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如兰芷去如风_李浩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595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如兰芷去如风_李浩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如兰芷去如风_李浩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如兰芷去如风_李浩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杨红丽走了,她办公室的兰花还静静地耷拉在窗边,似乎等待着主人来悉心打理。细弯眉、大双眼皮、厚嘴唇,头发扎在脑后,但鬓边的碎发不太服帖,杨红丽被定格在一幅相框之中,带着淡淡的微笑。她平日里习惯用手把碎发轻轻别在耳后,每一根碎发都不会放过,正如她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一丝不苟。2022年9月22日,杨红丽作为理县县委第二巡察组组长带领11名组员奔赴壤塘县,开展交叉巡察工作,其间因突发疾病,经多方救治无效,因公殉职。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杨红丽在理县工作27年,先后在通化乡、蒲溪乡、县纪委监委、县委巡察办工作。她49载的人生称不上轰轰烈烈,但身边无人不念她的好。同事和老百姓都称她“杨姐”,这其中有人年

2、纪比她还要大。杨红丽入葬那天,乡里人都来了,眼含热泪送她最后一程。“她习惯了咬着牙坚持”带队前往壤塘县开展交叉巡察工作,是杨红丽主动申请的,她到理县县委巡察办刚满一年,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出发前,杨红丽特意把头发修剪得短了一些,还和家人聚了餐,“当时说是给她送行,等她一个月后完成工作回来,我们再为她接风。”杨红丽的侄女董波没有想到,这一别,再见便是天人永隔。壤塘海拔高达3280米,刚去时天气还不错,但随着高原上季节更替,壤塘很快进入深秋,下起了雪,出现高原反应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巡察工作琐碎繁杂,统筹指导组员开展工作、翻阅卷宗、进行个别谈话、分析研判、形成汇总报告杨红丽和组员们早

3、上八点半投入工作,经常晚上十点过才能收工。在壤塘的近一个月时间里,繁忙天天如此,但杨红丽谁也没有告诉,她几乎每天都头疼失眠。出事那天是10月19日,距离巡察组返回理县只剩两天,还有最后的交接工作待完成。“早上九点过,杨姐跟我说她头痛,我看她一边改材料一边拍着头,就让她回房间休息一下,但她不愿意,一定要在办公室守着,最后我们好不容易才说服她在沙发上坐一会儿。”组员周仁英至今仍感到自责,她本来和杨红丽约好中午一块去诊所拿药,“但她这个人极不愿意麻烦别人,非让我回去,如果我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她就不会出事了。”杨红丽把周仁英“撵”回房间后,她并没有去诊所,而是回房间向服务员要了瓶水,就躺下休息了。这一

4、躺,再没有醒来。理县县委第一巡察组组长王开虎是杨红丽初出茅庐时的“引路人”,也是杨红丽从杂谷脑片区纪工委调到县委巡察办后的“老伙伴”。1995年,会计专业毕业的杨红丽被分到老家通化乡财政所工作,“那时候我们常常一块搭档走村入户。”通化乡当时有7个村,其中有生如兰芷去如风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李浩瑄杨红丽生前办公桌旁的蟹爪兰逐渐凋零。67两个高半山村,还有两个深沟村,从通化乡政府前往海拔最高的西山村有20多公里,光是上山就要走6个小时。杨红丽和王开虎需要一大早先爬上村子最高处,再逐一入户走访。王开虎记得,一天直到晚上九点过他们仍没收工,两人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累得没有一句话。认识近30年,王开虎

5、印象里的杨红丽一直都是当初的模样,常穿一件白色绒衣,说话轻声却有点倔强。“她工作起来绝不会说一句累,太能吃苦了。那时候的路下过雨就是泥地,不下雨的时候,一半的鞋子都会陷在灰土里,人在前面走,后面就跟着一串灰龙。结束一天的工作,整个人只有眼睛那一圈是干净的,从头到脚全是土。”王开虎感叹道,“她习惯了咬着牙坚持。”“怕也要去做”在众人的印象中,杨红丽很少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她的衣服翻来覆去就那几件,不多,但一定十分干净,她的发型几十年都没变过,扎个低马尾,规规矩矩的,看起来高挑清瘦。从在乡镇工作开始,杨红丽无论走到哪里,手中都会拿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她的字体娟秀,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次巡察前要

6、做的准备工作、巡察出的问题,以及谈话对象和谈话情况。“她做事情相当细致,兢兢业业,从来没有推辞过工作,总是尽职尽责地去完成。”理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付水冰说。2005年7月,通化乡遭遇了特大洪水,甘溪村村民马军在外工作,家里只有妻子和小女儿。以为洪水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马军的妻子并没有按照村上的提醒撤离,半夜竟听见一声巨响屋外的电线杆被洪水冲断了,还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响声。这时候,杨红丽和其他乡干部冒着生命危险来了,帮着马军的家人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我们家房子都被冲走了一半,如果不是杨红丽他们过来帮忙,后果不堪设想。”马军说。2010年,理县杂谷脑片区成立了纪工委,杨红丽成为其中

7、一员。一次,杂谷脑片区纪工委收到信访举报,反映某村几名村干部挪用公款,杨红丽和同事郭艳去村里初核了解情况时,村干部极不配合。“对方看我们两个女同志,完全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只是了解情况,他就站起来拍桌子好像要打人。”郭艳记得,杨红丽平时轻声细语,温柔瘦弱,但她坐在那里动都没动一下,态度很坚决地说:“不管你怎么闹,我们都要把案子查清楚!”事后,杨红丽才告诉郭艳,当时她也怕,“但是这些事我们必须得做”。杨红丽还说,“在理县这样一个小地方,做纪检工作很难,但是只要我们自己恪守纪律,在监督别人时就会有底气。”“敢啃硬骨头”2022年5月,已担任一年理县县委第二巡察组组长的杨红丽,带队前往桃坪镇开展巡察工

