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生本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反思金仲贵乘着教研教改的东风,生本教育在我校如火如荼的进行。初识生本感觉有点盲然,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的学生也基本适应了这种“个人做好,小组做透,全班做优”的教学模式。然而我们的作文课堂似乎还未涉足生本。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作文生本同学们很感兴趣。那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在大课间时刻学生们都玩得很尽兴,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站在那儿观察孩子们嬉戏、打闹。一种叫“站着不许动”的游戏很受同学们欢迎,班上三分之二的同学都在玩这种游戏,我关注着他们的玩法。忽然,一位叫王佳慧的同学在踢沙包时不小心将鞋踢飞了,其他同学哈哈大笑,这时上课铃响了当我走进教室时,班长王佳男已组织学生进行
2、课前展示,听他们讲的内容都比较空洞,于是便对他们说,“同学们,说说你们经历过的吧!”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我,我又说:“刚才你们不是玩得很开心吗?就以快乐的大课间为主题来畅所欲言吧。”孩子开始构思,片刻之后,一只只小手先后举了起来。他们的发言都比较精彩,我特别注意了一下王佳慧的习作,果然如我所看到的一样,她将自己在大课间时尴尬的一幕再现出来,我摘录了重点几句(轮到我了,我抬起脚,鼓足劲向沙包踢去,不料鞋子和沙包一块飞了出去,其他同学哈哈大笑,我站在那儿,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好尴尬哟。)虽然是很简短的几句话,但却能抓住重点动作及心理活动来写。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这时我想,为何不让我们的作文也生
3、本呢?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如果不去留心关注,不去思考,那么即使是学生耳闻目睹的,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如何让平凡的事情变得不平凡,让生硬的东西变得可爱起来,就得靠用心地观察。因此我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今天老师哪儿有变化,我们学校发生什么新鲜事等话题有意来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并用手中的笔书写那一个个美妙的话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敏锐力越来越强。课前三分钟演讲成了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一个平台。学生写作兴趣浓厚,写作水平也大大提
4、高。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另外,我还遵循生本理念,带领学生走进读书林。采摘自己喜欢“吃”的智慧果,学生每人有一份读书卡,将每天自己的读书收获记录下来,一周展评一次,将大阅读落到实处。这样学生的阅读面广了,阅读量增加了,自身的知识储备量越积越厚,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见识愈来愈广,“巧妇”在有米的情况下自然可以做出一顿丰盛可口的“美餐”。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每两周写一篇小作文,让他们尝试互评互改。在评改之前,我先指导学生集体评改文章。集体评改的习作主要选那种文字上的毛病不十分突出,但结构比较乱,中心不明确,流水账似的文章,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在批改作文时不要因文字上的毛病而分散
5、注意力;而是把精力集中在习作训练要求上。然后组织学生在组内多评多研,修改组员的作文,且尝试写出评语。例如,我班有位叫王丽蓉的女同学,作文的语句特别优美清新,特别能打动人心。一次作文,她描写山坡上的绿茵,作文中写到:“清新、清爽、清凉,仰面躺在绿茵上,看着柳枝随风起舞,看着白云自由飘荡,我的心也随着凉凉的风轻轻飞舞”这就是小作者的真切体验,语言极富诗意。学生组内互相切磋,最后下了如下评语:“你的文字仿佛长了翅膀,一下子就飞进读者的心田了。真好!”又如王蓉同学,一开始作文能力很差。我加强对她的个别辅导,在她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作文渐有起色。在写童年的趣事习作训练时,她写道:“小时候,妈妈的头发总是掉,我想帮助妈妈,便拿来胶水一根一根给妈妈往头上粘。我先”他将粘头发的过程写的非常细致。同学们给他的评语是:“祝贺你,作文的大门已经向你打开了,走进去,就是成功!”同学们的评语激励性很强,很具有调动性。从那以后,她写作文总是很投入,语句通顺了,内容具体了,作文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享受自己成功喜悦的同时,也领略到别人的写作风采。这样他们尝试到了写作的快乐,就会主动、自觉的去做。“教改”之轮,承载着师生的期盼,趁着这股东风,我们扬帆远航,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迈出新的步伐,使教育走向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