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以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为例_陆岷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582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以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为例_陆岷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以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为例_陆岷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以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为例_陆岷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3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研究收稿日期 2023-01-12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947(2023)02-0033-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互联网金融市场跨界风险的协同监管长效机制与政策研究”(21BJY022)阶段性成果。摘要:当前,我国的金融风险可控可管,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系统性和重点区域金融风险仍然客观存在,影响风险产生因素很多,其中体制和机制的影响最为关键。体制与风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发挥体制对风险的管理、约束作

2、用,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着的风险持续深化体制改革。当下,要深化风险领导体制改革,坚持党管风险原则;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以发展成果化解风险;深化预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预警风险系统;深化风险管理过程改革,全面管理系统风险;深化风险管理手段改革,提升科技管理风险效能;深化机构退出管理改革,切割风险管理单元;深化风险监管体制改革,提升监管纠错风险功能。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系统性金融风险;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作者简介:陆岷峰(1962-),男,汉族,江苏金湖人,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建设基地)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

3、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研究以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为例陆岷峰(南京工业大学 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0)一、问题的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金融就有风险。系统性风险是从风险发生的规模或影响力度来考量的,整个行业或子行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时,其后果影响巨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形成涉及的因素较多,既可能由于发展中长期的内部矛盾积累,也有可能是内部发生质34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变或外部出现风险触发点引起系统性风险发生。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金融风险形成又具有极快的传递和无限的放大效应,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今后的金融工作又再次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坚决守

4、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这既明确了今后我国金融工作目标,又指出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目标的方法,就是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来实现。由于风险始终处在不断裂变、变异、动态变化之中,系统性风险或重点区域风险不是一次管理终身有效,而是要随着金融机构内外部风险影响因素的变化,通过不断深化决定和影响金融运行的金融体制的改革,从而形成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常态化管理。因此,深化系统性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常改常新课题,必须实行常态化管理。我国处于步入新时代、构建新格局、践行新理念的新时期,有必要对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对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通过对制约和影响风险的管理体制的

5、深化改革,使风险永远控制在管理的笼子中。为研究方便,本文以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为例,演示通过商业银行的全面改革,打造商业银行实现以改预险、以改管险、以改化险的具体样本,用于指导金融系统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管理。二、文献综述风险是发生损失的一种可能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是指发生规模较大风险事件或引起行业以及社会经济重大波动的可能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现实就形成金融或经济危机。国内学者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与改革的关系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措施均有较多、较深的研究,且观点较为统一。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内涵和外延,徐阳洋等认为结合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系统性风险通常是指规模较大、后果极为严重的风险;商

6、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果处理不慎,也有可能引起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商业银行数字化引起了商业银行机构生态间的分化,行际之间差异较大,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被边缘化,最容易被迫退出市场,个别机构的退市可能引起行业多米诺效应,产生行业巨震1。陆岷峰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有着必然有联系,不确定性风险是由于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中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引起,而系统性金融风险除了固有的风险因素引发外,不确定性因素既可能是间接诱因,也可能是直接影响风险形成的因素2。王婷婷等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各项指标质量相对较高、发展较为稳定,而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属于金融行业各板块发展中相对质量较差的群体,

7、中小商业银行之间发展差异性极大,整个板块资产质量等多项指标处于监管要求的底线,是容易引发商业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系统性风险防范的重点区域3。在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因素中,体制是制度和规定的总称,是各种影响风险因素的集合体,体制是为风险管理目标服务的,风险的不确定性,体制的构建与改革就不能停止,深化系统性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始终将风险控制在体制设计的范围之内。高旭35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研究阳等认为地方银行面临包括风险在内的诸多挑战,其中风险因素是最主要的挑战,应对各种挑

8、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加快发展、科学面对;一定意义上说,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形成的风险源于体制的不合理性,解决风险隐患也必须通过深化中小商业银行的改革来解决,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是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主动性措施,改革力度越大,风险管理越主动,风险控制得就越好4。陆顺等认为中小商业银行最根本的属性特征就是“小”,风险因“小”而生,因“小”无法承担起抗“大”的风险能力,只有构建促进“小”变大变强的发展的体制,加快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速度,提升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5。陆岷峰认为金融科技的应用既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管理手段,也会给商业银行发展带来新的风险,特别是当前元宇宙在商业银行中的广