8、作。桃坪镇最偏远的增头村海拔接近3000米,分为上、中、下三个寨,山路陡峭狭窄,铺的是石板路,车辆无法开入。专题杨红丽生前主持召开交叉巡察见面沟通会。68杨红丽为了充分了解情况,在上、中、下三个寨都抽选了群众走访,尤其是年纪大、经济困难的群众,她非走访到不可。“下山吃饭很费时,也不现实,于是我们想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顿便饭,但她坚决不同意。”桃坪镇党委书记陈玉峰回忆道,杨红丽让组员们带上自热米饭和方便面,饿了就向村民要点白开水,就地解决温饱问题。巡察组住在镇上一家民宿,有时候晚上十一二点,还会有群众找到杨红丽反映情况。“好几次都是她已经睡了,听见有群众找,又赶紧穿上衣服出来接访。”组员李雪告诉记者

9、,其实群众前来反映的大多数问题都不在巡察组的工作范围内,杨红丽很清楚这个情况,但她专门给组员交代了,“只要有群众过来,就一定要接访,一个都不能漏”。桃坪镇古城村有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本村4户村民承包了12亩土地种车厘子。然而收租成了大问题。“群众一直有意见,等于被部分人霸占了集体土地。”陈玉峰坦言,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很大的原因是2011年村两委换届,整个班子全部换掉了,两年前签订的合同也无影无踪,“这十几年间都已经换了两三届村支书和村主任了”。杨红丽巡察发现这个问题后,桌子一拍说道:“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公家的不能变成私人的!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掉。”于是,杨红丽

10、找到相关部门帮古城村重新制定了合同,督促村上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对文件进行归档,收回土地租金18900元。“她帮我们把历史问题和今后的问题都解决了,并且建立了长效机制,隔壁另一个村也有类似的情况,便参照古城村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陈玉峰叹道,“她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些琐碎的小硬骨头往往是最难啃的,但她敢啃。”“把别人放在前面”理县妇幼保健院院长胡吉芳是全县最权威的妇科专家,她在通化乡卫生所工作时和杨红丽相识,原本谈不上多么亲密。2007年,杨红丽从通化乡被调往蒲溪乡政府分管计生工作,胡吉芳也离开了通化乡进入理县妇幼保健院。“当年蒲溪乡还是贫困乡,我经常会接到她打来电话说,某个乡亲的家里很困难

11、,能不能帮忙做手术。”杨红丽从来没有因个人看病麻烦过胡吉芳,但这种为乡亲“攀关系”的事情她做过很多次。有一年冬天,晚上八点过,杨红丽又给胡吉芳打去电话“求”她到蒲溪乡一趟,给一名高危孕产妇接生。“一般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不会出去接生的,但是电话那头她急得要命,告诉我这个孕产妇家里贫困,没钱住院,但如果没有专业的妇产科医生接生的话会有生命危险。”胡吉芳被杨红丽说动了,那天,杨红丽寸步不离地守了乡亲一整晚,直到大人、孩子都平安才坐下来吃了碗方便面。“我和她从此也成了特别好的朋友,我尊敬她的为人,一个始终把老百姓放在首位的人值得交朋友。”老家通化乡通化村村民焦艳娟至今忘不了20多年前,杨红丽给她的30块

12、钱。“我的娃娃才一岁多的时候,突然发高烧,我们家那时候没有经济来源,我没钱给孩子看病,平时杨姐就经常给我们送一些吃的,我实在没办法就去找她,其实乡里给孩子看个发烧也就几块钱的事,但她想都没想,把身上能找到的30块钱都掏给了我。”焦艳娟说,此后,杨红丽还会给孩子买儿童节礼物、买衣服,“当年我儿子到县城去参加中考,她知道了,还跑前跑后,负责孩子的吃住。”杨红丽对群众大方,对自己却很“抠”。由于她的丈夫在邻县工作,女儿也从小就被送出去上学,所以大多数时间,她都一个人住在县城。“她这辈子没享过福,我第一次去到她住的地方时很惊讶,她住的是公租房,屋子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简易布衣柜,连凳子都没有,

13、是我说她后才去买了几个塑料凳。”胡吉芳告诉记者,“你肯定不能相信,她连买袜子的钱都要省。”或许这都与杨红丽的个人经历有关,在她10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独自承担家庭重任的母亲因积劳成疾,没过几年,也走了。杨红丽的大哥大嫂常年在外务工,大姐和二姐已嫁人,她便在二哥杨红伟的照顾下读完书。2015年,杨红伟患了胃癌,为了给哥哥治病,杨红丽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但两年后,二哥还是去世了。杨红丽承担起了照顾二嫂的责任,只要周末没有工作,她就会帮二嫂洗衣服、做饭。去壤塘,杨红丽并没有和丈夫商量,但她带上了十几年前,丈夫陪她在一家商场打折区花一百多块钱买的黑色羽绒服,羽绒服已经有些褪色。杨红丽的微信朋友圈停留在2022年10月10日,上面写道:“进壤第一场雪,天气转凉,各位亲注意保暖!”她的头像是她种的那盆兰花,她的一生,就和兰花一样,静而不争。她走了,留下馥郁芳香。杨红丽(右二)生前在基层开展巡察工作。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