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71556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四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四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四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四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四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第一课南园十三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76四、活动广角。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第二课无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

2、教育。四、活动广角。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第三课问刘十九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77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谈感受。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背过这首诗。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第四课塞上听吹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了解边塞诗

3、人高适。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78四、活动广角。1、背诵古诗。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第五课塞上听吹笛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岑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岑参。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背诵古诗。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

4、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7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斤页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 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 见蒲桃入汉家。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第六课生查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了解欧阳修。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

5、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背诵这首词。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80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第七课望江南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了解苏轼。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背诵这首词。2、还知道抒发思乡情怀的古诗词。3、写一首小诗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第八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弃疾及其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的原文及译文。81背诵这首

6、词。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了解辛弃疾。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背诵这首词。2、搜集辛弃疾其他的作品。3、搜集辛弃疾抗金爱国的故事。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第九课诉衷情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陆游及其诉衷情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 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了解陆游。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背诵这首词。2、搜集其他爱国诗人的作品。3、搜集和陆游同年代的诗人。82五、成长阶梯。认真

7、填写。第十课扬州慢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姜夔及其扬州慢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了解姜夔。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背诵这首词。2、欣赏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3、背诵。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第十一课 寿阳曲渔村夕照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了解马致远。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背诵这

8、首曲子。2、欣赏天净沙秋思。3、背诵。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第十二课 南仙吕傍妆台无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开先及其南仙吕傍妆台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诵这首词。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学生了解李开先。83二、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四、活动广角。1、背诵这首曲子。2、课外找三首描写边塞的元曲并填好表格。3、背诵。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第十三课 蔡文姬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蔡文姬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蔡文姬这个人物有进一

9、步的认识。三、活动广角。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蔡文姬是怎样写作悲愤诗的?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有关蔡文姬的书,领略她的优秀品质吧!3、在班上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所知道的蔡文姬的故事。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教学后记:第十四课陶渊明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陶渊明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三、活动广角。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陶渊明是怎样辞官归隐的的?2、让我们再去读一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领略他的优秀品质吧!3、了解陶渊明作品的成就。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第十

10、五课李白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84欣赏李白诗上李邕春夜宴桃花园序,体会李白的性格特点。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白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三、活动广角。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白是怎样上当的?2、有感情的朗读上李邕 春夜宴桃花园序!3、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第十六课杜甫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杜甫诗客至,体会杜甫的性格特点。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杜甫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

11、识。三、活动广角。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杜甫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3、了解杜甫草堂。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二、重点难点: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1厚德载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四、教学过程:85(一)、说文解字1、

12、厚德载物2、解字:(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舜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3、讲帝舜。舜:是中国历史中的著名人物,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而被 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记中说他 姓 姚,名 重华,生于 姚墟(今属 山东 荷泽);建都于 先秦的 蒲阪(今山西 永济)。舜为四方部落联 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号令天下。其尊号有: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是 颛顼的六世孙,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他的父亲 瞽叟是个盲人。瞽叟的妻子 握登在姚墟生下了 舜。尧把他的两个女儿 女英和娥皇都嫁给了舜。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善、尧、舜。

13、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文2、小组读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

14、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 的人。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2、范读课文。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教读课文。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5、拓展活动:出示知行合一(1)引领学生读文。(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8

15、6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怎样注重修养自己的做法。三、课前准备:练习朗读课文四、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1、复习:集体朗读1、厚德载物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练习朗读课文(2)熟练朗读课文(3)学习“古语今说”理解大体意思(-)学习新课修之于身,其德乃真1、

16、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6、小组合作学习古语今说7、学生自由读。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9、读明道喻理:贤哉回也 想一想颜回有哪些品德(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思考:你会怎样做?4三字经节选一、教学目标: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三字经。2、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领悟三字经的意思。三、课前准备:读诗歌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诗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检查学生课

17、下收集的资料)(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1、检查识字情况。2、自由读,读准字音。3、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三)初读感知:4)练习背诵课文。87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你的理解来给我们讲讲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 把你的理解,把讲给你们小组的人员听。2、指名说意思。(四)再读理解:古语今说1、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A指名读B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C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2、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A指名读这一句。B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18、C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D指名读。3、教师:谁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五)明道喻理 环境的影响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影响(六)、拓展延伸。知行合一读一读。想一想你是怎样做的?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教学目标: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意思。2、正确熟练背诵句子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句子,领悟句子意思。三、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认读句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练习朗读句子二、结合解析,练习背诵1、简明了解句子出处诗经.小雅.鹤鸣2、总体把握句子的古语今说3、明道喻理 蔡邕顿悟书“飞白”蔡邕如何成功的?三、拓展延伸:读知行合