9、泛应用,基于元宇宙本身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当然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因此只有构建适应金融科技、科学合理应用科技的体制才能正确发挥金融科技的正向作用,防范由于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技术上的系统性风险6。系统性风险既要加强整体风险管理,又要加强个体风险管理,系统性风险管理重在风险管理前期预防。陆岷峰等认为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最主要的是要不断完善金融治理体系,提升金融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治理科技的应用,因为系统性风险产生主要源于金融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手段落后,从而使很多风险管理流于制度、形式,没有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风险管控行为7。周军煜等认为“双循环”背景下我国资金流动出现很多堵点,这些堵

10、点如果不能妥当地处理,必然会形成资金流动的障碍,进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必须通过深化资金运行体制改革,使社会资金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从而将风险消化在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萌芽状态8。曹梦石等认为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脆弱性与发展韧性表现出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加强风险管理当中,要坚持风险与财务“双评价”的原则,对于一切不符合这两个原则的金融业务应当实行一票否决制,以消除系统性风险形成的隐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9。陆岷峰认为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来看,合并与重组是“十四五”时期商业银行生态变化趋势,也是切实化解风险机构的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案与路径,通过加快省级城商

11、行法人机构、市级农商行法人机构的建立,将问题机构通过改革来实现以改化险10。综上所述,现行的研究成果已经高度重视到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对风险与体制的关系作了比较客观的论述,对于如何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和实践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现行研究成果过多地针对风险发生后的处置与管理研究,对决定风险危机的体制的改革对策缺少系统研究。本文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化改革和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两大主题,提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思维与方法,并以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对风险现状的评估、潜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改革对策。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构建完善

12、、科学的风险管理体制与机制,通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机制的持续优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制度和规范上的有效制约;在具体改革与优化措施上,对金融风险要“抓早抓小”,36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坚持党管风险,坚持主动性风险管理原则,坚持风险管理的新理念,拓展管理的新思路,用发展的手段来解决发展中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强调发挥金融科技手段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构建包括领导、预警、控制、退出、监管封闭的系统性风险管理新型的管理体制,从而保证金融事业行稳致远。本文的研究对金融行业的其他子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同样具有很强的样本价值,有利于提升全社会金融风险管理水平。三、当前商业银行风

13、险状况的评估系统性风险从影响范围可分为区域性系统风险和全国性系统风险,从风险发生的主体可分为个体系统性风险和群体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会通过体现风险主体质量的一系列指标体现出来,因此评估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只要对风险主体的主要质量指标进行深度的分析,是否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的评估主要看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风险拨备率、资产利润率、资本充足率等主要指标。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整个系统这几个主要指标看,商业银行风险总体可管可控,但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也不可忽视。表 1各类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情况表资产总额(单位:亿元)2016 年2017 年

14、2018 年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大型商业银行865,982928,145983,5341,167,7701,284,2901,384,000股份制商业银行434,732449,620470,202517,818578,325621,873城市商业银行282,378317,217343,459372,750410,699450,690其他233,792272,852302,443336,537384,606429,328商业银行1,816,8841,967,8342,099,6382,394,8752,657,9202,885,891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一)主要风险管理

15、指标控制在合理的区间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主要分为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四大板块,各大板块间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风险拨备率、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充足率方面是有较大差别的,换而言之,各板块间的风险度是不尽相同,即使同一板块内部各机构间的风险程度也是各不相同,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主要发展指标质量较高,发展较为稳健。1.资产规模保持稳定增长资产规模的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规模应当与经济发展规模增长变化趋势相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根据

16、监管部门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162021 年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各板块的资产规模均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见表 1),所不同的只是各个板块在市37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研究场占比中有微小的变动而已。2.资产质量控制在适当区域内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大的风险,也是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最主要因素。资产质量通常是通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指标来体现。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情况看,各板块间虽然不良率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农村商业行不良率较高达 3.90%,但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

