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西省榆社县崇圣寺建筑及修缮技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5941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榆社县崇圣寺建筑及修缮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省榆社县崇圣寺建筑及修缮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省榆社县崇圣寺建筑及修缮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onstruction Technology营造技术14李荟刘宝兰2(1 太原理工大学 科研助理)(2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 研究员)摘要 崇圣寺是榆社县仅存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寺院隐于禅山山坳,依势而建,院落格局保存完好,现存最早为元代建筑,寺内附属文物如碑刻、彩画、壁画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自明清修缮以来,寺内建筑未曾进行过大的修葺,但由于自然风雨侵蚀和年久失修,寺内各建筑、院面及围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这些问题已危及到文物的安全。本文依据残损情况提出了具体修缮及保护措施。ABSTRACT:Chongsheng.Temple.is.one.of.the.only.tw

2、o.national.key.cultural.relics.protection.units.in.Yushe.County.The.temple.is.hidden.in.the.mountain.depression.of.Chan.mountain.The.layout.of.the.courtyard.is.well.preserved.The.earliest.existing.buildings.are.Yuan.Dynasty.buildings.The.temples.affiliated.cultural.relics,.such.as.inscriptions,.colo

3、r.paintings.and.murals,.have.high.historical.and.artistic.value.Since.the.renovation.of.Ming.and.Qing.Dynasties,.the.buildings.in.the.temple.have.not.been.greatly.repaired.However,.due.to.natural.wind.and.rain.erosion.and.long-term.disrepair,.there.are.varying.degrees.of.damage.to.the.buildings,.cou

4、rtyard.surfaces.and.walls.in.the.temple,.and.the.damage.is.gradually.increasing.These.problems.have.endangered.the.safety.of.cultural.relics.According.to.the.damage.situation,.this.paper.puts.forward.specific.repair.and.protection.measures.关键词 崇圣寺;建筑形制;修缮技术KEY WORDS:Chongsheng.Temple;.Architectural.

5、Form;.Renovation.Technology山西省榆社县崇圣寺建筑及修缮技术Construction and Repair Technology of Chongsheng Temple in Yushe County,Shanxi Province1 概况崇圣寺位于河峪乡西河底村上赤峪自然村西北 30 余公里禅山山坳(图 1)。寺院坐北朝南,由上、下两院和寺外三座砖石塔组成。占地面积 1572.37m2,其中建筑面积645.97m2。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建山门、南殿和释迦佛大殿,上院东西两侧建筑有西垛殿、西禅房、东西罗汉殿、东西护法殿、东碑廊和东、西掖门,下院东侧建筑为方丈室,西侧

6、建筑为法堂(图 2)。图 1:崇圣寺全景图 2:崇圣寺总平面图Construction Technology营造技术15寺外西南约 50 米处有石塔 2 座(清净广惠大师塔和普恩大师寿公灵塔)和砖塔1座(第十九代长老顺公灵塔)。寺外南侧约 150m处为仙人桥(通往崇圣寺的必经之处);寺外东南约 200 米处为白龙庙、约 300 米处为乐台。现存建筑中除释迦佛大殿、石塔为元代遗构外,其余皆为清代建筑。1996 年 1 月 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崇圣寺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 5 月 25 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历史沿革寺院内“大金沁州武乡县禅隐山崇圣

7、寺十方禅会碑”碑载(图 3),崇圣寺创建于唐,初名崇严寺,宋嘉佑年间改名崇圣寺,后毁于兵火。金大定十五至二十六年(1175-1186年)重建。释迦佛大殿明间西一缝梁架平梁题记“大元国岁次至正巳丑年辛未月庚申制辛未日壬重修大殿一所”(图 4)可知,元至正巳丑年(1350 年)重修崇圣寺。“第十九代长老顺公灵塔碑”记载,明正德十二年(1517 年)建造第十九代长老顺公灵塔。据庙内各清代碑载,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清雍正十年(1732 年)、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嘉庆四年(1795年),明间脊部顺脊串题记“大清嘉庆四年岁次已未五月庚午朔越二十九日丙午巳时”)(图4)、清嘉庆八年(1

8、803 年)、清光绪十八年九月(1892)、民国十八年(1929 年)重修崇圣寺;清嘉庆十八年(1813 年)重修利生桥(仙人桥)。1980 年 6 月,崇圣寺出土唐代观音立像和罗汉石像 4 件,保存于榆社县古脊椎动物化石陈列馆内。3 庙院及建筑价值北魏至唐朝末年的三百余年,自平城经晋阳,向东南沿着漳河谷地由晋东南到洛阳,榆社一直是北方重要的南北干线之一,沿途的佛教文化遗迹甚丰1。榆社县是当时这条交通干线的必经要道,崇圣寺为这一时期榆社县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崇圣寺的创建、唐代观音立像和罗汉立像的出土,均与此期的历史背景关系密切。因此,崇圣寺对于研究该地区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北方地区

