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研究_李从欣.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354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研究_李从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研究_李从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研究_李从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 3卷第3期湖北工程学院学报VO L.4 3 NO.3 2 0 2 3年5月J OUR NA L O F HU B E I E N G I N E E R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MAY2 0 2 3 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研究李从欣1,张继昌2(1.河北地质大学 应用统计与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0 5 0 0 3 1;2.河北地质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石家庄0 5 0 0 3 1)摘 要:数字经济在传统产业中具有强渗透性,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流通,优化社会分工协作体系,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基于2 0 1 22 0 2 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

2、用改进后的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数,通过H a u s m a n检验确定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别探究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技术进步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影响。结论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稳中向好发展。数字经济及其三要素均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中数字技术进步发挥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大。关键词: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熵值法;双向固定效应中图分类号:F 0 6 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0 9 5 4 8 2 4(2 0 2 3)0 4 0 0 7 2 1 0 经济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浪潮,所谓数字经济,就是以信息交互平台为主要媒介,

3、以信息资源为关键要素,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作为主要抓手,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领域,从而推动社会生产效率与社会公平和谐统一的全新经济形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到发展数字经济是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要与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行不悖,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各地区发展思路迥异,这就造成了不同区域经济基础,经济体量差距较大。1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以及当前发展态势来看,改善产业分割现状,促进市场一体化进程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而大量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改变生产要素的种类与比例,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要素,重组社会分工协作体系,

4、引发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协调与市场协调。这就使得二者紧密连接起来。数字经济依赖于网络信息平台,对地理位置、区域发展水平、人力资源水平的要求不高,能够打破空间限制,拓宽生产、交换、循环边界。2这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有助于欠发达地区生产结构融入社会分工体系,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进市场整合进程。除此之外,数字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生产率及生产要素使用率的提高。总之,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仅能引导生产要素流动,激发市场活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国内价值链条,而且能深化国际合作水平,提升我国在全球生产分工链条的地位,为我国推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指导

5、。3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研究我国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文献综述 (一)数字经济对我国产业、经济、社会分工协作存在积极影响 收稿日期:2 0 2 3 0 5 0 7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 B 2 2 T J 0 0 4)作者简介:李从欣(1 9 7 4-),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地质大学应用统计与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张继昌(1 9 9 9-),男,河南南阳人,河北地质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27多数学者认为数字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正向的影响。叶颉对2 0 1 3年到2 0 2 0年福建省

6、相关经济指标面板数据进行研究,认为数字经济发展中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最大,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政府部门应该健全数字产业安全保障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4王军等学者认为数字经济通过缩小“数字鸿沟”和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且对共同富裕的积极影响存在空间溢出特征以及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溢出特征。5张穹等认为数字经济在产业层面,构建新的产业链,打通生产、制造、流通、分配、消费的价值链。企业内部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有利于突破各个环节间存在的壁垒。6(二)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国内学者大多认为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

7、质性,但在影响的具体方向上分歧较大。钟文、郑明贵在研究中发现:我国东南部较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效应要高于欠发达地区,且我国存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交互效应。7王连等学者认为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且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越大,效果就越明显。8张勋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明显带动农村低收入人群年收入的提高,且相对于城市地区,提升比例更大。于是认为数字经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更快。9崔海洋等认为数字经济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机构的优化作用更加明显,具有更强的发展能力,对区域协调发展有更强的促进作用。1 0本文借鉴前人思路,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利用2 0 1 22 0 2 1年

8、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与前人相比,本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且将研究时间推进至2 0 2 1年,更符合当前国情。二、理论分析与假设 (一)数字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数字经济源于实体产业,最终也必然回归实体。它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演变,在此过程中传统产业链条对数字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加深,二者逐渐融合形成了全新的数字化产业,也越来越密不可分。1 1从区域协调发展的定义上来看,市场分割是导致区域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各地区资源分配不均衡不仅会使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出现资源错配现象,而且会严重制约各地区间的通力合作,提升流通成本。在这一背景下

9、,数字信息的海量性、共享性、便携性能够有效降低生产要素流动成本,打通生产要素流通阻碍与产业合作障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 2基于以上理论,提出假设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二)数字基础设施与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传统产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1 3,而且能够提升产业内生产要素的协调水平,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作出了不小的努力,建设了大量互联网信息传递所需通信基站、智能传感器、地下光缆等。政府对数字