17、量在商业银行板块中占比不高,而从整个行业不良率变化情况看,2016 年至 2021 年间不良率虽然有些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没有出现极端不良率情况,一直保持在 1.73%左右(见表 2),远远低于国际上关于商业银行不良率 5%的警戒线指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总体较为稳定、健康。表 2各类型银行不良贷款率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全部商业银行2016 年1.68%1.74%1.48%2.49%1.74%2017 年1.53%1.71%1.52%3.16%1.74%2018 年1.41%1.71%1.79%3.96%1.83%2019 年1.38%1.64%2.3

18、2%3.90%1.86%2020 年1.52%1.50%1.81%3.88%1.84%2021 年1.37%1.37%1.90%3.63%1.73%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表 3各类型银行风险拨备率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全部商业银行2016 年162.6%170.4%219.9%199.1%176.4%2017 年180.5%180.0%214.5%164.3%181.4%2018 年220.1%187.4%187.2%132.5%186.3%2019 年234.3%193.0%154.0%128.2%186.1%2020 年215.0%196.9%189.8%

19、122.2%184.5%2021 年239.2%206.3%188.7%129.5%196.9%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3.风险拨备率符合监管要求风险拨备覆盖率是指商业银行为应对不良资产而提取的风险损失准备的一个指标,反映了计提风险损失准备与可能实际发生损失的比率,比率越高,说明覆盖的能力越强,抵补空间越大。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全行业的风险拨备覆盖率是在不断提升,各板块间风险拨备率最低的是农村商业银行,2021 年为 129.5%,最高的是大型商业银行,2021 年为 239.2%(见表 3)。由于大型商业银行行业占比高,因而带动商业银行全行业平均风险拨备覆盖率也相对提高。4.资产利润率实

20、现预期目标资产利润率是反映商业银行一定的资产规模所产生的利润比率,资产利润率越高,说明商业银行机构盈利能力越强。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受多个指标的约束,既受资产规38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模增长速度影响,也受利润规模变化影响,同时还间接受利润额、资产规模等因素影响。近三年来,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商业银行采取大规模的减费让利等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利润总额增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近年来各类型银行的资产利润率(ROA)指标看,均有所下滑(见表 4)。但行业总体上仍保持资产利润率 0.80%左右,保持了机构财务的连续性,符合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管理的预期目标。表 4各类商业银行资产

21、利润率情况表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全部商业银行2016 年1.07%0.88%0.88%1.01%0.98%2017 年1.02%0.83%0.83%0.90%0.92%2018 年1.00%0.84%0.74%0.84%0.90%2019 年0.94%0.86%0.70%0.82%0.87%2020 年0.89%0.75%0.55%0.62%0.77%2021 年0.92%0.78%0.56%0.60%0.79%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5.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基本要求资本充足率(CAR)通常是计量一家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资本除以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用百分比来表示,资

22、本充足率反映了商业银行当存款人、债权人的资产在发生损失前可以用自有的资本来承担对应可能损失的程度。资本充足率越高,承担损失的能力就越强。2011 年 6 月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就要求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标准要求分别不低于 11.5%和10.5%。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看(见表 5),均高于这一标准要求,且十分稳定,说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抵补存款人或债权人的能力相对较强,远远高于监管部门提出的基本要求。表 5各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全部商业银行2016 年14.23%11.62%

23、12.42%13.48%13.28%2017 年14.65%12.26%12.75%13.30%13.65%2018 年15.70%12.80%12.80%13.20%14.20%2019 年16.31%13.42%12.70%13.13%14.64%2020 年16.49%13.60%12.99%12.37%14.70%2021 年17.29%13.82%13.08%12.56%15.13%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二)系统性风险隐患并未完全消除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总体情况可管可控,这一成果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系统性金融风险管控、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取得的必然成就。改革开放以

24、来,国际上我们顶住了两次大的金融危机冲击,一是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二是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在这两场席卷地区和世界的金融危机中,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保持了极度39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研究的稳定性。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曾经经历 1988 年高通货膨胀引发的挤兑潮,适时通过保值储蓄等改革,维护了金融的稳定,后来又通过划转商业银行的大额不良资产、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功将商业银行从不良资产危机中解脱出来,以时间换空间、换形象、换机制,实现了商业银行成功的市场化转型。党的

