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3、花钟 (执教:龚晓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钟》。请同学们看学习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出示教学目标,指生读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自学指导,请看自学指导一:
(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文中介绍了哪些花?各自都有什么特点?赶快用笔画一画。(2分钟后开始交流)2、完成《学习之友》24页第三题。(5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自学。
(2)后教 a.学生交流 b.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c.出示句子比较 d.练习说话 e指导背诵,完成填空。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二)
(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二)
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从文中找出原因来。(3分钟后比谁划得最准确。)
生自学。
(2)后教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读得真不错,接下来请看自学指导(三)
(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三)
课文的题目为什么是《花钟》,作者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把你喜欢的内容练习背下来。(4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自学
(2)后教
体会作者认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五、作业:小练笔
观察一种植物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板书设计: 13 花钟
湿度 温度 花钟 光照
昆虫活动
《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其原因,最后讲植物学家根据这一原理修建了“花钟”。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它和后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细心观察”这个专题,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和第三单元秋韵相连,传递着自然的神奇,升华了人类的智慧。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本节课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展开《花钟》第二课时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花钟》的语言富有特色,特别是描写花开的语言,生动、精炼而准确。同样是写“花开”,课文里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找出文中介绍了哪些花,各自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完成之后完成《学习之友》上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更好地理解课文。真切地体会到作者语言的丰富和精妙。
为了体会作者不同的表达句式,我把文中句子换成“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蔷薇花开了,七点睡莲开了,十二点午时花开了……”与课文中的句子对比,体会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并及时加以拓展练习,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我又回到本段,美读全文,让学生与文本甚至与编者融为一体。在学完课文时,建议学生们观察周围的花草并写成日记,读练结合,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本单元学习埋下伏笔。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乐学中获得了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当然,我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由于这节课容量较大,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环节还落实得不够扎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