9、佛教信仰的传播影响以及佛教艺术的流传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崇圣寺庙院历史布局、文物建筑和历史环境保存较好,文化信息蕴含丰富,是研究这一地区的古代建筑技术和北方地区的庙院文化重要的实物例证。崇圣寺内保存了由金至清众多的碑记石刻,不同时期石碑的造型各异,碑文书法艺术表现丰富,是寺院创建、发展和变迁的重要金石资料。释迦佛大殿前檐柱础雕刻“万”“寿”“无”“疆”四字,雕刻精美;释迦佛大殿内梁架遍布彩画,为元代重修该殿时所绘,元代特征明显。南殿内的彩画和壁画,为清代所绘。崇圣寺出土的唐代罗汉坐像和观音坐像、宋元天王立像和菩萨石像,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形象逼真生动。4 建筑形制崇圣寺除上院主殿释迦佛大

10、殿(图 5)为元代建筑外,其他建筑均为清代建筑,形制较简单,为单檐悬山顶。本节主要论述释迦佛大殿的建筑形制与结构特征。释迦佛大殿,平面近似方形,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筒板瓦顶。明、次各间均设四扇格子门。檐下五铺作重栱出单抄单昂,里转出两抄,偷心造。梁架为四椽栿对前后剳牵用四柱。大殿横架(图 6):前后两金柱柱头上讹角栌斗,各向内、外出足材偷心华栱一跳,承前后檐斗栱剳牵,后尾作榻头木承四椽栿,栿上两端各用柁墩一个,承下平槫。四椽栿断面为圆形,底面削平,为自然弯材制成。四椽栿背上施蜀柱,下脚角背稳固,柱头顺身串拉结。柱上用栌斗出十字单材栱承平梁。平梁系自然弯材制成,正中设斗子蜀柱,柱图 3:

11、碑刻题记图 5:释迦佛大殿立面图 4:梁架题记Construction Technology营造技术16头顺脊串拉结。柱上设栌斗,斗内纵向通间施襻间枋一道,侧面出令栱与襻间枋十字相构,出丁华抹颏栱,支撑两侧叉手,叉手上端通过丁华抹颏栱戗撑脊槫。大殿纵架(图 7):东西两次间两山柱头铺作与内柱柱头铺作上施用丁栿相构,两山中柱柱头铺作与四椽栿之间施用趴梁。前后檐丁栿之间设短柱承系头栿,趴梁中段设柁墩承系头栿,再上蜀柱支顶平梁。东西两山脊槫、上平槫与下平槫伸出两山梁架,形成出际。大殿木构架整体呈元代的建筑风格,梁架第三折举折较大,断其究竟,大概是因为明清时修葺后人将脊部蜀柱人为抬高,并且脊部顺脊串背

12、有明清题记。释迦佛大殿主要特点:(1)该殿平面近似方形,前后檐柱及金柱柱身微有收分,柱高与开间之比约为 1:1.1。前檐柱头上施通长之檐额,檐额宽大厚重,檐额上皮与后檐及两山之普拍枋上皮平。檐额下、前檐柱间为绰幕枋,绰幕蝉肚形,角柱处绰幕枋未出头。檐下斗栱高 135cm,与檐柱高度之比为2:5;斗栱用材高宽比为3:2,材宽 12cm,昂头扁长。大殿用材颇大,赋予了周檐铺作极强的力度感和古朴的风格。(2)殿内金柱柱头施用铺作,后槽剳牵梁与山面丁栿梁的尾部十字搭扣结构在斗栱内,其上承载四椽栿,两根金柱之间再用襻间枋连接,从而使金柱柱头铺作成为了殿内主要梁栿的交汇处。同时,这些梁栿上下叠压、纵横交错

13、,下层构件皆越过柱中向前后檐、两山延伸,扶承上层的梁栿,这种有机结合,成为了一种合理的向心力构造体系。(3)栱枋用材约合六等材制,第一跳出跳尺度接近三个材宽。各类斗子欹部有度,度为 0.5cm。同时,外檐横栱端部斜抹、栱瓣清晰(四瓣)。(4)该殿虽为元代建筑,但其梁栿较为平直,梁栿稍经加工,底面削平、两侧外凸。前后槽各施用金柱两根,前后槽的剳牵梁与丁栿十字结构于金柱头铺作上、叠压于四椽栿之下。山面用趴梁承载山面梁架。四椽栿前后端、铺作上的沓头相向扶承,缩短了梁栿尽跨间距。蜀柱柱头又施用了顺身串、顺脊串拉结,各类横纵构件相互穿插,结构严谨。(5)翼角荷载主要是依靠大角梁通过角昂、由昂进行传力,由