10、基础设施的大力支持直接推动了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外在表现为网页数、域名数、互联网用户数、宽带接入用户数的激增。基于以上理论,提出假设2: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三)数字产业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数字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是信息服务产业,信息服务业在传统产业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包括收集信息、分析总结、制订技术方案等,融合了信息服务的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优化产品制造流程。这就能够帮助企业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更好的生存下来。除此之外,区域间信息差的存在是造成产业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够打破各区域间的信息壁垒,为每一个企业创造相对公平的机会,推动区

11、域协调发展。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数字产业不断向传统产业渗透,逐渐形成“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的循环融合之势1 4。基于以上理论,提出假设3:数字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四)数字技术进步与区域协调发展如果说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基石,那么数字技术进步一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产业结构的改37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研究良永远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就数字经济而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数字技术的涌现为企业拓宽获取知识的宽度与广度的同时反而降低了信息数据的收集、交易成本。这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运转

12、效率1 5,拉近了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市场多级分工、市场一体化,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基于以上理论,提出假设4:数字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本文使用熵值法对数字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具体影响方向及程度进行分析,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熵值法。参考王琳等1 6对熵值法进行的改进方法,在原来两个变量的基础上,加入第三变量,即在改进后的熵值法中,同时存在时间、地区、指标三个变量,能增加赋权结果的便利性和合理性。改进后熵值法赋权步骤如下:1)指标变量选取。设有N年,M个省(直辖市、自治区),T个指标(本文中,N=1 0,

13、M=3 1,T 1=1 9,T 2=1 7)。因此Xt i j表示在第t年,第i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2)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收集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单位不同,而且数值差异较大,所以在进行权重计算之前,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在该问题上,本文使用极差法对各经济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指标处理方法如下:针对正项指标,xt i j=xt i j-xm i nxm a x-xm i n(1)针对逆向指标,xt i j=xm a x-xt i jxm a x-xm i n(2)其中,xt i j表示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指标值,xm a x表示某一指标的最大值,xm i n表示某一指标的最小

14、值。3)xt i j比重的计算。在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后,继续求得各个指标Xt i j的比重,即第t年,第i个地区,第j个指标对应的比重:pt i j=xt i jat=0bi=0 xt i j(3)4)指标熵值的确定。根据熵值定义,对第j项经济指标进行熵值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所示:ej=-kat=0bi=0pt i jl npt i j(4)其中,k=l na b,k0,同时假设当Pt i j=0时,Pt i jl nPt i j=0。5)指标信息效用值的计算。针对第j项指标,采用下面公式(5)计算它的信息效用值:gj=1-ej(5)其中当信息效用值越大时,表示第j项指标越重要。6)指标权重

15、的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wj如下:wj=gjgj(6)7)各项指标评价指数的计算。将标准化指标值与指标权重相乘,求得各项指标的评价指数如下:sj=xt i jwj(7)8)评价指数的计算。每个指标体系都是由多个指标构成的,将(7)式求得的指标得分对应相加,即求得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数,记为Xt i d,表示第t年,第i个地区,第d个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数情况。(2)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通俗来讲就是在基准回归模型中加入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目的是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特征以及不随个体变化的时间特征。Yi t=Xi t+i+t+i t(8)(二)变量说明(1

16、)被解释变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C o o r-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e g i o n s,C D R)是一个综合概念,国外内学者在对其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持有不同意见。徐敏与杨珍珍1 7在数字惠普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时空耦合协调分析研究中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应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能力、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通达、生态环境协调五个方面,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总结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社会发展水平、区域生态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并参考前人研究,共选取1 7个统计指标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最后采用熵值法计算区域协调发展水

17、平综合评价得分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代表值。(2)解释变量。数字经济(D i g i t a le c o n o m y,D E)。学者钟文与郑明贵在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中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47李从欣,张继昌业发展、数字技术进步三个方面。本文沿用以上两位学者的设定,结合李娜1 8、沈运红等人的研究结果,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增补,设计出一套包含有1 9个统计指标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计算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得分表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表1 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属性地方财政税收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经济发展水平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

18、额(千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千美元)+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万元)+教育经费(万元)+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水平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年末常住人口(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铁路客运量(万人)+城市绿地面积(万公顷)+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万立方米)+生态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吨/日)+生态用水总量(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数 字 基 础 设 施(D i g i t a l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D_i n f)。参考李娜等学者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

