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又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巩固和应用。笔算的教学又分为进位和不进位两个层次,本课时只学习不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的顺序及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通过对点子图的圈圈画画让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突出各部分积的实际含义。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单元的一个重点,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
2、有关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而且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基础。总之,这一部分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不进位),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乘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进位乘法)、几百几十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
3、问题,而且还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在计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节课重点教学乘的顺序及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突出各部分积的实际含义。难点是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二、不同版本教材的处理及对比(一)各版本教材内容。1.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按照“口算笔算”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材呈现一幅去书店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1套12本,每本24元”的信息,让学生解决“一共要付多少钱?”的问题。并得出乘法算式:14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情境之中。教材呈现了不同算法的交流场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
4、用不同策略去探索算法。教材借助小刚的口算法和“小红这样算”的竖式,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并由小精灵明明询问:“你喜欢哪种方法”?或许受前面口算的影响,有些学生喜欢用小刚的想法,但却会出现计算率不高的现象。所以很多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会自觉选择小红的计算法。这儿不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但却是第一次出现两个部分积的形式。所以,在右边给出了笔算的完整过程,并对每一步计算中各个数(部分积)的含义进行了说明,使学生看到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同时用“虚写0”的形式提醒学生“个位0不写”,引导学生在了解了笔算乘法的步骤以后,采用这种简明的形式。在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
5、以进一步巩固口算。例如,在教学笔算1412时,学生可以很快地利用刚学习的口算1410140,14228,14028168进行计算。这样有利于贯穿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北师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中,按照“口算笔算”的顺序进行教学,其中笔算安排了不进位与进位两个内容。在教授不进位笔算时,教材通过“住新房”的情境引入“这栋楼能住多少户?”这一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已有旧知运用口算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并重点研究各部分积的表示含义。3. 苏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乘
6、法中,按照“口算笔算估算”的顺序进行教学。在教授不进位笔算时,教材通过“订牛奶”的情境引入“一份牛奶全月28元,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这一实际问题。教材首先通过估算发现2812比280要多,可能还比300多。接着给出两种口算的方法:一是先算半年花多少钱,再算一年花多少钱。二是先算10个月的花费,再算12个月的花费。最后给出竖式的写法,并且将竖式每一步的乘积表示清晰的展现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4.青岛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中,按照“口算估算笔算”的顺序进行教学。在教授不进位笔算时,教材通过“美丽的街景”的情境引入“这条街上一
7、共有多少盏灯?”这一实际问题。学生可能出现口算、估算、分开笔算等方法,最终落实到两位乘两位的笔算竖式中。(二)不同版本内容对比分析。各版本的教材都以实际生活和学校中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现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无论是“商店买书问题”、“住新房问题”,还是“订牛奶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各版本不同之处在于是否进行估算求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近似数值。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将估算安排在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加以教学,然后在笔算乘法时加以应用。其他版本教材都在笔算乘法的前后进行教学。本节课如果让学生估算,便于
8、后边口算方法的出现,所以让学生先估算1412的得数。人教新课标版教材与其它版本教材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这样编排的依据是学生这一阶段的认知规律。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仍需要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表象作为支撑。借助直观手段(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思考、倾听、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策略和算法的多样化过程,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的简洁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三、本课教学内容分析及资源的选取(一
9、)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对比各版本教材的编排特点,本课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为基础,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一课,采用“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顺序。总体教学过程为:创设情境分析问题先估算结果利用点子图口算解决问题结合口算过程探究竖式写法建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模型拓展应用实际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二)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够正确计算。教学难点:各部分积表示的含义,以及结合点子图体现竖式计算的每一步依据。(三)本课教学的课型及课时安排。本校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依据教材安排,本课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应分为2个课时进行授课。第1课时为新授课,即本次研究课内容。第2课时为练习课,处理课本47-48页练习十的习题,目的为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