25、十八大以来,我国既高度重视金融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功能的发挥,又高度注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通过开展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深化商业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处置了商业银行一批涉全局性、紧迫性的突出风险点,诸如金融脱实向虚、盲目扩张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金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影子银行风险、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等得到有效的管控,包商银行等问题机构得到平稳地处置,商业银行行业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稳定发展的“压舱石”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步入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潜在的可能诱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随时可能产生。

26、国际环境上区域武装冲突事件频发、单边经济制裁,逆经济全球化之风日盛等导致市场供需波动,大宗商品价格不稳、产业链断裂,传递到金融系统带来金融市场稳定性极差,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从国内环境看,传统产业迫切需要进行更新换代、转型升级,“双碳”目标的刚性要求驱使一些行业退出或萎缩性发展、新冠疫情的滞后影响日趋明显;从商业银行体系本身情况看,内部结构性问题仍很突出,一些机构高管人员案件高发、频发造成极大的行业声誉风险,包商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退出对行业发展信心带来极为消极影响。可以说,商业银行目前虽然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面临的国内、外部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及不良资产、流动性等局部性风险也不容小觑

27、。切实强化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持续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将是一项常态化的、不断持续深化的重大系统工程。四、以改革的手段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对策商业银行的体制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管理过程中制定和规定的制度的总称,体制是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质效的重要因素。由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是动态的,因此体制的构建与改革必然常态化。体制是否优化评价标准就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住系统性、重点性、区域性风险,始终将风险控制在管理的笼子中。根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特征、管理要求,必须多维度对商业银行的体制进一步进行深化改革。(一)深化风险领导体制改革,依靠组织管理风险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党百年历史重要的成功经验,商业

28、银行是金融工作主体,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作用,其运行质量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各个方面。商业银行是社会主义金融机构,必须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坚持政治性、人民性。由于商业银行是一种高杠杆的资金应用企业,其风险的损失与有限责任往往不相称,从根本上来讲,必须坚持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要由党来控制,坚持40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领导就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牢牢掌握在人民的手中,这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大政治优势与资源。坚持党管风险、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领导并不是党组织或党的领导具体抓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而是要抓风险管理中的大事。

29、一是要将守住风险管理底线的理念贯穿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始终;二是要加强党对商业银行党组织的领导,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当中,作为实施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规范;三是要协调监管、商业银行等机构建立风险管理规划、预案,制定本行业、本区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措施;四是一旦出现风险苗头或风险发生,要及时利用组织力量,配置资源,将风险消化在萌芽状态,发挥党组织在风险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以发展成果化解风险发展不充分、规模不大、消化风险能力不强是商业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重要原因之一,健康发展是化解、抵御金融风险最有效手段。而束缚商业银行发展的除了团队素

30、质、历史条件等因素外,经营管理体制上的差距是关键。因此,必须将深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激活金融生产力,以发展成果化解风险是必由之路。一是要深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让经营层真正成为商业银行市场经营主体,必须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法、公司章程,各司其职,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二是要实现商业银行高管队伍任用市场化问题,大胆选用职业经理人,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高手、专家充实到各商业银行管理队伍中来;三是优化现行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体系,执行市场薪资标准,激发商业银行各级高管人员的活力。通过商业银行的高速、高质发展,以发展成果稀释、化解风险。(三)深化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改革,科学预警风险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会

31、通过的一定的形式或征兆事先表现出来,这给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一个提前预知的时间窗。现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更多地重视风险的处置与化解,不仅风险管理成本高,且失去风险最佳的处理时间。这与现行的风险防范或构建风险预警体系投资不足,防范风险成果没有纳入管理考核体制有关11。深化预警风险系统体制改革,一是监管部门要规定商业银行将预警体系建设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架构组成部分,将构建本行风险预警体系纳入监管基本要求,作为评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参数;二是要提升风险预警管理成果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考核权重,对于无风险发生的机构要折算成相应的正向效益指标予以奖励,将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管理关口前移;三

32、是对于防范风险的成本要规定财务支出比例及列支渠道,配置相应的风险预警管理财务资源;四是要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手段,构建系统的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预警结果,设计相应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要抓早抓小,及时发现风险触发点,密切关注各类金融风险隐患点,牢牢抓住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四)深化风险管理手段改革,科学研判风险风险管理手段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效能,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更多地依靠管理者41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研究的经验、感觉,管理者对商业银行很少有自己的风险判断能