19、本文选取域名数、网页数、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移动互联网用户数5个指标并使用熵值法进行赋权,获得综合得分以表征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数 字 产 业 发 展(D i g i t a li n d u s t r y d e v e l o p-m e n t,D_i n d)。参考黄桁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电子商务销售额、软件业务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7个指标并使用熵值法进行赋权,获得综合得分以表征数字产业发展水平。数字技术进步(D i g i t a l t e c h n o l o

20、 g yp r o g r e s s,D_t e c h)。结合李清华1 9等学者的研究,本文选取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技术市场成交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共7个统计指标并使用熵值法进行赋权,获得综合得分以表征数字技术进步水平。(3)控制变量。参考相关文献研究,本文选取政府财政参与(G F P)、人力资本(HC)、对外开放程度(O D)作为控制变量。其中政府财政参与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表示,人力资本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表示,对外开放程度

21、用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表示。(三)测算结果(1)数据来源。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开数据、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结合相关文献选取2 0 1 22 0 2 1年全国3 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4 0个统计指标,形成了3 1 0个地区-年份的均衡面板数据。其中数字经济包含1 9个指标,区域协调发展包含1 7个指标,控制变量包含3个指标。在搜集过程中存在个别数据缺失状况的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充。由于各统计指标单位、大小存在着极大差异,在将数据录入回归模型前都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具有可比性。此外,对数据采取缩尾处理以避免极端、异常值对结果造成影响。(2)评

22、价结果。表3是由改进后的熵值法计算的各统计指标的权重。观察可知:数字技术进步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影响占比达到了4 2.2 8 9%,其 次 是 数 字 产 业 发 展,影 响 占 比 为3 5.6 4 4%,最 低 的 是 数 字 基 础 设 施,权 重 为2 1.6 4 4%。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三大影响因素中,权重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生57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研究态 发 展 水 平社 会 发 展 水 平,分 别 占 比5 1.1 6 9%、2 6.8 6%、2 1.9 7 3%。表2 数字经济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属性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域名数(万个)+

23、网页数(万个)+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万户)+数字产业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额(亿元)+软件业务收入(万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万元)+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个)+数字技术进步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数(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件)+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万人)+表3 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值统计指

24、标权重(%)统计指标权重(%)数字基础设施2 1.4 5 9经济发展水平5 1.1 6 9x 15.7 3 9y 15.9 9 6x 29.6 2 9y 23.8 3 2x 31.0 9 5y 31 4.0 4 4x 42.7 0 6y 45.6 0 8x 52.2 9y 51 7.7 7 3数字产业发展3 5.6 4 4y 63.9 1 6x 62.4 7社会发展水平2 1.9 7 3x 73.0 1 9y 74.7 5 5x 83.3 2 6y 84.2x 95.9 1 2y 91.5 8 6x 1 08.0 0 1y 1 04.0 8 1x 1 18.2 9y 1 13.4 5 2x 1

25、 24.6 2 6y 1 23.8 9 9数字技术进步4 2.8 9 6生态发展水平2 6.8 6x 1 34.7 5 6y 1 36.0 9 8x 1 45.6 6 8y 1 45.2 5 5x 1 55.2 1 9y 1 55.7 9 9x 1 66.2 1 9y 1 69.0 3 9x 1 78.1 2 9y 1 70.6 6 9x 1 88.1 7 3x 1 94.7 3 2 表4是基于改进后的熵值法计算的2 0 1 2年到2 0 2 1年1 0年内全国数字经济综合评级指数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是由各省(市、区)对应的综合评价指数相加得到的。观察数据我们发现:无论是数字经济还是

26、区域协调发展水平都随年份增长呈上升趋势。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发展现状稳中向好。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建立模型之前首先要确定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为此,我们先进行H a u s m a n检验,由检验结果表5可知:Pc h i 2=0.0 0 0 0数字基础设施c h i 2(4)=(b-B)(V_b-V_B)(-1)(b-B)=9 8.7 6P r o b c h i 2=0.0 0 0 0数字产业发展c h i 2(4)=(b-B)(V_b-V_B)(-1)(b-B)=1 0 6.4 9P r o b c h i 2=0.0 0 0 0数字技术进步c h i 2(4)=(b-B

