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2花艺FlowerArt花谈艺好事一爱花成癖一一一瓶史漫谈十一北京#花陈作者简介陈秀中,字敬忠,号粘花陈。北京市园林学校高级讲师,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北京插花协会理事,国家高级插花技师,日本池坊花道正一级教授。袁宏道在瓶史十好事一节盛赞古代有一些特别嗜好花木的人,赞其爱花成癖、爱花成痴:“古之有花癖者,闻人谈一异花,虽深谷峻岭,不惮而从之。至于浓寒盛夏,皮肤皴鳞,汗垢如泥,皆所不知。一花将萼,则移枕携,睡卧其下,以观花之由微至盛至落至萎地而后去。或千株万本以穷其变,或单枝数房以极其趣,或嗅叶而知花之大小,或见根而辩色之红白,是之谓真爱花,是之谓真好事也。意思是说:“古代有真正爱花成癖的
2、人,一旦听到哪里有奇花异卉,即便是在高山深谷之中,他们也会不顾辛劳、不怕困难,翻山越岭去寻找。哪怕严冬寒冷,皮肤冻裂,或酷暑当头,晒得汗垢如泥,也都置之度外了。若是听到何处有一株将要开花的植物,便会携枕带褥卧睡其下,日夜仔细观察其花苞绽放、盛开直至凋谢的动态变化全过程后方肯离去。爱花成癖者或观察欣赏百花怒放、紫红的壮观场面,领悟大自然的威力;或细细品味、静静赏析每朵花每片叶的姿容变化,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他们甚至能其叶便知其花的大小,看其根便可识别花的红、白颜色,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爱好呀!袁宏道以花癖者、花痴者为例,意在说明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小到锻铁、品茶、赏石、养马等,也须癖好成痴者,
3、方能够有所成就。袁公说:“嵇康之锻也,武子之马也,陆羽之茶也,米颠之石也,倪云林之洁也,皆以癖而寄其磊隽逸42143粘花藤花修豫堂花陈花修课堂图1图3之气者也。”意思是说:“三国魏人嵇康擅长锻造之术;晋人王武子深好马术,识马性:唐朝陆羽嗜好品茶,著有茶经;北宋书法家米带酷爱奇石,好石成痴;元朝画家倪云林性洁成,人品高尚。这些高人雅士都是极专一事,爱好成癖,并且这种爱好都成了他们的精神食粮和乐趣,也是他们磊落坦荡、俊逸超凡的人格气质的寄托。学者黄永川评价道:“在本节中,袁宏道虽自谦其爱花仅为破闲居孤寂而已,非真正有花癖的人,实则,袁氏虽身在朝廷,心则无刻不在店念着“欲笠高岩,灌缨流水的生活,故而
4、栽花竹以聊遂其爱好大自然的愿望。其对花之真爱,则源自对自然性灵的追求与览,三十余岁已能集前人之论,阐述瓶花之道,距花痴已不远矣!而其作为不折不扣的“花癖,者自是毫无疑问的。正由于袁宏道痴迷亲自动手插花,并深入广泛地研究前人的插花理论成果,再加上其文人独特的审美眼光与天分,他的著作瓶史与张谦德的瓶花谱同为我国古代插花艺术的经典理论专著,堪称我国古典文人插花的圭桌!瓶史全文三千余字,分为一花目、二品第、三器具、四择水、五宜称、六屏俗、七花崇、八洗沐、九使令、十好事、十一清赏、十二监戒等十二节,对花材的选用、花器的选择、供养的环境以及插法、品赏等,都有较详尽的分析阐述,体系完备,是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
5、插花艺术理论专著,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人插花的专著,在中国古代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价值不可低估。我们要创建既富时代精神,又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插花艺术理论新框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摸清自己的家底,仔细研究中国古代插花艺术理论遗产的思想精华和代表性古典名篇。笔者借“枯花谈艺”专栏,在2 0 2 2 年花木盆景花卉园艺以明代最著名的文人插花专著瓶史为研读内容,重点解读了重要章节原文要点,研读其中蕴含的瓶花艺术审美思想、专业技能技法,目的是挖掘中华传统花文化底蕴,帮助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爱好者全面了解明代文人插花艺术的整体艺术体系、思想脉络、专业技法等。其中,以下八个重点是需要认真研读
6、与学习借鉴的:一、宜称一并瓶花审美的两大评价尺度:自然与入画;二、使令瓶花造型的框架:主副一搭配,阴阳和合:三、胆瓶插花,可以自乐一一中国古代文人插花的自然审美功能;四、花目与品第一一取花如友,韵雅格高:五、应时而赏花月令一一择枝取态,四季常新:六、清赏与屏俗民族特色的瓶花欣赏理论:七、花神之金屋与精舍堂花瓶器与斋花一瓶器的品类及尺度;八、择水与洗沐一一比兴手法,意境韵味。图4室雅室雅站花陈花修娜图6图我们发现明代的文人插花专著还是谈审美文化的多,而谈具体插作技法的少。上溯到唐宋,当时朝廷与民间的插花雅事活动也不少,却找不到一本像明代文人插花专著类似的插花典籍。这恐怕与中国古代文化学术领域“重