33、力,从而导致在经营管理中同质化现象明显,不仅失去优质客户,而且也会失去进行风险管理的最佳机会。传统体制下风险管理职能和管理工具主要集中风险管理部门,各条线进行本系统的风险管理,造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具、管理资源分散使用,风险管理出现真空地带。将金融科技手段嵌入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全过程不仅提升风险管理的客观性、科学性,还有利于提升风险管理科技应用效能,提升风险研判水平。一是要构建发挥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的科技手段应用体制,金融科技的应用要不断适应风险管理的要求,反映风险管理的本质,通过制度和规定予以明确从而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充分体现科学与技术的精神;二是要构建金融科技应用管理体制,商业银行要建

34、立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实现金融科技与风险管理有机的融合,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根据本行的资源和优势配置相应的科技资源12;三是要加强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金融科技应用风险防范能力。金融科技本身也是有极大的风险性,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除了会有设计、应用上的风险外,还会衍生出许多新的金融科技风险,此外,还要防范外来黑客攻击风险13。(五)深化问题机构退出管理改革,及时切割风险商业银行机构存在风险是常态化的,关键是要及时地发现、处理与化解。面对风险除了要积极动用风险化解救助资金,用风险拨备冲减损失,用利润消化风险损失等外,对于可能危及整个商业银行系统

35、性安全的风险机构要及时、果断地进行处置。这是因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特别是互联网时代,这种风险更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蝴蝶效应等,由局部、个别风险发展成系统性风险。因此,对于机构风险要依法保护存款人利益,按照市场机制,让投资者用脚投票,让有问题的商业银行及时退出市场,避免风险的扩大与发散。切割有问题的商业银行风险机构,一是要判断“准”,即要精准地识别商业银行系统中的“烂苹果”,要根据商业银行机构的信息披露信息、监管信息主要指标,综合评估措施的效应,要不断提升精准识别商业银行群体中的最“烂”“银行”的能力;二是处置要“快”,以最短的时间及时处置“烂苹果”。包商银行从接管到处置可以说是

36、既准又快,包商银行的退市对行业的影响和震动几乎为零,这是监管部门等基于对包商银行基本面的判断,认为已属于无药可救的“烂苹果”,如再继续续命只会造成更大的资金损失,引发金融系统的震动,因而果断地进行了切割处置;三是要主动隔离国外“烂苹果”,切断商业银行外源性风险,要通过果断断绝与有问题金融机构的业务交易、有问题客户的金融服务的“防火墙”的构建,隔离国外商业银行机构带来的风险。(六)深化风险监管体制改革,适时纠错风险目前,我国虽已经构建了以资本标准、政府监管、市场约束为三大支柱并与国际金融监管接轨的微观审慎监管体系,从实践情况来看到,少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被地方政府或者金融机构同化,大大影

37、响了监管的效能。因此,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必须深化风险监管体制改革,提升监管纠错功能。一是要制定监管属地风险责任追究机42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制,要坚持明确监管、落实监管、检查责任制,对于分工负责的监管对象只要发生案件或风险,监管责任人都要接受问责、追责;二是要实行异地监管、飞行检查等监管方法,实现监管所有信息系统联网共享,根据不同权限可以查询监管机构各类信息,对于所有的疑问信息有关部门负责督查、专查,跟踪处理;三是大力发展监管科技,面对商业银行快速的数字化,只有通过监管科技的大力发展,既提升监管能力,同时也增强监管的客观、公正性;四是要强化监管检查结果应用,特别要解决

38、以罚代管,以罚代法等问题,既要处罚企业法人更要处罚高管责任人,要建立涉案金额与高管人员处置联动机制,真正落实上追三级责任的有关规定,对于屡次违规违法的行为,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对当事人进行追责、处理,而不能仅仅处理涉事机构。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金融的价值就在于在有效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实现金融服务效能的提升。当然,系统性金融风险形成并非一日之寒,往往是由长时间的风险积聚,再叠加风险触发点后从而会全面爆发进而演化成一场严重的社会经济金融危机。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金融体制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体制是管理、形成、触发、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双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了由于体制原因