27、)(V_b-V_B)(-1)(b-B)=1 1 6.5 7P r o b c h i 2=0.0 0 0 0 其中0,1,2,3,4表示代估参数,i表示个体固定效应,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i t表示残差。变量下标i表示地区(i=1,2,3 1),t表示年份(t=2 0 1 2,2 0 1 3,2 0 2 1)。本文所用变量详细特征如表6所示。表6 统计指标描述统计表变量名简称样本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区域协调综合得分C D R3 1 00.8 2 20.0 0 80.1 7 80.1 4 3数字经济综合得分D E3 1 00.8 0 90.0 0 20.1 1 60.1 3数字基础设施D_i

28、 n f3 1 00.7 1 50.0 0 80.1 3 20.1 2 9数字产业发展D_i n d3 1 00.8 6 80.0 0 10.1 2 80.1 4 2数字技术进步D_t e c h3 1 00.8 8 10.0 0 10.0 9 80.1 3政府财政参与水平G F P3 1 00.9 9 70.0 0 20.2 5 70.1 7 3人力资源水平HC3 1 00.9 8 90.0 0 10.3 2 90.2 1 5对外开放程度O D3 1 00.9 8 20.0 0 10.0 5 30.1 (二)回归分析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各解释变量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详细结果见表7。模型(*-1

29、)代表加入控制变量,模型(*-2)代表不加控制变量。总体上看,解释变量数字经济的回归系数为0.2 0 1,P0.0 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为0.9 9 4,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这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假设1成立。在控制政府财政参与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的情况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升1%,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0.2 0 1%。回归结果验证了前文的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凭借自身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能够极大地降低交易、管理、学习成本,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和生产要素聚集,有力抑制市场分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技术进步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这

30、说明三者都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假设2、3、4成立。拟合77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研究优度系数均大于0.9,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在控制政府财政参与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的情况下,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每提升1%,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0.0 4 6%。数字产业发展水平 每提升1%,区域协调发 展水平提高0.1 4 2%。数字技术进步每提升1%,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0.1 6 4%。三者中数字技术进步的系数值最大,说明相对于数字基础设施与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技术进步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更强的正向促进作用。控制变量方面,政府财政参与和人力资本的系数在四次回归结果中都显著为正,政府财

31、政参与的系数大于人力资本的系数,表明二者对区域协调发展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政府财政参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模型(0-1)、模型(2-1)、模型(3-1)中,对外开放程度的回归系数均在0.0 5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对外开放程度对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削减作用。表7 回归结果变量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技术进步模型(0-1)模型(0-2)模型(1-1)模型(1-2)模型(2-1)模型(2-2)模型(3-1)模型(3-2)D E0.2 0 1*(7.0 6)0.3 8 3*(1 9.5 9)D_i n f0.0 4 6*(1.9 9)0.2 8 4*(9.4 6)D_i n

32、d0.1 4 2*(7.3 9)0.2 8 4*(1 6.3 1)D_t e c h0.1 6 4*(5.7 9)0.3 4 7*(1 9.4 5)G F P0.1 8 8*(6.3 4)0.3 3 0*(1 4.4 6)0.2 1 7*(8.3 3)0.2 0 7*(6.5 8)HC0.0 9 6*(3.8 1)0.0 4 9*(1.8 6)0.1 0 8*(4.2 8)0.0 7 8*(3.0 9)O D-0.0 2 5*(-2.3 8)-0.0 1 3(-1.1 7)-0.0 2 4*(-2.2 8)-0.0 2 7*(-2.4 6)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时间固定是是是是是是是是个体固定是是是

33、是是是是是C o n s t a n t0.2 2 2*(4 1.0 1)0.2 4 8*(4 2.9 0)0.2 1 8*(3 7.2 0)0.2 7 0*(3 5.4 0)0.2 1 5*(3 9.9 3)0.2 4 8*(3 7.9 4)0.2 3 0*(3 9.1 3)0.2 6 3*(4 8.2 0)R-s q u a r e d0.9 9 40.9 9 20.9 9 40.9 8 50.9 9 50.9 9 00.9 9 40.9 9 2F-s t a t i s t i c1 1 0 7.9 6*0.0 0 08 0 3.5 1*0.0 0 09 4 5.5 7*0.0 0 04

