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32434 上传时间:2024-1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第一部分 信通学院近五年来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一、坚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理念。在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要想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光学不练不行,光练不赛不行,赛不出水平不行,知识转化成能力必须经过实践的环节,实践是产生创造力和提升能力的必经途径,没有实践就没有收获,没有实践就没有能力的提升,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实践是才能的放大器,实践是才能的发动机,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育人理念,将这一理念贯穿到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的始终。二、搭

2、建了多功能、分层次、开放性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为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学院建设了多功能、分层次、开放性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该平台由11个具备各种功能的实验室构成,分为“低端入口” 、“中端过渡” 、“高端出口”三个层次。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其主要职责,借鉴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运行,支持学生题目自拟、方案自选的“自助式”实验项目,实验室面向全校各专业实行全天候开放。低端入口,适于低年级学生。是启迪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入门的实验室。高端出口,为优秀本科生、研究生提供研发环境。中端过渡,适于二、三年级学生。是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活动的实验室,为电子大赛、机器人大赛、

3、挑战杯赛培养优秀选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电子制作实验室控制模型创新实验室DIY实验室校园DV工作室E唯协会航拍工作室业余电台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SOPC实验室学生科协活动室无线电测向实验室电子创设计实验室三、组建了知识结构分布合理的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团队为了给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学院组建了一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共有二十多人。专职指导教师是学院外聘的三名航模专家,擅长工程制作与控制,他们能够指导学生制作和操作各种航模;兼职指导教师是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他们具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大赛。为适应学生科技创新的

4、热情,学院自2003年开始推行“课外导师制”,将有能力、有意愿的教师组织起来,挑选学习成绩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利用课余时间义务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师生之间形成了相对固定和连续的导学关系。由于目前加盟科技创新的学生越来越多,学院为“课外导师制”提供技术支持,开辟了“课外导师制”实验专区。课外导师制搭建了师生交流的平台,该平台以开放式资询、学生与导师见面会、导师召开学术探讨会、旁听研究生学术报告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科研究现状,并在导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经过6年多的实践,挂在课外导师制旗下的40余名学生先后在电子大赛、空中机器人大赛中获奖20余次,

5、涂林艳、刘冰保送为清华大学免试研究生,郭天祥、宋宝森、刘占亚等8人保送本校研究生。四、建设科技型学生社团,做好学生科技创新的普及与提高。学生从事科技创新,一个很大的困惑是感到无从入手,不知如何入门。科技型学生社团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活动成为有序的行为,可以使学生较好地融入科技创新活动中。信通学院支持了两个科技型学生社团,一是“E唯协会”,Electronic Vision寓意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追求,现有1600名会员,可谓阵容强大。“E唯协会”定位在科技创新普及层面,以开展电子制作、控制模型为主攻方向,是科技创新的入口;二是学院学生科协,定位在科技创新的提高层面,以开展系统级电子电路设

6、计为主,是科技创新的出口。学院为社团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指导,为社团制定了“热爱专业,崇尚科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训词,使学生社团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俱乐部。当今,高校中的各种学生社团很多,但运行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例如没有活动经费、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引导、信誉度不高等。信通学院支持下的学生社团在经费、场地、技术指导方面有充分的保障,学院和学生社团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了办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经过培育,“E唯”协会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社团。“科技创新与学生社团相结合”,是信通学院成功的经验。学生称:学生社团是“科技创新的摇

7、篮”。五、以竞赛为牵引,以创新实践类课程为支撑,探索新的科技创新普及形式。电子制作电子创新设计与实践SOPC技术嵌入式系统实践大二大三控制模型制作航模训练计算机DIY实践大一无线电测向业余无线电通信电子创新设计与实践毕业设计或研究课题控制模型创新实验室计算机DIY实验室无线电测向实验室业余电台实验室电子制作实验室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课外导师制活动专区电子电路综合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SOPC技术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入口出口对应的实践平台实践类特色公共选修课程电子电路综合实践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学院策划了十余门与学生科技创新结合紧密、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系列创新实践类公共选修课。每门课

