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T+4578.4—2023+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指南+第4部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7609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8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T+4578.4—2023+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指南+第4部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32/T+4578.4—2023+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指南+第4部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32/T+4578.4—2023+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指南+第4部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32/T+4578.4—2023+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指南+第4部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32/T+4578.4—2023+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指南+第4部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出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指南第 4部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hepatitis C prevention and controlPart 4:Specifications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for hepatitis C2023-12-13 发布2024-01-13 实施CCS C 50DB32/T 4578.42023ICS 13.100DB32/T 4578.42023前言引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

2、义14 缩略语25 开展检测项目26 实验室建设37 实验室管理48 实验室操作49 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5参考文献6目 次DB32/T 4578.4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 DB32/T 4578 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指南 的第 4 部分。DB32/T 4578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质量控制指标;第 2 部分:患者管理;第 3 部分:职业暴露与处理;第 4 部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第 5 部分:聚集性疫情处置。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

3、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江苏省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市第二医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莹、陈莉萍、徐晓琴、杨丹丹、卢静、张之、胡海洋、肖勇、许晓国、杨焕森、杨鹏飞、管文辉、张永臣、孙琦、丁群一。DB32/T 4578.42023引言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全球性的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引发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2021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印发了 关于印发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

4、(20212030 年)的通知,随后江苏省也印发了 关于印发江苏省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以进一步推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DB32/T 4578 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指南 拟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第 1 部分:质量控制指标;第 2 部分:患者管理;第 3 部分:职业暴露与处理;第 4 部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第 5 部分:聚集性疫情处置。DB32/T 4578 的制定是对丙肝防治工作相关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力补充,为丙肝防治工作的患者筛查、诊断、报告、转介、追踪、治疗、随访的全流程管理的科学防治提供支撑。为实现 WHO“到2030 年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

5、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DB32/T 4578.42023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指南第 4部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1 范围本文件给出规定了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肝”)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操作以及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的指南。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丙肝病毒检测工作的实验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5034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

6、技术规范WS/T 369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ISO/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RNA,由 9.6103个核苷酸组成。注:HCV 基因易变异,目前可至少分为 6 个基因型及多个亚型。HCV 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HCV;100 5 min 或 60

7、 10 h、高压蒸汽等物理方法也均可灭活 HCV。3.2 丙型病毒性肝炎 hepatitis C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注: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3.3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detection对人体免疫细胞因 HCV 感染产生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注:其原理是利用基因工程表达 HCV 基因结构和非结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来测定 HCV 抗体。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和免疫层析法等。3.4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 hepatitis C virus nucleic acid detecti

8、on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查找患者的血液中是否存在丙肝病毒的核酸,来判断是否被丙肝病毒感染1DB32/T 4578.42023的检测方法。注:核酸检测分为定性和定量检测。主要检测方法有转录介导扩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3.5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hepatitis C virus genotyping detection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及亚型。注:基因分型检测主要基于基因序列测定和基于特异性核苷酸互补探针结合的方法。3.6 实验室生物安全 laboratory biosafety实验室的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

9、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以保证人员和环境相对处于相对没有危险或残余风险可接受的状态。3.7 生物安全实验室 biosafety laboratories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3.8 室内质量控制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实验室内的作业技术和活动。3.9 室间质量评价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上报的结果,以此评价实验室操作的过程。3.10 标准操作程序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

10、将某一实验全部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日常工作。3.11 职业暴露 occupational exposure职业工作人员,如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人民警察等,在从事诊疗、护理或其他职业工作过程中意外被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导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的情况。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SL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evel2)R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5 开展检测项目5.1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5.2 丙型肝炎病

11、毒核酸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检测内容:a)丙型肝炎病毒 RNA 定性检测;b)丙型肝炎病毒 RNA 定量检测;2DB32/T 4578.42023c)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6 实验室建设6.1 设施与环境6.1.1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实验室应按 BSL2 的标准建设。具体要求见 GB 19489 和 GB 50346。6.1.2 实验室应通过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6.1.3 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依据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管理办法 及其附件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导则。6.1.4 基本设备包括压力蒸汽灭菌锅、二级生物安全柜、冰箱、生物安全型离心机

12、、加样器等基本设备,应与所开展检测项目和工作量相适应。6.2 管理体系文件6.2.1 实验室内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应包含实验室规章制度、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等,明确实验室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监督员,按照 ISO/IEC 17025 的要求。6.2.2 实验室内所有丙型肝炎病毒检测项目应具有但不仅限于检测方法的 SOP、原始记录、质量控制、高压灭菌记录等记录文件,并及时更新。6.3 人员要求6.3.1 需配备 2 名以上检测技术人员,至少 1 人具有中级及以上卫生技术职称。每年进行一次人员比对考核。6.3.2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实验室或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当每年