14、栌斗向上 通过角华栱、角昂、由昂的层层抬升、层层延伸,断面呈倒梯形状直接扶承大角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平衡承重传力体系。5 保存状况及修缮策略5.1 保存状况崇圣寺背依禅山,面临小溪,地势北高南低,院落依势而建。自清代以后,寺内建筑未曾进行过大的修葺,寺内建筑屋顶全部有漏雨现象,柱额、梁架、木基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糟朽,墙体、台明、地面及装修等存在被后人改制的现象,寺内院面排水不畅。上述建筑残损状况是寺院建筑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原因是自然风雨侵蚀和年久失修。但是还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上院靠北侧及靠西侧的建筑后檐基础不均匀沉降、建筑后檐木构架向后倾斜、斗栱下栽。该庙北部坐落于山坡中段,土坡削

15、土成壁,大殿建造时紧贴坡壁而建。后檐地坪较室内地面高出2米有余,殿内贴后墙砌有神台(台上塑像)。相对而言,后檐墙及檐柱的下半段所处的环境是封闭的,自然潮湿及冻融的破坏,客观上不利于建筑的保存。同时后墙外檐墙脚未见任何排水设施,相应部位地表水长期自然下渗,直接导致墙面下半部分条砖严重酥碱,柱子的糟朽、弓完破坏了原墙体结构,进一步可能导致柱基软化,使得基础不均匀沉降。通过对周檐立柱的勘测,后檐柱沉降值较大,根据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GB/T50165-2020残损界定,沉降系数已大于所规定范围,视为残损点。墙内木质暗柱的糟朽、柱子下沉,图 6:释迦佛大殿横架图 7:释迦佛大殿纵架Const

16、ruction Technology营造技术17或是柱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其上木构架随之后倾(北倾),倾闪值为 15cm。释迦佛大殿、西禅房、西罗汉殿及西护法殿 4 座建筑后檐墙外的耕地标高位于檐墙高度的 1/2 处,耕地雨水的常年下渗,对以上 4 座建筑的后檐暗柱、柱基及墙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木构件歪倾变形。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改善。5.2 设计思路(1)寺院建筑均存在漏雨现象,对寺院建筑全部采用揭顶维修的方式处理。仅需揭顶维修的建筑有:下院的山门、方丈室和法堂;上院的东西掖门、南殿、东罗汉殿和东护法殿。这些建筑中一些柱额及梁枋也存在糟朽或开裂现象,但仅需检修加固处理即可。对于

17、各类斗栱、木基层椽望、屋顶、墙体以及地面的一般做法,可参照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GB/T50165-2020 的规定。(2)对于上院释迦佛大殿、西禅房、西罗汉殿及西护法殿 4座建筑,不仅需揭顶维修,还需维修建筑本体构架。这 4 座建筑外围荒地无组织排水、雨水的常年下渗,导致后檐的暗柱、基础软化下沉,并使建筑构架整体向后檐方向歪倾,采用维修建筑本体并结合改造建筑外围的地面环境方法进行保护。修缮时除了拨正木构架和加固暗柱、柱基外,还须在建筑外围设置排水渠,并对墙脚部位的素土地面给予硬化加固(防雨水下渗处理)。(3)对不同时期修缮或改制的部分,根据自身实际保存状况以及对主体构架的影响情况分别

18、对待。如释迦佛大殿为元构建筑,脊部在清代重修时为抬高屋顶,人为将脊部抬高,更换蜀柱,使之屋顶变得陡峭,在揭顶维修过程中,仅需检修槫、枋,视其残损程度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4)崇圣寺内除中轴线上建筑外,其它建筑均存在门窗人为改制,应依柱上残存的榫卯及槛框等形制,并参考 8 公里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祥寺内的装修样式等信息进行修复。5.3 释迦佛大殿木构件整体拨正维修加固释迦佛大殿的维修采用揭除屋顶、顶升后檐部位木构架及后檐柱,通过开挖柱门对墙内的暗柱和柱基的保存状况,对木柱或柱基进行相应的维修加固,之后所有木构件检修加固后,梁架整体拨正归位。5.3.1 柱额的加固维修(1)前檐檐柱:对前檐檐