8、3学分,组成链条式实践类特色课程体系,设置课程的入口与出口,覆盖大一大三学年,配合这些课程,学院建设了 “控制模型创新实验室”、“DIY实验室”、“电子制作实验室”、“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 “业余电台实验室”、“无线电测向实验室”、“SOPC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共同搭建了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实践类特色课程与实验室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实践类课程紧扣学生科技创新主题,深受学生欢迎,选课学生多,受益面广,以控制模型课程为例,06- 07连续二年选课呈现火爆场面,已达到校级平台课程的规模。控制模型类课程在结课时都要举办校内的课程展示性质的竞赛,一则宣传课程与科技创新,二则作为评定成绩

9、依据。学院与校团委、教务处联合举办了2006“遥控船模竞赛”、2007“遥控冰帆竞赛”、XXXX“遥控冰雪橇竞赛”、XXXX“程控小车竞赛”,参与人数达1100人。这些赛事大范围的普及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创造了“崇尚科学、提倡创新、追求卓越”的校园氛围。通过这些课程和竞赛的训练,学生大都可以成为各种电子赛事的选手,并通过大赛获取奖项,为“保研”和择业创造了条件。六、近年学院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果学院组织、支持的赛事分三个层面。一是“国”字号大赛,引领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方向;二是由省行政部门组织的省级赛事,实际上是“国”字号大赛的补充;三是校级赛事或立项,

10、是科技创新入门的重要途径,例如校团委主办的“五四杯”科技作品竞赛,教务处推出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几年来,学院有近千人参加了各类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80余人获国家级奖项,近200人获省级奖项,获奖率高达50%以上。详细情况见下表:参赛日期竞 赛 名 称参赛队获 奖2003年国家电子大赛23个队获国家二等奖5项;省级奖8项2003年国家挑战杯大赛曲海龙队赵清波队获国家级三等奖获国家级三等奖2004年省电子大赛28个队获省一等奖6项;省二等奖2项;省三等奖3项2004年国家嵌入式大赛2个队获国家二等奖1项;成功奖1项2005年国家电子大赛31个队获国家二等奖4项;省级奖8项2005年空中机器人大赛2

11、个队15Kg级全国亚军;5Kg级全国季军2006年省电子大赛53个队获省一等奖7项;省二等奖4项;省三等奖5项2007年气垫船平衡翼毕升队获发明专利2007年省挑战杯大赛刘勇队获省级三等奖2007年国家挑战杯大赛毕升队获国家级三等奖2007年省航空航天模型实践锦标赛42人获8项单项奖,获4个团体奖,有19人获一等奖、8人夺冠,囊括了大赛半数的奖项2007年国家电子大赛42个队获国家二等奖6项;省级奖15项2007年空中机器人大赛4个队15Kg级全国冠军;10Kg级全国冠军;10Kg级全国亚军;5Kg级全国亚军学院参加校级科技创新赛事或立项的人数也已经超过千人,参加院系级别竞赛的更是不计其数,我

12、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率已经超过80%。学院还承办或自行组织了许多次大型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例如全国/省级电子大赛、校“五四杯”竞赛、金点子设计与制作大赛、遥控船模竞赛、遥控冰帆竞赛、遥控冰雪橇竞赛、程控小车竞赛、“信通杯”电子设计大赛等。为全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做出了贡献。第二部分 信通学院未来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思路 一、坚持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类公共选修课程相结合控制模型、航模训练、DIY实践、校园DV无线电测向、业余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电子创新设计与实践电子电路综合实践、SOPC技术、嵌入式系统入口出口公共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而设置的。学院电工电