19、一想一想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6三字经节选一、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88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日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1、简明了解出处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3明道喻理:四季的变化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你最喜欢什么季节?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教学目标:1、使学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二、重点难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

20、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二)、借助拼音读课文。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2、边读边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古语今说。三)、明道喻理。1、自由读。2、美丽的桃花,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知行合一:说一说春天开的花文化传承 节气节日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第二单元砥砺品学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2、以先贤为师,虚心好学,汲取宝贵的精神食粮。二、重点难点:知道品德和学识

21、是奠定人生的基石。8 志当存高远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89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初读:志当存同j选1、让学生自由读2、小组讨论意思二、了解句子出处三、古语今说理解意思四、明道喻理 长风破浪 说一说自己的理想。五、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画一画9为学莫重于尊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尊 师习惯。二、重点难点: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尊师习惯。三、课前准备:自己是怎样尊师的。四、教

22、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你是怎样尊师的?二)、学习新课1、范读。为学莫重于尊师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程门立雪 杨时为什么要这么做?四)、知行合一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做到的10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以师为榜样学习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你见到的老师是怎样为人处世的?二)、学习新课 1、范读。师者,人之模范也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理解道理四)、知行合一读后填写我知道11三字

23、经节选90一、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1、简明了解出处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3明道喻理:牛角挂书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读长歌行1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4、是知也。二)、学习新课 1、范读。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不懂装懂”理解应该如何对待自己不懂的东西。四)、知行合一说一说他该怎么做?1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二)、学习新课1、范读。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91三)、明道喻理读“临渴掘井”理解鲁国国君无人帮助的原因。四)、知行合一说一说如何安排时间?14 一寸光阴一寸金教学目

25、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一寸光阴一寸金。二)、学习新课1、范读。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何妨一下楼的由来”理解时间的宝贵。四)、知行合一读一读关于时间的警句,达到背诵。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6、二)、学习新课1、范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老师讲解句了的意思。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自强的孙膑”理解是怎样自强不息的。四)、知行合一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面对困难该怎样做?文化传承 春春雨惊春清谷天二十四节气歌第一句第三单元孝慈齐家92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孝慈是维系亲情的纽带。2、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二、重点难点:知道孝慈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思想感情。16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

27、意思。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二)、学习新课1、范读。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赵狗孝亲”理解赵狗是怎样孝亲的。四)、知行合一读一读要求,画一画你的全家福17三字经节选一、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二、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1、简明了解出处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3明道喻理:读“黄香扇

28、枕温席”想一想黄香为什么能得到乡亲们的称赞?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自己是怎样孝敬父母的?18礼之用,和为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93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礼之用,和为贵。二)、学习新课1、范读。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读“以和为贵”谈一谈你对和的理解。四)、知行合一读一读要求,判断对错。19朱子家训节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两句话出处,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

29、。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介绍这两句话的出处引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二)、学习新课1、范读。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3、读古语今说。理解意思。三)、明道喻理读“房梁挂钱”理解苏轼是怎样勤俭节约的。四)、知行合一读一读课文,想一想细水长流的道理。读背节俭歌20论语节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介绍这句话的出处引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二)、学习新课

30、941、范读。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3、读古语今说,理解意思。三)、明道喻理读“孟母三迁”理解孟母为什么搬家?四)、知行合一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的邻居是怎样的人。文化传承 夏夏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歌第二句95七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 守身自爱 教学目标:1、理解“守身自爱”的内容。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守身自爱”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守身自爱”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守身自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和私、最伟大的。孝的意义在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思。身体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健康康。“身

31、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珍惜好自己的身体,不要做毫无意义的残毁和无价值的牺牲,就是对父母的孝顺。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孝的意义又在于维护父母的尊严,不让父母为自己蒙羞。孝道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良好阐述。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存身惜名,不让家人担心,不辱没父母,那么逞勇斗 很、违法乱纪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每个公民都会遵纪守法,恪守公德,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文明。遵行孝道,从爱惜身体、尊重生命做起。二、新课教学: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父母,之终也。一 孝经开宗明义章)翻译:自己的肢体、头发和肌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敢败

32、坏,这是孝行的开端;为人处世能行正道,使自己 扬名后世,从而使父母荣耀,这是孝的高境界。2、孝子不服喑,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礼记?曲礼上注释:服:通伏”,指潜伏于喑处译:孝子不潜伏在暗处,不登危险的地方,是怕因自己的过失使父母蒙受羞辱。父母健在的时候,不可以与朋友生 死相许,不可以私存钱财。3、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吕氏春秋?孝行注:遗:留。译:曾子说:”自己的肉身,是父母遭留的身体。使用父母遗留的身体,敢不恭敬吗?三、思考讨论:1.“父母在,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这种看法你赞同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2.孟子说:“不失其