19、柱起甲、龟裂的油饰层(1989 年涂刷油饰层)给予剥除,并对柱身的裂缝给予嵌补,柱身重新油饰。(2)墙内暗柱:释迦佛大殿木构架歪倾主要缘于后檐墙内木柱或柱基的残损所致,导致其残损的原因为后檐墙外耕地雨水的常年下渗而引发。施工维修期间,通过开挖柱门,发现两山墙内山柱柱根均有糟朽现象;后檐柱均已糟朽,柱根朽坏,无法继用,后檐柱柱基和墙基含水率很大,柱基石断裂,基础被破坏。由此,拟对山柱采用墩接、镶补的方法进行维修;更换朽坏的后檐柱,对后檐柱柱基及墙基进行加固处理;在后檐室外地面修建排水沟,保证雨水快速排泄,不会使雨水在后檐墙部位集聚;在室内后檐墙体及神台位置加修通风口,利于潮气排出。(3)两山山柱

20、墩接、镶补具体方法:将所有立柱的柱头及其上铺作、殿内外构架、梁枋等利用满堂红脚手架临时戗撑牢固,将柱额以上木构架给予支顶抬升 20cm。山面前金柱与中柱柱心完好,仅有表层腐朽,经验算剩余截面尚能满足受力要求,可将腐朽部分剔除干净,经防腐处理后,用干燥木材依原样和原尺寸修补整齐,并用耐水性胶黏剂黏牢,并加设铁箍 2-3道,铁箍刷防锈漆;山面后金柱根腐朽严重,但自柱底面向上未超过柱高的1/4,可采用墩接柱脚的方法处理,墩接时将腐朽的部分剔除,墩接的榫卯式样采用“巴掌榫”“抄手榫”等,注意墩接榫头严密对缝,并加设铁箍,铁箍刷防锈漆2。加固、墩接暗柱后,用沥青油通刷柱身 2-3 遍防潮。(4)后檐柱柱

21、基及墙基的加固处理:殿内木构件整体抬升后,在后檐墙脚向北切出宽 1.5m、深 3m 的工作槽,用三七灰土替代软弱的基底土,更换断裂的柱基石;更换朽坏的后檐柱,择砌受潮严重的后檐墙体。更换暗柱、墙体加固后用 2:8 灰土分层夯填工作槽,其顶面标高保持现状,之后再用溜灌泼灰浆的方式铺墁片石两层,即散水,泛率 10%,其宽度大于上出檐 30cm,边沿用牙子石扎边,保证墙脚地表水向外速排(图 8)。柱身归位、校正无误后,在补砌墙体的同时,用板瓦(或竹、苇帘)环柱身一周由底至顶围合暗柱,至墙头留出通风口,同时对应柱位的神台部位设置通风孔,从而利用缓解暗柱潮湿的腐朽破坏。5.3.2 铺作的加固维修周檐铺作

22、逐朵进行检修加固,对残缺或移位的斗子补配加固、归位;后檐铺作全部给予拨正归位。图 8:释迦佛大殿后檐墙排水做法Construction Technology营造技术18图表来源图 1、图 3、图 4、图 5:刘宝兰提供图 2、图 8:作者自绘图 6、图 7:贾志群绘制参考文献1.魏振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山西 D.山西大学,2015:12.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 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06):38-40.3.康新民.关于文物建筑修缮的施工管理 J.古建园林技术,2012(03):34.4.李庆玲.晋祠水母楼的修缮 J.古建园林技术

23、,2009(04):51.5.孙华.石刻文物保护初论以石窟寺及石刻的保护为中心 J.中国文化遗产,2017(06):4-17.6.常亚平.山西寺观壁画保护技术(一)J.古建园林技术,2004(04):6.对于存在风化性裂缝的斗子、栱子逐一进行检修加固,具体修缮方法如下:(1)斗子的加固修缮:将斗子内外所有朽木全部剔除,为了提高旧构件的承载能力,需要在斗底与斗内施用宽 3cm 的带铁剔槽后进行加固,计斗底两道,斗内两道;补残斗耳,上、下钉贯竹签连固;栌斗正、侧两面视风化开裂情况,钉长 6-8cm 的扒锔加固。(2)栱、昂的修缮加固:各类横栱底部(栌斗之内),嵌入宽 6cm 的槽钢或角钢用环氧树脂

