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大气压强(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有压强; (2)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2)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难点:(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马德堡半球模型, 矿泉水瓶1个,玻
2、璃杯1个,玻璃管1根,烧杯1个,水槽1个,量筒1只,吸盘1个,乒乓球1只,硬纸片1块,水银,水适量,弹簧测力计1只,注射器1只,细尼龙线若干,刻度尺1把;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
3、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
4、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怎样测量大气压? 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
5、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提问:(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 P0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参考课本) 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锅与宇航服。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五)小结 (1)大气有压强吗?它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做哪些实验来证明?你还可以列举哪些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有哪些方法?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