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变色龙》测控优化训练-冀教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57905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变色龙》测控优化训练-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变色龙》测控优化训练-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7 变色龙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的一组是(  ) A.契诃夫(hē) 伶俐(línɡ) 模样(mó) B.蜥蜴(xī) 戳穿(chuō) 没收(mò) C.胚子(pēi) 恐吓(xià) 不赖(lài) D.畜生(chù) 赔偿(chánɡ) 醋栗(sù) 提示:A项中的“模”读“mú”;C项中的“吓”读“hè”;D项中的“栗”读“lì”。 答案:B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疯颠 首饰 伶俐 恐布 B.魁梧 荒芜 严历 聚集 C.矫贵 炫耀 洋溢 维持 D.冷清 蔑视 荒唐 名贵 提示:A项“布”应为“怖”;B项“历”应为“厉”;C项“矫”应为“娇”。 答案:D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 (2)形容想法十分奇怪。( ) (3)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 答案:(1)无精打采 (2)异想天开 (3)耀武扬威 4.填空。 契诃夫(1860~1904),_______国作家,是具有世界声誉的_______大师。他二十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短篇小说。其中,《万卡》《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变色龙》均脍炙人口。这些作品多取材于俄国中等阶层的“_______”。 答案:俄 短篇小说 小人物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 (2)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 提示:“无精打采”本指人的神态。“像”是比喻的标志。 答案:(1)拟人 (2)比喻 2.文章三次提到“法律”有何作用? 提示:“法律”冠冕堂皇,实质却完全不同。 参考答案:所谓“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绝不会是保护人民的,说明沙皇法律的虚伪性。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3.在刻画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时,他的态度前后迥然不同,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作用。 提示:对比是为了突出人物的鲜明性格。 参考答案: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的态度,对狗和狗的主人、对案子的处理意见,每一次变色就形成一次对比,作者通过对比,让两种互相矛盾的语言交替出自同一人物之口,把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变色龙”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4.看作者在第一部分为奥楚蔑洛夫安排的精彩出场,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他的出场耀武扬威,巧取豪夺。他一上场,作者就用含蓄的笔墨暗示此人不是好东西。 B.“沉静”“无精打采”“连……也……”等属于细节描写,暴露出俄国社会腐朽黑暗的真实面貌——恐怖萧索,空气沉闷得令人窒息,老百姓无精打采、小心翼翼地生活着。唯有沙皇的鹰犬威风凛凛地招摇过市。 C.这样安排,不仅显示了警察在政治上压制群众,而且表现了在经济上的榨取。警官手里“提”的和巡警手里“端”的,就是他们掠夺百姓财物的明证。 提示:B项中“细节描写”不对,应该是“白描手法”或“环境描写”。小说的第一部分通过简单的勾勒就显示出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 答案:B 5.“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提示:奥楚蔑洛夫为了将军家的一条狗,竟这样出尔反尔,反复无常地变来变去,前后共变六次。但不管他怎样变,万变不离其宗,变来变去都是为什么?为了将军,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他对上阿谀逢迎,奴颜婢膝,对人民威风凛凛,蛮横欺凌,这是一条媚上欺下,善于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本人就是沙皇政府的一条还不赖、怪伶俐、挺忠实的看家狗(指肖像图)。 参考答案:多变善变。作者塑造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是想透过这条变色龙,让我们看到俄国社会中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腐败风气,看到俄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也看到作者对这类社会现象的深恶痛绝和辛辣的讽刺。 6.“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这是哪群人的做法?请分析。 提示:这是庸俗的民众的神态。他们无聊地看热闹,并不同情弱者,最后反而“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对奥楚蔑洛夫无耻的行径,也无谴责之意,反而司空见惯,不以为怪。联系环境来看,当时的沙皇俄国已经到了末世,整个社会浑浑噩噩、暮气沉重,到了必须进行大的变革才能摆脱危机的时候了。 参考答案:他们无聊地看热闹,并不同情弱者,对奥楚蔑洛夫无耻的行径,也无谴责之意,反映了俄国的世态炎凉。 快乐时光 和尚吟诗拍马屁 明太祖朱元璋一日休假,忆起幼年在皇觉寺为僧,曾在寺内墙拐上写了些打油诗,不知如今还在不在?便下了诏书,说要驾幸皇觉寺。朱元璋来了,皇觉寺方丈率领全体僧众穿袈裟、击法器,下山恭迎圣驾。 朱皇帝进入寺内,一言不发,四处寻找。方丈摸不着头脑,急忙启奏:“圣上,您找啥?”“找啥?找诗。朕当年题的那些诗呢?”方丈心中一惊“扑通”一声跪下说:“诗没了,我有罪!”朱元璋说:“念你当年对朕的好处,免了你的罪,不过朕的那些诗,你为什么不保护好呢?”方丈这才定了心,奏曰:“圣上题诗不敢留。”朱元璋问:“为啥?”方丈又奏:“诗题壁上鬼神愁。”朱元璋又问:“那你就把它擦了?”方丈奏曰:“谨将法水轻轻洗。”朱元璋又问:“一点痕迹也没留下?”方丈又奏:“犹有龙光射斗牛。”“好, 好,不敢留就不敢留吧!”朱元璋转怒为喜,厚赐寺僧而还。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 1.这几段文字的主要描写方法是。 提示:这几段是对话描写。 答案:语言描写 2.