13、定期对检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检测技术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上岗培训内容至少应包括(参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三十四条规定):a)丙型肝炎病毒检测相关基础知识;b)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技术及管理要求,试验操作,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生物安全等。6.3.3 报告签署人员应分为检验人、复核人和签发人,且三人不可重复,其中签发人可根据报告机构工作需求选择是否在报告单中体现。6.3.4 检验人需接受过市级及以上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要求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熟练地操作,并经考核

14、合格,持证上岗。6.3.5 复核人、签发人应具备对检测过程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6.4 实验室检测能力及职能要求6.4.1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丙肝定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丙型肝炎检测实验室应具备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能力。传染病专科医院、丙肝定点医疗机构还应具备基因分型检测能力。6.4.2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应具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能力。6.4.3第三方检测机构丙型肝炎检测实验室可根据工作需求选择相应的检测能力。6.4.4 具有管理职能的实验室应负责对管辖实验室进行管理、培训、督导、考评等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6.4.5 实验室应配合传染病报告人员完成丙肝抗体阳性且核酸检测阳性

15、病例在国家传染病监测系统的上报工作。3DB32/T 4578.420237 实验室管理7.1 质量控制7.1.1 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建立质控计划并开展室内质量控制。采购符合本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商品化弱阳性质控品,并与样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检测。选择合适的质控方法、设定质控失控规则,质控数据可溯源,及时发现并处理失控情况。7.1.2 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或能力验证考核且成绩合格。如无法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可用实验室间比对代替,结果形成报告保存。7.2 生物安全防护7.2.1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检测的生物安全级别丙型肝炎病毒不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但未

16、经灭活的感染性材料应在符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7.2.2 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措施实验室应建立安全制度、标准操作程序、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及信息安全保密制度。7.2.3 培训和管理培训并强化“普遍性防护原则”。所有检测人员应接受过生物安全培训并掌握生物安全防护用品和仪器设施使用方法、意外事故处理方法。7.2.4 个人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及其后每年应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本底检测并保留检测记录。实验室为工作人员提供充分的个人防护用品和个人防护设施。8 实验室操作8.1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8.1.1 试剂的管理和使用保证试剂包装完整性,按试剂要求温度、环境保存。8.1.2 样品的管理和使用参照

17、 GB/T 38576,依据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妥善保管丙型肝炎抗体阳性和丙型肝炎 RNA 阳性样本,样本保存、运输、销毁应有记录。4DB32/T 4578.420238.1.3 实验室检测过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生物样品离心应使用生物安全型离心机;开盖、加样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或在具有高效过滤器的自动脱盖机中开盖并在封闭机器内自动加样。8.1.4 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参照 GB 19489 和 WS/T 369 处置。实验室发生核酸污染处理后需对实验室内环境采样并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才可恢复核酸检测工作。8.2 实验室检测操作8.2.1 根据检测方法不同,样

18、品可选择血清、血浆或全血。样品应具有实验室唯一标识,可溯源。8.2.2 试剂出入库明细清楚,按要求保存。临床诊断用试剂应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在有效期内的试剂。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应做适用性和性能验证,相同试剂盒不同批号之间应做批号比对。8.2.3 所有实验室内开展的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实验应按照 SOP 及试剂说明书操作,保存原始记录以保证结果可溯源。8.2.4 每批次项目检测须同时完成该项目室内质控品检测。8.2.5 实验室内开展的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实验所用仪器应按照要求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结果用于临床报告的仪器应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注册的仪器。8.2.6 同

19、批次检测中,试剂盒内对照结果成立、室内质控品结果在控时,可出具检测报告。9 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尽快对暴露部分进行清洗消毒,对暴露风险进行检测和评估,建立丙肝职业暴露情况的登记报告,并对暴露人做好保密工作。具体规范参见 DB32/T 4578.3。5DB32/T 4578.42023参 考 文 献1 GB/T 385762020 人类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2 WS/T 213丙型肝炎诊断3 WS 23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4 WS/T 453 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5 DB32/T 4578.3 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技术指南第 3部分:职业暴露与处理6 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管理办法(卫办医政发 2010 194号)7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98号)8 关于印发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 年)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1 492号)9 关于印发江苏省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苏卫疾控 2021 101号)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