24、粘牢、加固;在相应栱子的顶面与口内沿所结构栱、枋的卯口形制用带铁预制铁活进行拉结加固,之后束铁箍两道;凡是折断、严重变形、劈裂为两段、严重糟朽的全部用榆木复制,但复制的构件尽量将原件保存尚好的不承重部分如昂嘴等续接继用,从而保持原构件携带的历史信息;凡是昂嘴、昂尾严重劈裂的重新补接,补接的方法采用银锭榫、巴掌榫结合环氧树脂胶粘接,另在侧面钉设扒锔、横向贯设竹钉;对于微朽、微裂及轻微隐残的昂,可在构件底面镶槽钢、两侧面嵌角铁、角铁两端施铁箍两道束固,角铁两端通过榫卯受力点向外适当延伸,铁箍不能影响栱眼榫卯、起线等束固于角铁两端。另外,周檐铺作外檐部分构件的油饰为1989 年重修时涂刷,现状外装饰

25、颜料大面积存在起甲、剥落的状况,为此,待周檐铺作全部检修加固好后,重新油饰处理。5.3.3 梁架的加固维修因大殿木构架整体后倾(北倾),后檐槫条外滚;大殿的主要承重构件,即明间两缝四椽栿、平梁以及山面的丁栿、趴梁均有不同程度的开裂现象,裂缝宽度 0.32cm 不等。对于外滚的槫条,检修补配暗销,使其归位。梁栿的整修,需要针对不同裂缝大小进行加固:对于细小轻微的崩裂、自然裂缝(裂缝宽度 0.5cm),采用化学材料进行粘合填实;裂缝宽度 0.52cm 的,则对裂缝予以嵌补粘合,并用铁箍予以紧缩加固(铁箍的数量根据裂缝的长度设定,间距 50cm),以增强其受力承重功能。待周檐柱额及梁架构件全部维修加

26、固好后,对其整体拨正归位。由于梁架整体呈胶结状态,加上榫卯伸缩可变性,纠偏有难度,必须循序有步骤地按榫卯结合的方向推进3。西禅房、西罗汉殿和西护法殿木构件整体拨正维修加固措施同大雄宝殿,这三殿后檐排水沟与释迦佛大殿连成一线,排水沟引向山坳低处。5.4 修缮建筑时附属文物保护的注意事项崇圣寺内释迦佛大殿内梁架遍布元代特征的彩画,色泽以黑、白、青、绿、朱五色为主,部分梁枋下有前人重修题记,室内塑像 5 尊;南殿梁架绘清式烟琢墨旋子彩画,后檐墙体内壁绘山水壁画,室内塑像 3 尊。寺内重修碑共计 17 通,其中南殿后檐墙南侧存金代重修碑 1 通,山门内存明代碑 1 通,其他均为清代重修碑,分布于大雄宝

27、殿、南殿以及东碑廊内。崇圣寺建筑均须进行揭顶维修,为了有效避免屋顶在拆卸中椽望、瓦件及尘土的掉落对附属文物的撞击破坏和污染,修缮时,建筑内的附属文物应全部采取必要的防护,具体方法如下:5.4.1 彩画防护方法为防止释迦佛大殿及南殿彩绘遭受撞击和尘土污染,采用以下做法:对局部起翘部分进行粘接回贴,对颜料粉化部分喷涂加固剂防止其继续粉化;对室内外彩绘整体涂刷进行封护;对封护保护后的室内彩绘予以包裹保护4。包裹材料选用防潮、防震、透气性好的材料:最贴近彩画的包裹层选用防潮性能好、不产生任何黏附作用的涂硅薄膜,中间层选用防震、透气性能好的硬海绵,最外层用防雨布包裹。待屋顶全部修复后,拆除包裹,并用软毛

28、刷清除彩画尘土。5.4.2 石碑及塑像的防护方法针对石碑和塑像的保护采用钉制木质箱体的方法进行保护,保护箱的高度、宽度、深度必须大于文物本体,箱外四周及顶部还应钉设防雨布,即防尘处理,除了钉制保护箱外,还应在保护箱外周圈及顶部搭设钢管保护架,其顶部再铺设一层 4cm 的木板,形成双重保护。最后,屋顶等部位全部修复好后,拆除保护架及保护箱,对石碑及塑像用软毛刷进行清尘处理5。5.4.3 壁画防护方法在南殿后檐有壁画的一侧墙体,依墙体实际尺寸搭设木质保护架,并在架子外围封护木板,木板外侧钉设一层防雨布(起防尘作用)。屋顶修好后,用软毛刷清除墙面尘土6。6 结语崇圣寺作为榆社县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香火不断,各种庙会和祭祀活动延续至今,是当地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同时,崇圣寺是榆社县仅存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建筑格局和历史环境至今保留完整,是榆社县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圣寺的修缮对榆社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