7、道轻器,厚理薄技”,片面地将“器”“技”蔑之为“雕虫小技 有关。徐文治在瓶花之美里说得很准确“中国人谈学问,是把“技放在次一等的位置。对中国人来说,尤其是中国文人,他关注技法的层面比较少。不是没有技法,中国人心灵手巧,非常讲究技法,比如四大发明都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可是,后来的文化里为什么没有技法的体系传承?有懂技法的人,大多不识字,所以技法就无法用文字记录下来。”瓶史作为我国古典文人插花的经典,其优点是文人的审美眼光和深厚的花文化底蕴,其不足则是技法层面的东西过少,这也是我们在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图7国古代文人插花时必须重点关注的层面一技法的层面!图1 是笔者在今秋插作的中式瓶花。中国古代文人插花
8、重视木本枝条的运用,笔者用大本枫叶枝条、小丽花、鸡冠花、兰叶等插作了一瓶文人书斋厅堂花,在书案上配摆文房四宝,以突出文人插花的书卷气、文雅气!图2 是一瓶秋分节气的茶席花,花瓶是潘家园地摊淘来的方琮小瓶,做茶席花再恰当不过了。这种小花瓶,袁宏道称之为胆瓶、斋瓶,“须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小瓶内插小丽花、残荷叶,一支茴香花、两根兰草,足矣!关键是瓶口要留白,不可插满,方能透出秋天的生机与气息。图3、图4 是今秋笔者在括花陈花修课堂上插作的胆瓶插花。明代高在瓶花三说“瓶花之宜 这一节中强调:“若小瓶插花,瓶宜短小,以官哥胆瓶、纸槌瓶、鹅颈瓶、青东磁、古龙泉,俱可插花。折宜瘦巧,不宜繁杂。宜一种,多
9、则二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二色方美。中国古代文人插花简洁自然,用花量少,用色清雅。明清文人插花更是追求“多多许,不如少少许”的东方写意艺术手法,主张“花宜瘦巧,不取繁杂”,用减法插花。笔者在插作这瓶秋季花材的胆瓶瓶花时,有意实践一下“花宜瘦编辑/徐曼巧,不取繁杂 的主张,用一字撒固定花材,花材数量极简,并力求做到“起把宜紧,瓶口宜清”,“于瓶口一丛怒放!图5 是花陈花修课堂学员创作的秋分节气的盘花,花材布局疏密得当,色彩清新淡雅,花使令、花客卿线条清爽灵动,叶材收根合理,留出右部盘面空图8图9白,扩大了水盘艺术空间的容量。图6 是一瓶秋分节气的中式瓶花,花盟主向日葵与配花鸡冠花色彩对比
10、分明,强烈醒目,飘逸灵动的杜鹃枝条构成花使令与花客卿的合理架构布局,是典型的三才式下垂型,向日葵花侧后上方加一支弯曲环绕的射干花枝,使瓶花造型更为丰满动人。图7 为文人茶席花。中国特色的文人茶席花,讲究就地取材、随意发挥,登不了大雅之堂的绿地玉簪花、带果枯枝,搭配几只红蓼黄花,倒也给茶席带来了几丝秋分的?爽,茶席边角处摆一古色古香的铜鲜,“可谓花之金屋(袁宏道语)者也!图8、图9 是笔者2 0 2 2 年中秋节期间,在北京外城东南角楼表演插花时的筒花作品,立意表现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意,上隔以色彩淡雅的花材突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下隔以香槟玫瑰、红黄海棠果映衬中秋
11、亲人团聚的温暖氛围,展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场景。巧合的是角楼展厅的一角有一圆月形的空窗,以其为背景,将筒花布以茶席竹几,摆放月饼、紫砂壶等配饰,恰合了袁宏道在瓶史提出的“花快意”之“明窗”“净几”的高雅摆设。袁宏道在瓶史十好事一节里,借古人好事成“癖 者的成功事例,特别是借“花癖者”的执着痴迷的追求精神,言外之意是在阐明学习东方插花之道应持的态度和学风一一只有热爱大自然,注重观察研习大自然四季花木的天性风韵、生长习性,加深对花态、花性、花文化、各种插花技艺、造型技法、风格流派、花器品类等的深入钻研和细心领悟,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怕失败,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全
12、身心投入,才能真正成为东方插花艺术的“癖好”者、“痴迷”者。古代袁公之辈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插花艺术的执着追求和钻研精神,是今人在创立中国特色的东方插花艺术体系时首先应该学习和坚持的。我们必须以袁宏道、屠本唆、金润、高廉、张谦德、李渔、沈复、陈子等明清文人为榜样,甘心情愿做东方插花艺术的“癖好者”“痴迷者”!静下心来,深入研习,吃深吃透明清文人插花艺术理论专著中的可取价值,扎根沃土,结合当代中华插花审美潮流的发展需求,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真正准确地把握住明清文人插花艺术理论和鲜明的民族个性风格,从中国古代优秀的插花艺术理论遗产之沃土中,“发展出一条更富现代精神、更富地域生命性的中国插花艺术可循之道”“从中国艺术正统的根本中再开出灿烂的花朵”(黄永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