39、引起的多次重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正是因为不断通过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从而使形成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又快速得以化解,保持了社会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实践证明,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法宝,也是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二)建议1.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发展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对象的质量。只有通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夯实风险管理基础。2.增强金融发展的韧性和韧劲。系统性风险的救治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外科手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金融本身发展的稳定性,金融企业只有以确定的发展水平才能应对所有不确定性风险,这是系统性风险管理最有效的

40、方法。3.普及金融基础知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并不代表金融系统各个子系统均出现问题,更多的一种是基于市场出现风险点、风险源,引起客户对金融资源的一种挤兑,因此,通过提升全员的金融意识,识别风险水平,在风险面前能保持理性,从而让系统性风险管理能及时抓住重点,实现有效的管理。注释:银保监会资产规模数据口径未将农商行单列进行统计公布,现用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扣除大型43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研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显示为“其他”。其他主要包括农商行、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由于

41、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规模较小,其他可视为农商行口径。本文数据除注明出处外,均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整理与提供。为真实反映资产质量,2018 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 150%调整为 120%150%。参考文献:1 徐阳洋,陆岷峰.关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模式实践与创新路径的研究基于近年来部分A 股上市银行年报分析 J.西南金融,2022(8):72-83.2 陆岷峰.不确定性金融风险及其治理措施研究 J.广西社会科学,2022(5):1-8.3 王婷婷,陆岷峰.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生态状况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 20162021 年有关业务指标的分

42、析 J.金融发展研究.2022(10):57-64.4 高旭阳,陆岷峰.地方银行面临的挑战与突围的路径研究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为例 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2(3):39-50.5 陆顺,陆岷峰.中小商业银行属性特征与高质量发展 J.青海金融,2022(5):35-42.6 陆岷峰.关于当前我国元宇宙发展及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战略研究 J.当代经济管理,2022(6):77-86.7 陆岷峰,周军煜.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治理科技研究 J.广西社会科学.2021(2):121-127.8 周军煜,陆岷峰.“双循环”背景下资金流动堵点的形式、成因与治理基于部分 A 股上市银行 2011 20

43、20 年季度财报 J.福建金融,2021(2):16-24.9 曹梦石,陆岷峰.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脆弱性与发展韧性研究兼论风险与财务双评价的原则运用 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3-10.10 陆岷峰.合并与重组:“十四五”中小商业银行生态变化趋势研究基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 J.海南金融,2021(5):21-30+45.11 陆岷峰.商业银行数字化营销现状与策略研究 J.金融科技时代,2023(1):25-30.12欧阳文杰,陆岷峰.“双碳”目标下数字金融驱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3(1):72-81.13 陆岷峰.新发展格局下数据

44、要素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J.社会科学辑刊,2023(2):143-151.责任编辑李尚117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英文摘要paradigm being built in China.On one hand,it promotes the emergence of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hen new jobs,promotes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by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drives intern

45、al and external demand,and thus improves the level of deman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talents.On the other hand,e-commerce also challenges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reducing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thus realizing the transfer of talents.Based on this analysis framework

46、,this paper collects the relevant data of Chinas e-commerce development,analyzes the promotion and impact of e-commerce development on the workforce development strategy,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e-commerce;workforce development;roleOn Deepening Structural Reform in th

47、e Financial Sector and Ensuring No Systemic Risks Arise:A Case Study of Commercial Bank ReformLU MinfengAbstract:Currently,Chinas financial risks are controllable and manageable.However,in the face of the complex and changing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ituation,systemic and key regional financial risks

48、 still exist,and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eneration of risks,among which the influence of systems and mechanisms is the most critical.System and risk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ystems role in managing and restraining risks,we must continue to deepen institution

49、al reform in light of ever-changing risks.At present,we need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risk leadership system an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arty leadership;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to reduce risks with the achievements of development;deepen the reform of early warning managemen

50、t system and build early warning risk system;deepen the reform of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to comprehensively manage system risks;deepen the reform of risk management means,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isk management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deepen the reform of institutional withdraw management and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