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班 级考场号座位号考 号 装订线高 二 地 理 试 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只交答题纸。2.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第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2.田纳西河流域的平原区,是美国农业带中的A.乳畜带 B.小麦带 C.棉花带 D.畜牧和灌溉混合农业区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下面问题3、4题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
2、,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3.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读下面我国中、东、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57题5.能正确反映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的排序的是A. B. C. D.6.目前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
3、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D.西部经济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7.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系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严重污染型8.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地形区主要为高原和平原 C.多泥石流破坏公路道路 D.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9.下列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黑吉内云 B.渝贵粤鲁 C.黑鄂湘皖 D.苏沪浙闽1
4、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热带季雨林11.下列省区中,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是A.广东 B.山西 C.黑龙江 D.西藏12.四大盆地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目前制约其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是A.人才匮乏 B.资源匮乏 C.生态问题 D.市场狭小13.山西能源基地已建成我国最大火电基地,其电力主要输往A.西南、西北地区 B.京津、华北地区 C.东北和华北地区 D.
5、华东、华南地区14.森林作为环境资源在干旱地区的主要作用是A.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美化环境、减弱噪声15.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原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B.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在黄河上游C.水土流失的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D.治理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措施是工程措施16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A.土壤、植被 B.气候、水文 图例井沙地草地甲井沙地草地井乙井沙地草地水井 C.气候、地形 D.植被、水文17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具有肥沃的红壤 B.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C.气
6、候高温少雨 D.光照强,昼夜温差大1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19根据自然条件的特点,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A.发展畜牧业 B.综合开发 C.全部退耕 D.开垦耕地20.对我国煤炭、核电、水电、地热四种能源基地的建立的描述不正确是A.煤炭能源基地建立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B.水电能源基地以西南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为主C.核电基地建立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D.地热能源基地建立在华北平原能源缺乏地区21.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 B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增多 C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
7、中,石油所占比重逐渐减少 D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耗能量不断增多22.关于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的总数 B.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较快C.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D.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23.以下工业部门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服装制造业24.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以下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 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 退耕还牧 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 A B C D25
8、.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荒地多,人为影响小A. B. C. D.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26、27题:2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27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28.目前东北
9、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是A.矿产资源全面枯竭 B.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的要求 C.劳动力资源短缺 D.交通不便利29.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的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影响B.对煤炭调出区而言,会产生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等问题C.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地区只会产生有利影响D.煤炭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没有不利影响30.美国“处方”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化肥、农药的污染 B.节约生产成本 C.便于生产专业化的实施 D.推广农业技术第 卷31.读下面的某国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从图中国家的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属于 带和 带(温度带),
10、发展农业生产的 条件较为优越。(2)填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农业区(带): , , , , , , 。(3)填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海域名称: , 。(4)农业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5)从地形和气候条件来分析农业区(带)形成的原因。32.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5分)(1)比较分析两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条件。(2)乙区域与甲区域相比,工业发展的主要劣势是什么?(3)乙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该区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什么?33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煤、铁资源,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传统的
11、老工业基地。读右图,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9分)(1)影响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辽宁省20世纪50年代以前、50年代以后的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3)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整治经验,为全面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高二地理答题纸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得分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得分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得分31. 读下面的某国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 带和 带(温度带), (3分)(2) , , , , , , 。(7分)(3) , 。(
12、2分)(4) 气候,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2分)(5) 从地形和气候条件来分析农业区(带)形成的原因。(2分)32、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5分)(1)比较分析两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5分)(2)乙区域与甲区域相比,工业发展的主要劣势是什么?(4分)(3)乙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问题有哪些?(3分)该区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什么?(3分)33、读右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9分)(1)影响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分) (2)辽宁省20世纪50年代以前、50年代以后的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3)借
13、鉴德国鲁尔区的整治经验,为全面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4分)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AAAA CD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BCCCBCB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ADCCDCBBA31、(1)亚热带 (北)温带 热量 (2)乳畜带 玉米带 春小麦带 棉花带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冬小麦带 水果和灌溉农业 (3)墨西哥湾 大西洋 (4)地中海 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5)西部高大的山系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使山脉之间的高原、喷代
14、降水稀少,形成干旱、半干旱区,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灌溉才能发展农业,所以形成了畜牧和灌溉农业带。32、(1)有利条件:两区域都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农业发达;都处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能源不足。(2)同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国内经济腹地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3)主要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日趋严重。主要对策: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33、(1)原料(铁、煤)丰富(2)辽宁省20世纪50年代前以农业经济为主,区域发展水平较低;50年代以后成为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区域发展水平较高,以第二产业为主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服务业;改进技术工艺,全面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绿化环境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