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导学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57901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 一、考试说明——有的放矢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二、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三、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到达地球,首先到达的是地球大气层,被大气反射、散射、吸收等削弱,其中反射作用的削弱最为强烈,因而阴天是气温一般较低,这是云层的反射作用所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 性,其中臭氧和氧原子吸收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直接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以后又形成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增温后产生大气辐射,其中朝向地面的部分称为 ,它将大部分能量偿还给地面,从而体现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般阴天的时候夜间温度不会太低主要是大气逆辐射强的缘故。 【归纳总结】请写出下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A B C D E 大气的消弱作用(反射、散射、折射) F 2、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1)形成原因: 。 (2)形成过程: 【我来构建】右图中A 、B为近地面冷热状况不同的点,请动手画出A、B两地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 【提示】地面的冷热不均 空气的 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空气的 运动 热力环流 (3)规律总结: 同一高度:气温高,则气压低、等压面下凹;气温低,则气压高、等压面上凸。“高高低低” 不同高度:越往高处,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4)案例: ①海陆风: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②城市风:启示:污染严重的工业应设置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 ③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如下图所示: 1004 1006 1008 1010 (hPa) ② ③ ① ④ ⑤ 【拓展延伸】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___压,②是_______压。 (2)图中③是_______力,④是______力,⑤是______。 (3)在______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___气压区向_______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4)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_______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_____偏。_______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5)近地面的风,除受_______力的影响外,还受_____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风速。 (6)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不与等压线垂直,而是_______(成一夹角)。 (7)该风向形成图是( ) 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C.图中的风向右偏 D.图中的风向左偏 三、 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 (2010年江苏高考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双选 A.① B.② C.③ D.④ 四、 备战高考——迈向成功 【2011·北京东城期末】 读图5,回答1~2题。 1.M地的气温最可能是( ) ( ) A.3.4℃ B.4.6℃ C.5.30C D.6.20C 2.图6中正确表示上海市区与N地之间的环流形式是( ) 【2011·北京西城期末】图2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回答第3题。 3.若图2表示热力环流,则( ) ( )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 【2011·辽宁锦州期末】下图是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 5.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2011·北京丰台期末】图5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6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图6 图5 6.由图5和图6可知( ) A. 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 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 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 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7.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图6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2011·北京丰台期末】图7为某地某时刻的气压和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图7 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此图表示的是夜晚 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 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低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10.【2011·北京朝阳期末】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宜居人口”最接近  ( )(2分)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最高人口       D.最低人口  ( 2 ) 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3分) (3)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3分) (4)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3分) (5)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三、 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 1、AC 四、备战高考——迈向成功 1、C 2、B 3、B 4、D 5、B 6、C 7、C 8、A 9、D 10、(1)B(2分) (2)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2分)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1分) (3)略(3分) (4)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1分)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1分)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1分) (5)不合理。(2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回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2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