34、 3 8.3 2*0.0 0 01 1 2 4.6 0*0.0 0 06 5 7.3 9*0.0 0 01 0 5 0.1 4*0.0 0 07 9 7.0 3*0.0 0 0 注:*、*、*分别代表1%、5%、1 0%的显著性水平,()内为t值,内为P值。(三)稳健性检验为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有效性,本文采用替换核心变量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参考苏宇桐2 0的研究从地区间经济差距、经济联系、经济增长差异、市场化发育水平四个方面测算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替换原有的被解释变量,再做基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分析可知:四个解释变量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技术进步对区域协调发展

35、的影响方向均未发生变化,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因此认为本研究回归分析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有较好的可靠性。87李从欣,张继昌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从2 0 1 2到2 0 2 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水 平 由2 0 1 2年 的1.8 9 7增 长 到2 0 2 1年 的5.0 3 7。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由2 0 1 2年的3.9 6 9增长到2 0 2 1年的7.4 7 1。整体上看我国综合发展水平状况一直稳定提升且较为迅速。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数字技术的发展创新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力,其次是数字产业发展,数字基础设施的影响力

36、相对较低。区域协调发展指标系统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最高,生态发展和社会发展水平得分相近,相对次之。这表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表8 稳健性检验结果变量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技术进步模型(0-1)模型(0-2)模型(1-1)模型(1-2)模型(2-1)模型(2-2)模型(3-1)模型(3-2)D E0.1 9 3*(7.0 8)0.3 6 9*(1 9.4 8)D_i n f0.0 5 4*(2.0 9)0.2 7 5*(9.4 7)D_i n d0.1 3 9*(7.5 0)0.2 7 4*(1 6.2 6)D_t e c h0.1 5 5*(

37、5.7 0)0.3 3 4*(1 9.2 8)G F P0.1 8 0*(6.3 0)0.3 1 6*(1 4.4 1)0.2 0 6*(8.2 4)0.2 0 0*(6.6 0)HC0.1 0 0*(4.1 5)0.0 5 5*(2.1 8)0.1 1 3*(4.6 5)0.0 8 3*(3.4 0)O D-0.0 2 5*(-2.4 5)-0.0 1 3(-1.2 3)-0.0 2 4*(-2.3 6)-0.0 2 6*(-2.5 0)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时间固定是是是是是是是是个体固定是是是是是是是是C o n s t a n t0.2 3 0*(4 4.2 8)0.2 5 5*(4 2.9

38、 0)0.2 2 6*(4 0.2)0.2 7 0*(3 5.4 0)0.2 7 7*(3 7.5 9)0.2 5 5*(4 0.4 4)0.2 3 8*(4 2.0 2)0.2 7 0*(5 1.0 1)R-s q u a r e d0.9 9 50.9 9 20.9 9 40.9 8 50.9 9 50.9 9 00.9 9 40.9 9 2F-s t a t i s t i c1 1 2 7.2 8*0.0 0 08 0 3.1 7*0.0 0 09 6 1.4 9*0.0 0 04 4 1.2 6*0.0 0 01 1 4 9.1 4*0.0 0 06 5 9.2 5*0.0 0 01

39、 0 6 3.8 0*0.0 0 07 9 3.4 9*0.0 0 0 注:*、*、*分别代表1%、5%、1 0%的显著性水平,()内为t值,内为P值。从数字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基准回归结果来看,在控制了政府财政参与,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的情况下,数字经济及其三个子指标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应回归系数分别为0.2 0 1、0.0 4 6、0.1 4 2、0.1 6 4。三个子指标中数字技术进步回归系数最大,意味着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影响力最大。回归模型在更换了核心解释变量的情况下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似,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这一结果也侧面说明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当今社会

40、的必经之路,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前进趋势。(二)对策建议97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研究(1)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石,是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作用的物质支撑,近年来,国家对数字经济产业极为重视,建立了大量通信基站,信息传感器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传统制造业与数字化相融合,节约了发展成本,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进程,进而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但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瞬息万变,要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建设领先的、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的数字基础设施,在传统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实现万物感知和互联互通,为产业数字化开辟全新路径。大力推进5 G网络和万兆光网络的协调建

41、设,加快I P v 6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深入推进网络体系算力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不同区域算力的高效互补与协同联动,规划好不同类型数据计算中心如通用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的合理梯次布局,提升数字应用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做好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工作。(2)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数字经济,实现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关键在于培养大批量的数字型人才。数字型人才的概念相当广泛,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应确保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数字技术的教育工作深入推进。这就要求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和应用技术能力。为社会提供专业数字技术人

