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3452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纺织报告|FANGZHI BAOGAO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为例李 菊(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0)Research and

2、 practice on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course linking”between political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taking the course of“Ethnic Costume Innovation Design”as an exampleLiJu(HunanArtsandCraftsVocationalCollege,Yiyang413000,China)Abstract In the backgro

3、und of cultivating national craftsmen and artisans,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is not only responsible for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bilities,but also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craftsman spirit and humanistic qualities,w

4、hich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olitical courses.However,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e“course linking”between political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such as the lack of synergy of education subjects,unsystematic education contents and incoheren

5、t education ways.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course linking”between political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achieve a good result of talent cultivation.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political course;“Ethni

6、c Costume Innovation Design”course;“course linking”;collaborative education职院校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高度重视,并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指明了方向1。近年来,我国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方兴未艾,产生了一系列成果。然而,在审视课程思政建设时,仍然存在思政课程与专业投稿日期:2023-05-01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

7、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ZJGB2021069)作者简介:李菊(1986),女,湖南益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服装设计。摘要在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责任,也承担着培育学生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人文素养的重任,这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课链接”中仍然存在育人主体不协同、育人内容不系统、育人途径不贯通等问题,必须构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关键词高职院校;思

8、政课程;“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TS941.11文献标志码:A学习二十大精神 重点报道 FANGZHI BAOGAO2纺织报告|FANGZHI BAOGAO李 菊: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为例课程“断链”“链接不畅”等问题,导致育人主体职责不清、内容链接不系统、方法路径不优、考核评价不全面等问题的产生,消解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能。基于此,本研究以“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为例,探索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以畅通二者链接,增强协同育人实效2。1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

9、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是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的新探索。当前高职院校对于思政课程和“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形成了普遍共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思政课程改革创新还是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各自为政、各自为阵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同时,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在协同链接过程中也存在育人主体职责不清、内容链接不系统、方法路径不优、考核评价不全面等问题,总体而言,就是“断链”或“链接不畅”3。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按照“课课链接是什么为什么

10、要链接为什么能链接链接什么怎么链接”的逻辑线索,聚焦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团队建设、内容体系构建、方法路径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构建“课课链接”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畅通二者链接,增强协同育人实效。2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课课链接”的现状透视2.1 育人主体不协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高职院校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打造育人共同体,方能实现强大的育人效果4。然而,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课课链接”中,“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偏重于以就业为导向

11、进行课程设计,按照岗位能力培养要求进行教学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之后,虽然“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围绕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探索,但总体而言,部分教师仍然未能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存在认识误区,片面地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团委、学生会、辅导员等育人主体的“一己之事”,与专业课教师关系不大,对课程育人作用认识不够充分、育人职责不清晰,导致“课程思政”建设陷入“因思政而思政”的困境。2.2 内容链接不系统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的内容链接是增强“课程思政”效果的核心,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方能有效发挥育

12、人效应。然而,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内容链接中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从根本上而言,“民族服饰创新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恰如其分地融入“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中,深入挖掘课程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等丰富的思政元素,实现巧妙融合、有效融入。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在思政元素挖掘上不够深入、不够充分、不够系统,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融入内在逻辑和外在价值把握不够,存在单一化、生搬硬套、单纯添加等情况,导致“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两张皮”现象,造成协同育人效果不

13、佳。2.3 育人途径不贯通途径贯通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关键。然而,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课课链接”的实践中,存在育人途径不贯通的情况,消解了育人效果。当前,高职院校“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包括任务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仿真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跟岗实习等,大大拓展了育人途径。但是,“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在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时,更多地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等单向育人模式,育人方法缺乏新颖性、创新性,难以实现思

14、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的有效贯通,失去了课程思政教学应有的育人价值。3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民族服饰创新设计”是高职院校民族服装与服饰专业民族服饰项目导向模块中的专业必修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将民族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文化自信、和而不同等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少数民族服装与服饰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和超星平台“民族服饰创新设计”网络课程进行在线学习,了解苗族、瑶族、土家族、蒙古族等民族服饰的特点,并能结合流行趋势进行民族服饰的创新设计。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存在的现实问题,“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