13、子实验教学中心开设了十余门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实践类特色课程,每门课3学分,组成链条式课程体系,设置课程的入口与出口,覆盖大一大三学年,如图1所示。图1 链条式、实践类特色课程体系设置实践类特色课程的思路可以放开些,例如“校园DV制作”,似乎是文科类课程,我们打破常规申报,得到学校支持,纳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体系中。课程是这样实施的:可以从网上选课,亦可召开选课咨询会现场报名选课,这种方式兼有宣传课程、营造创新气氛的作用。教学内容模块化,每门课程列出十余个并列的训练模块,只要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某一模块即可视为完成教学要求,不必硬性规定上课时间,使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与主动性完成课业,但在开课

14、之初通常集中讲授10学时的前导课。课程在结课时继续举办校内的课程展示性质的竞赛,一则宣传课程与科技创新,二则作为评定成绩依据。二、学生科技创新与学科赛事相结合学科赛事极具挑战性,与学生科技创新互为补充,竞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科技创新氛围;而日常科技创新活动可增强学生的技术储备,为参加学科赛事打基础。实现“学生科技创新与学科赛事相结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从组织上、制度上抓起与落实,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光学不练不行,光练不赛不行,赛不出水平不行”,这不仅是口号,也是工作思路。三、继续坚持学生科技创新与学生社团相结合学生社团作为一种载体,经过引导,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活动成为有序的行为。学院电工电子

15、试验教学中心每年都要接待新生参观实验室,我们介绍情况时多次有意识地提及课外科技活动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又很困惑,感到无从入手,不知如何入门,这是新生面临的普遍问题。这时我们明确地告诉学生,参加科技型学生社团,融入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取得水到渠成的收效。学生社团思想活跃,经常举办以创新为主题的讲座、培训。从学校的博导讲坛、院长论坛,到院系的CST论坛、创新知识讲座;从以参赛为目标的电子大赛培训、机器人制作培训,到科普性的电脑知识讲座,网页设计讲座,学生社团在创新中成长。四、继续推行学生科技创新课外导师制课外导师制是学院的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是推进学生科技创新的尝试,我们将有能力、有意愿的教师组织

16、起来,挑选学习成绩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利用课余时间义务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师生之间形成了相对固定和连续的导学关系。也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置疑,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指导学生,图的是什么?一方面教师展现的是对教育的热忱、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学生获益,教师也获益,教师充分享受“教”的权利,在科技创新中发现和培养苗子,纳入自己的研究生团队,读研时上手快、后劲足,便于开展更深入的科学研究,这无疑是一种教学思路。五、坚持学生科技创新与实验室开放相结合事实上,学生科技创新是一种“超纲”的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开展项目制作,对实验室开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适应学生科技创新,学院将

17、继续开放“控制模型实验室”、“电子线路实验室”,用于学生科技创新的实验室达到2000平方米。在管理模式上赋予新的内涵,实验室如同图书馆那样运行,支持“自助式”的实验项目,开放时间自早8:00-晚10:00。有的实验室干脆交给学生自行管理,中心只进行宏观控制。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创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既减轻了中心的管理负担,又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运行效果良好。六、加强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团队是一个定义宽泛的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团队泛指为完成某一科技创新任务而形成的具有技术攻关型的学生组合,例如为备战电子大赛的团队、“挑战杯”团队。电子大赛团队规定3人,大型赛事需要十余人组队

18、。由于团队是为了备战竞赛临时组建的,需要队友分工配合,才能获取佳绩。有的学生在平时就自行结组,在一起磨合、磋商,完成某一选题,一旦有了机会,很自然地组队参赛。这些做法都要向学生宣传,值得借鉴。团队建设要考虑的问题是:学科竞赛的预期目标;团队日常训练计划;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团队的优化与管理。团队成员要团结协作,默契配合。在组建团队时,学院将从管理层面尽量协调志同道合的学生自发地结成团队,自行产生组长。团队是需要培育的,大学4年是暂短的,因此团队培育与建设宜早不宜迟。结合控制模型课程,从大一开始发现人才,培养兴趣,组建团队,模拟竞赛场景进行演练;大二承揽校科技立项,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大三参加学科赛事,为实现自我价值奋力一搏。这样的团队合作时间达三年之久,将为大学生活留下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