导致奥楚蔑洛夫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提示:根据原文“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思考。 参考答案:根据狗的主人的不同,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狡猾善变。 3.指出最后一段省略号的用法,并分析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怎样的心理活动。 提示:省略号表现了奥楚蔑洛夫的心理活动,惊恐得出了汗。 参考答案:说话断断续续。畏惧权势、惊恐不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蛮不错,只有弗朗科·雷勃因为在战争中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但他自尊心素来很强,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②每年,这些老战士都要举行一次团聚。有一年,他们在格兰汀家里聚会。格兰汀身材高大,钱袋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一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坐在长桌边一一传递观赏,对古币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金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突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已经不翼而飞了。 ③举座哗然。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搜身的建议,大家都表示赞同,只有雷勃反对。朋友们很惊讶。 ④“你不同意搜身?”格兰汀问道。 ⑤雷勃涨红着脸说:“是的,我反对搜身。” ⑥“你是否明白,拒绝搜身意味着什么?”金币的主人不客气地追问着。 ⑦“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搜身。”雷勃回答。 ⑧尽管如此,搜身照样进行。人们一个个把衣袋翻开,等着搜查。搜查进行了一圈,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雷勃身上。 ⑨“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格兰汀问道。雷勃默不作声。主人气呼呼地走出了房间,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离开了格兰汀家。 ⑩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人们有意避开他。雷勃更穷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人世。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格兰汀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从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古金币。  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进雷勃那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  “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你当时何必反对搜身哩?”格兰汀嗔怪道。  雷勃那呆滞的目光落在格兰汀的脸上。“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香肠、面包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啊!” 4.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仔细阅读前文,找出作者埋下的两处伏笔并加以解释。 提示:注意抓关键段的关键句。第1段说雷勃因为在战争中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苦。但他自尊心素来很强,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第③⑤段写雷勃反对搜身。第⑨段写雷勃“狼狈”地离开,更穷了。 参考答案:第一处,交代雷勃生活贫苦,为后文他出于无奈偷拿食品埋下伏笔。第二处,写雷勃“狼狈”地离开,表现他在做了亏心事后离去时的神态。如果仅仅为了自尊而拒绝搜身,理应愤然离去,不会“狼狈”。 5.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是以一枚古钱币为线索的。 B.小说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的主题。 C.第①段是小说的环境描写,介绍了当时冷酷的、两极分化的社会现实。 D.小说关注的目光始终在雷勃这一人物的命运上。 提示:通读全文,这篇小说的中心是说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不存在信任与否的问题。第①段是说战争给雷勃以及他的家人造成的灾难。 答案:BC 6.小说结尾所披露的真相与第①段所说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是否矛盾?为什么? 提示:首尾呼应,更能说明雷勃有自尊、道德感强。务必讲清理由。 参考答案:不矛盾。雷勃此次偷拿食品实出无奈,因全家人饿坏了,他想让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顿”。他后来能诚实地道出事情的真相,表明他不是一个没有自尊、没有道德感的“贼”。 深层探究 7.奥楚蔑洛夫两副面孔、两种腔调,瞬息之间,变化自如。这种两面派要不得。什么时候两面派要得呢? 提示:可结合某种特定情境回答。 参考答案:为了某种正当的目的不得不用两面派的手法时是可以的。比如在反方卧底的、为病人善意隐瞒病情的、为了不伤害他人的等。当然生活中这样的好人很少,“两面派”需要高智力的水平。 中考链接 8.(2010山东莱西中考) 根据下面的情节片断,在横线上写出故事中人物的名字及作品名称。   莫斯科的一个专科医院。         住进医院,此时此刻有许多感想:对于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来说,坚强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对于一个病魔缠身的人来说,坚强是难而又可贵的。 医院里的阿维尔巴赫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了他,他的视力是无法恢复了。 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识记名著得答案。谨慎,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保尔·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