学习“怎样写”5
下面回顾老舍先生是怎样把北京春节的习俗介绍清楚的?
1.回忆课文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的方法:
照老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除夕真热闹。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师: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同学们写作时也要有一定的顺序。
2.回忆课文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师:本文作者运用了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从腊月的初旬到正月十九,其间老舍先生并未平均用力,而是采用了详略结合的表达方法,以达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效果。
五、学生进行写作
板书设计:
春节
元宵 按一定的顺序
传统节日 端午节
中秋节
除夕 有详有略、详略结合
清明节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