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高校思政课效力提升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1707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校思政课效力提升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高校思政课效力提升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高校思政课效力提升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1JournalofHarbin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2023年第3 期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关于高校思政课效力提升路径研究杨欢,龚(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高校通过思政课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思政课成为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高校在抓好专业建设的同时,通过打好思政教育建功战役,为党和国家育人育才。有鉴于此,在认清高校思政课效力内涵的基础上,洞悉高校思政课效力现状,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课效力的具体路径,在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8-8

2、 9 7 0(2 0 2 3)0 3-0 0 6 1-0 3高校思政课承担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性培育任务,高校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课程思政协同体系,以此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程育人工作格局,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政课效力主要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这一课程在实现课程目标过程中的有效力度直接反映出课程实施带来的育人实效和社会效益。提升高校思政课效力,是我国处于重要机遇期应对新风险、新挑战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校教书育人所需、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需。一、高校思政课

3、效力内涵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是高校课程思政持续关注的内容,实效性是高校思政课产生的实际教学效果,在这一点上,实效性与课程目标的完成程度和课程目标产生的教学效果相关。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课的改革方向逐渐向效力提升转移。(一)吸引力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主要通过思政课程内容形成,教育工作者借助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革新思政课程内容,促使思政课程的载体更加丰富。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思政课程中,充分借助多元化手段和载体吸引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二)亲和力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是大学生认可的温度和人情味,大学生愿意接受和信任并认同。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课程内容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有效

4、力,才能真正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情感层次。(三)感染力感染力是亲和力的重要基础,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说服力的重要保障。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主要目的在于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于普及思政课。(四)行动力高校思政课必须和大学生的学习同频共振,积极关注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是否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产生何种类型的影响,以此切实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五)创新力高校思政课要从教学内容、师资建设和课堂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促使思政课跟得上时代节拍,从主题、形式、传播、演绎上进行创新。收稿日期 2 0 2 2-0 6-0 6【作者简介 1.杨欢(19 9 3),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信阳职业技术学

5、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2.龚澍(19 9 1),女,回族,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法学硕士,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Journalof Harbin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2023年第3 期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2(六)生命力只有与时俱进的思政课程内容才能让学生因时而进,教育工作者积极借助网络优势剖析思政课程内容,才能帮助学生理解高校思政课的魅力 2 二、高校思政课效力提升的必要性(一)思政课效力提升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高校思政课效力提升需要从多角度关注思政课程的育人效果,

6、高校最终通过思政课程育人育才,实现大学生的知行合一。高校思政课效力提升和育人育才效果成正相关关系,只有积极关注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行动力、创新力、生命力,才能促使思政课形象鲜活起来,才能促使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汲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强化自身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二)思政课效力提升是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重要抓手高校思政课的内涵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明确的方向。首先,教育工作者要致力于将高校思政课从原有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化为平等式教学模式,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以平等的姿态交流、讨论。其次,教育工作者要致力于将高校思政课从注人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进行

7、转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思政知识,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启发大学生的思维,引导大学生运用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3 O(三)思政课效力提升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需求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十分关键的机遇期,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国加快构建新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促进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攻坚改革的同时也面临其他风险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育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格外重要,只有通过思政课的价值引领才能武装师生头脑,努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高校思政课效力现状(一)一部分师生缺乏角色主动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

8、作为思政课参与的主体,角色主动性直接影响思政课效力。一方面,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仅仅将思政课作为谋生渠道,并未发自内心意识到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在育人育才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生搬硬套,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基本素养缺失。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缺乏学生思政课的角色主动性,对专业课学习和专业技能锻炼较为热衷,对提升人文素养、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的思政课程并未重视,对思政课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对思政课产生抵触情绪,忽视正确人生三观对成长成才的重要价值 4(二)思政课教学内容脱离基本面教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承载教育信息与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对师生影响最大的因素。在实