15、渗透、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学生传承民族服饰文化和创新设计民族服饰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创新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创作思想和劳动观念,为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夯实根基。3.1 找准“课课链接”切入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包含4个方面:民族服饰的概念和内涵、民族服饰中的设计元素、市场类民族服饰创新设计的流程与方法、创意类民族服饰创新设计的流程和方法。这些内容涉及我国诸多民族的传统艺术风格,是民族服饰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纺织报告|FANGZ

16、HI BAOGAO3结晶,具有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在内容上的天然优势。对此,针对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内容链接不系统的问题,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将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深入挖掘和整理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思政教育元素,将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文化自信、和而不同等思想传递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浸润学生心灵5。在“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安排上,以项目化教学为依托,具体细分为4个项目,即民族服饰概述及调研分析、民族服饰调研分析实训、民族服饰创新设计流程和方法、主题系列创意类民族服饰创新设计(或者市场类民族服

17、饰创新设计)等。在每一个项目中,教师都要挖掘相应的思政融入点,譬如在“项目二:民族服饰调研分析实训”教学中,思政融入点包括以下3个:第一,强调课堂纪律,培养学生遵纪守规,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安全用电,保持实训室卫生的意识;第二,要求学生在进行民族服饰调研分析的过程中,关注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审美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具有坚持不懈的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通过思政融入点的设计以及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整合,有效解决了“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问题,增强了课程吸引力,提高了学生的使

18、命感与责任感。3.2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育人途径全程贯通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必须聚焦解决育人途径不贯通的问题,对此,在“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课链接”的育人效果。首先,善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过程,利用“少数民族服装与服饰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和超星平台“民族服饰创新设计”网络课程,开展线上网络教学或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树立文化自信。其次,巧用案例教学激活学习

19、动力,导入真实案例及优秀学生作业,集中进行重点和难点的剖析,让学生在点评中明晰原理、明白方法,找到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活用任务驱动培育创新思维,教学过程采用“一对一”辅导方式,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驱动,重点启发学生个性化的创意性思维,鼓励学生寻找设计的突破点与创新点,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通过理论讲授、实训指导、课后讲评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设计习惯和较强的劳动精神。最后,以实践教学培养民族情感,引导学生调研民族服饰,理解非遗文化与时尚服饰设计的转化关系,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将民族服饰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培养民族情

20、怀,形成“反映时代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3.3 健全多元评价体系,提高“课课链接”育人质量人才培养效果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首要标准,对于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必须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以正确客观的评价来检验育人效果。对此,“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第一,职业素养(10%),主要考核学生是否遵守校纪校规、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态度是否认真积极以及有无按时提交作业;是否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

21、、沟通和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无违反实训室的各种规章制度。第二,学生到课率(10%)。第三,线上使用“少数民族服装与服饰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的学习情况(15%)。第四,线下作业完成情况(65%),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民族服饰调研分析情况(15%),要求对民族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工艺等进行文字分析;调研报告图文并茂、条理清晰、表述准确、制作精美;具有较强的审美意识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2)市场类的民族服饰创新设计(20%),要求风格明确,有时尚性、市场性;能运用民族服饰元素进行转化设计,具有创新意识和文化自信;可以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审美意识,作品

22、制作精良,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3)主题系列的创意类民族服饰创新设计(30%),要求主题明确,整体风格一致;有系列感、时尚性、创意性;能运用民族服饰元素进行转化设计,具体同“市场类的民族服饰创新设计”。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可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引导教师将课程思政指标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激发教学改革动力,提高“课课链接”育人质量。参考文献1 宋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以“民间美术”公共艺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6):84-87,96.2 刘媛.“民族服饰图案设计”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纺织报告,2020(8):118-119.3 孔令奇.课程思政视角下研究生专业课程“民族服饰”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22(5):434-438.4 黄玉立.基于产业学院的“民族服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2(4):325-328.5 王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46-51.李 菊: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课课链接”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课程为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