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谈小学数学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听课能力的培养一、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分析:1课堂上,小手林立,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活跃。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我来” “我来”的叫声此起彼伏。但是,他们都只顾着自己来表达,而没有倾听别人的发言,以至于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2在课堂上,常常有这种学生: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同学们在回答问题,在思绪飞扬,而他的心早已飞出课堂。3.当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顿时,满教室是嗡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个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
2、何补充;有的小组中的学困生则心不在焉地做自己的事;有的小组意见不一致,但在讨论时不是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不同意见的同学,而是争吵不休。讨论结束,你的意见还是你的,我的还是我的,意见不统一;当同学发言时,很多学生缺乏耐心或根本不听,或者急的插嘴、抢着回答,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闹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学生的活动多了、讨论多了,可仔细的“听”却少了一些,致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这就是目前课堂普遍呈现出的现象:“热热闹闹”爱说话,爱表达的学生多。但在活跃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学会倾听呢?怎样赋予倾听以生命的活
3、力呢?二、倾听习惯的培养(一)欣赏鼓励,激发倾听兴趣1、语言鼓励。课堂上,要及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 2、荣誉激励。在课堂上,专门设计一些判断题,改错题,巧铺地砖或合理租车等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火眼金睛”、“小小评论家”、“我来当老师”等,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更多的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随时进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学生是敏感的,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他们都能感受到。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师从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时候教师“无意”间坐到“听众”席,真诚地和学生一起聆听,让听者更感兴趣,说
4、者倍感兴奋。(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习惯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1)教师要先学会倾听。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因此,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话。努力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创新的观点、有价值的批评。 (2)及时捕捉各种教学资源。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辨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捕捉
5、到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2、引导点拨,学会方法。(1)让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教师告诉学生倾听时应该全神贯注,不东张西望,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听人讲话,一边玩东西或想别的事情,写作业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具体可以这样指导:在听同学的发言时,猜猜要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找找他们有没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而后仔细想想同学的发言讲的重点是什么?他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最后再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样可以解决第一种课堂现状存在的问题。 (2)、轻松自如地倾听。有的学生倾听时往往神情紧张,只关注教师,结果同学的发言一点没听进去。对于这些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要给其一个宽松
6、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己先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话,然后再进行思考,这样就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3)、谦虚细心地倾听。在平常教学中,针对学生急于发言的心态,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一个人在陈述意见或提问时,你自己也想发言,对同一个问题,你必须等别人发表完见解后,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对不同的问题必须先举手再回答。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在发言时同学们不听会怎么想?真正懂得倾听是一种礼貌,是尊重和理解。这是对第三种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解决的方法。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1、以小组活动为阵地,强化倾听的习惯。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
7、过程。聆听别人的交流才能从中发现、发散、创新乃至创造。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说,而忽视听与记,以至于让学生重复一下别人的想法也做不到。因此,在数学课堂上,经常设计一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安排有效的训练,以便充分发挥小组这个阵地,强化学生倾听方法。2、动手操作,培养倾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学生听的能力、听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可以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善于倾听。(1)创设情境,养成习惯:在教学中,经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则等编成判断题,由教师口述题意,全班学生用手势表示“对”与“错”。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
8、行四边形的巩固练习中,让学生认真听,仔细判断,看谁的耳朵灵:“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的图形是( )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图形是( )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 )形。”再例如,学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可出一道判断题:“把一个正方形分成5份,每份是五分之一。”这句话对不对?让学生争辩,在争辩中越辩越明。这里,要强调平均分是关键词,应重点理解掌握。通过这些判断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辨别、分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迫使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听才能正确的判断。这在无形中,就加强了学生倾听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定理,巧妙设计,牢牢抓住课堂上出现的
9、争辩苗头,组织引导学生在争辩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2)、听说训练。低段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教学完有余数的除法后,有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师:我们接下来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对得又对又快,但不能重复。老师报一个余数是1,你能说出一个等于它的算式吗? 生1:152=71 生2:103=31 生3:258=31 师:说得真多。下面余数是3。 生1:154=33 生2:276=43 生3:335=63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加强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知识点的练习,然后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确定除数和商,用商除数+余数的办法确定被除数。”学生只有认真地倾
10、听别人的答题之后,才不致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这样还促使学生不断地思索答题的方法,还有没有别的答案等。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了,还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能使学生静下来耐心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3)、听写训练。如听算练习,还有布置家庭作业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四、指导学生听课的姿势1、注视讲话者的习惯。倾听时,注视讲话者是首先要养成的习惯。这样便于集中注意力,听明白讲话的内容,同时也便于互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都非常专注于倾听,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老师,同学发言时静静的看着发言的同学,边听边想。2、边听边思考的习
11、惯。要求倾听者一边听一边思考。思考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说理是否有据,叙事是否合理,说明是否恰当、准确,思考自己是否从中生成新观点等。 3、表情示意的习惯。倾听是一个情感投入的过程,是双边活动。倾听中,若听懂了对方的话,善意地点点头或微笑一下等都行。若听不明白皱一下眉或做一个苦脸状等也可以。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观察这些表情,反馈所讲的内容学生是否听懂,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进度。4、文明反馈的习惯。倾听既然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那么倾听完后,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文明地反馈自己的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相符时,尽量不直接否定,以文明协商的口吻。如“我以为”、“我的看法是”教师更应避免“唯师独尊”,否定一切
12、,扼杀课堂上新观点的生成。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互相倾听,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让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锤炼学生的听课能力,让他们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听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一起努力吧。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考欲望 教师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欲望,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方法有:(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或转化时,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出发,巧妙地创设思维
13、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和认知期待; (二)挖掘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吸引学生,从而诱发学生对数学问题不断探究和深入思考; (三)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动、直观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 (四)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2、重视“做数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3、促进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但是,要根据学习内容来确定是否采用,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 在大班额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约束,课堂上将会是研究时轰轰烈烈、汇报时各抒己见、归纳时收效甚微,师生付出的精力与其所得及不相称,这就要求我们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为课堂建立必要的规则,通过建立规则,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守纪、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