9、际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将教学内容、书面语言、抽象理论知识、价值引导进行转化,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需要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备课、授课。另外,大量思政课教材在内容上存在同质化现象,并不能较为合理地突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高阶属性,不仅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教育工作者陷人尴尬的教学局面,影响高校思政课效力的发挥。(三)思政课的教学维度不够多元化伴随智慧教学平台逐渐成熟,大量新颖的教学形式走人高校思政课堂,除了常见的音视频教学和PPT教学外,慕课等新兴教学平台崭露头角,但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并不熟悉新兴教学平台,因此新兴教学平台的使用范围基本停留在年轻教师层面上。与此同时,一部分高校在实践育

10、人环节,单纯追求实践活动方式新颖,并未深人研究整体内容和形式设计,存在思虑不周的情况,一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仍然将老套的观后感、读后感等初级手段应用在实践育人环节中,忽视大学生参与感和获得感的提升,造成思政课的效力趋于弱化。(四)思政课的评估反馈功能发挥不畅思政课需要广泛的支持和评估反馈,这种支持体现在学时、财力、人员等层面上,也体现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的合作上,主要通过教育工作者、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家庭、校方有关部分和社会对思政课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上。现阶段,一部分高校专业课教育工作者对思政课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评价存在偏颇,对思政课的实际效率产生削弱。同时,科学的思政课评估反馈机制是寻找课程

11、不足、优化课程的关键点。由于思政课十分重视价值引领、行为塑造等方面,因此在评估思政课效力的同时,应对课程评估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多加关注,在评估过程中责任编辑:路可如63JournalofHarbin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2023年第3 期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要重点关注价值转变和行为纠偏。四、高校思政课效力提升路径(一)锻造过硬教育本领,坚持教授理论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一方面,高校应通过思政课系统性阐述客观世界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有这些理论必须通过教育工作者的系统性教授促使大学生真正掌握,因此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本领尤为重要。各个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准人门

12、槛,完善考核制度和晋升机制,通过不断引人中青年力量激发教育工作者队伍的整体思政活力。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落实备课、评课和议课制度,不断推动教学能力优化,不断激发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因,进而引导学生掌握思政课包含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加辨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二)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坚持为国育才与促进学生成才相结合一方面,思政课的核心教学内容必须围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把握政治站位,通过知识、国际和历史视角吃透理论。课程在内容上要合理把握时事变化,结合时代楷模讲好时代故事,将楷模精神代代

13、传扬。立足新时代的新变化、新篇章,感染大学生的思想情怀,引发青年一代的情感共鸣,引导大学生主动承担时代责任,运用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视野对时代变化进行审时度势,承担历史赋予的全新使命。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必须负担起为国家育才的重任,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结构,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其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三)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坚持政治引导与情感引导相结合高校需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充分倾听学生诉求,在此基础上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坚持政治引导与情感引导相结合,让学生成

14、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思政知识,有效运用政治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性和针对性,从大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和感知需求出发,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进行情感引导,大学生可以通过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解决自身困惑,打破自身思维定式,引导大学生通过积极的心态塑造真情实感。(四)推动教学环境优化,坚持尊重规律和持续创新相结合一方面,要积极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建设主体多层次化,通过完善思政课程的评价反馈机制,创造多元主体共评共进的全新模式。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与非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联系,通过课程思政发挥对思

15、政课的辅助性支持效能,促使思政课与非思政课同向而行。通过拓宽自身理论知识边界,提升实际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变化,在关注学生学科专业特色的同时积极关注学生成长经历、才能慕赋,要通过主流媒体及时进行思政名师、金课、品牌的宣导,引导学生多关注正面典型。同时,要创新优秀思政教学成果宣导形式,以教促研、以研促改,因时而进、因时而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新思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实、讲活,扩大思政课的社会影响力。五、结语提升高校思政课效力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高校在全过程要充分考虑时代需求、社会需求,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打破各种思政教育革新制约因素,形成高效思政课效力

16、提升创新模式,促使大学生将爱国情怀、强国情怀和报国行为融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参考文献】1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 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9(6):8 4-8 7.2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 0 19(2):114-119.3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0(2):50-58.【4 王晓莹.协同育人视域下思政课质量提升路径探析基于南京X高职院校的个案分析 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1(4):4 9-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