42、才,建立优良的人才供给系统。其次,推动数字技术应用领域或场景的成熟化、市场化,这是数字型人才在相关领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也是削减数字领域人才流失的关键举措。再次,数字技术的高迭代性要求数字型人才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始终跟随数字行业发展趋势,因此,企业方面要完善相关数字化培训体系,使得员工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数字知识,与数字技术发展保持同步。(3)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对于实体企业来说,数字技术能有效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实体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高效率、高时效性的优势,提升资源利用率,加速产业变革,推动数产融合。相应地,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

43、励企业探索新型数字技术的利用,满足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要求。2 1也可以建立创新型数字企业试点,结合数字技术开展全新的生产模式,为行业提供经验、树立标杆,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塑造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以减弱因地域引起的产业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 考 文 献1 张子珍,邢赵婷.数字经济下城乡融合系统高质量协调发展核心内涵及动态演化研究J/O L.(2 0 2 1-1 1-0 3).2 0 2 3-0 3-1 4.h t t p:/k n s.c n k i.n e t/k c m s/d e t a i l/6 1.1 4 2 1.C.2 0 2 3 0 2 2 7.0 9 5

44、 3.0 1 2.h t-m l.2 薛智超,王世进.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J.物流科技,2 0 2 3(1):1 7.3 王春娟,崔光野,山少男.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与城市品牌经济耦合发展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 0 2 3(3):1 1 3-1 1 6.4 叶颉,邓惺炜,陈杨,等.福建省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 0 2 3(3):6 3-6 6.5 王军,罗茜.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J.统计与信息论坛,2 0 2 3,3 8(1):1 6-2 7.6 张穹,曾雄,蒋传海,等.数字经济创新 监管理念更新、公共

45、政策优化与组织模式升级J.财经问题研究,2 0 1 9(3):3-1 6.7 钟文,郑明贵.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2 1,3 8(4):7 9-8 7.8 王连,周之浩,杜蔓云,等.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2,4 1(3):7 5-8 9.9 张勋,谭莹.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国的经济增长机制研究J.湖 南 师 范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报,2 0 1 9,4 8(6):2 7-3 6.1 0 崔海洋,袁倩莹.数字金融、产业结构升级与包容性增长 基于区域和城乡协调发

46、展的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2,3 9(5):1 0 8-1 1 6.1 1 蒋敏.数字经济与三农产业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 0 2 3,3(2):7 2-7 7.1 2 梁兴辉,张旭冉.数字经济能否促进区域经济充分发展?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3,2 4(1):6 6-7 6.1 3 唐藤轩,刘媛,陈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江苏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J.价值工程,2 0 2 2,4 1(3 4):3 5-3 7.1 4 杨舒佳.加速数字产业发展 赋能传统产业升级08李从欣,张继昌N.汕头日报,2 0

47、 2 2-0 6-2 3(2).1 5 李礼.数字技术进步驱动区域消费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金融地理学的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 0 2 2(2):4 4-5 1.1 6 王琳,吕萍,贾峤.基于熵值法的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J.农业经济,2 0 2 3(2):3-6.1 7 徐敏,杨珍珍.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时空耦合协调分析J.北方金融,2 0 2 2(8):2 0-2 7.1 8 李娜.山东省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就绪度定量评估与特征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 0 2 2,3 9(8):8-1 2.1 9 李清华,何爱平.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

48、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 0 2 2(8):1-1 3.2 0 苏宇桐.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 0 2 2.2 1 史碧林.数字产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 0 2 2.T h e I m p a c t o fD i g i t a lE c o n o m yo nR e g i o n a lC o o r d i n a t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L iC o n g x i n1,Z h a n gJ i c h a n g2(1.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o

49、 fA p p l i e dS t a t i s t i c s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E c o n o m i c s,H e b e iG E OU n i v e r s i t y,S h i j i a z h u a n g,H e b e i0 5 0 0 3 1,C h i n a;2.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 i c s,H e b e iG E OU n i v e r s i t y,S h i j i a z h u a n g,H e b e i0 5 0 0 3 1,C h i n a)A b s t

50、 r a c t:D i g i t a l e c o n o m yh a ss t r o n gp e n e t r a t i o n i nt r a d i t i o n a l i n d u s t r i e s,c a np r o m o t et h ec i r c u l a t i o no fp r o d u c t i o nf a c t o r s,o p t i m i z e t h es o c i a l d i v i s i o no f l a b o r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s y s t e m,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