33、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结合所学,查一查这句话的意思、,想一想“守身”和孝顺父母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丧失了操守的人就不能孝顺父母呢?请在班级就这个问 题展开讨论。四、延伸阅读: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孔子的学生曾参(即曾子)家有一块菜地,他的父亲曾点在地里种了许多瓜果。有一天,曾参见瓜地里长了许多 野草,就拿起锄头除草、不小心瓜的根刨断了。曾点正好看见,于是,他拿起木杖向曾参的背上地击了两下。曾参当 场不省人事,昏倒在地,过了一会儿才苏醒过来。他爬起来对父说:“刚才得罪了父亲,父亲用尽力气教调儿子,该不会累病了吧?”说完,曾参若无其事地回到自己的里弹琴唱歌,以示

34、自己并未受伤,好让父亲放心。孔子得知此事后,对曾参说;“曾参啊!我来跟你讲讲舜帝的故事吧!舜帝的父亲叫瞽叟,他想使唤舜的时候,舜都在他身边;但是他想置舜于死地的时候,舜便躲开了,让父亲找不到。平日舜受父亲的小杖责打、而大杖责打时 就逃走,就是不想使瞽叟得到不义的罪名。这样,才不失为一个敦厚的孝子,你不是天子百姓吗?杀了天子的百姓,那罪过怎么样?五、积累与感悟:1.请积累以下两句关于“守身”的名言,并写写你对这两句话的感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一论语?卫灵公9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一(论语?卫灵公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你如何看待其中“扬名于后

35、世,以显父母”的观点?请组织一场题为“扬名显父母是否为孝”的辩论赛,通过辩论引导大家辩证认识古人的孝道。第二课 手足情深教学目标:1、理解“手足情深”的内容。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手足情深”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手足情深”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手足情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经?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古代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基本的人伦关系称为“五伦”,其中的双方都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以兄弟为例,要做到“见友弟恭”,为见的,要照顾弟弟,为弟的,要数重见长。兄弟关系是家庭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兄弟之间关系

36、和壁,则家庭安宁祥和。正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首先要学会爱亲人,建构和谐有序的家庭伦理关系;然后进一步将这种关系向外扩展,做到仁爱百姓;最终达到仁爱万物的境界。二、新课教学:1、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见弟求矣。一-诗经?小雅?常棣注释:孔怀:很关心。孔,很。原:古同“源”o这里指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而形成的高地。隰(xi)这里用为低湿之地之意。裒(pou):聚土为坟丘。翻译:遭遇死亡威胁,兄弟最为关心。丧命埋葬荒野,兄弟也会相寻。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责在天。君子撤而无失,与人恭而有 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

37、无兄弟也?”-论语颜渊注释:亡:同“无”。患:忧虑。翻译:司马牛很忧伤地说:“人人皆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啊!”子夏说:“我曾经听先生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工作严肃认真,做事没有羞失,对人能恭数有礼,那就四海之内都是你的兄弟呀!君子哪里怕没有兄弟呢?3、孟子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注:与(yu)参与。在其中。数:意外的事情。作(zud)惭愧。语译: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君临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很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

38、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称王于天下并不在其中。三、思考讨论:1.论语中总是将“孝”“梯”并举,认为二者是“为仁之本”。结合课文注解想一想,”孝”和“悌”分别强调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它们能够成为“为仁之本”?2.“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可见“悌”是一种血缘亲情。论语中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似乎“悌”又超越亲情,成为人们萍水相逢时对于知己的向往和追求。你如何认识这里“兄弟”的意义呢?请在班内组织一场讨论,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四、延伸阅读:兄弟情深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是悠悠历史中璀璨夺目的

39、华章。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于、患难 与共的手足亲情,用他最擅长的形式表现出来,便形成了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兄弟亲情的词作。苏轼中秋怀人之作,为兄弟而发,其中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成为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千古佳句。苏轼兄弟情意甚笃,写作此词时,他与苏撤已有六七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苏辙也作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当时苏轼出任徐州知府,四月离家走在。苏撤与之偕行,并在徐州停留百余日。临别之际,适逢中秋佳97节,他们一同泛舟赏月,苏辙写就了这首词来告别其兄

40、。苏轼读了也即席写了一首同调和韵之作,抒写二人久别重逢 接着又将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全篇语调凄凉,笼罩着浓厚的“愁”与“忧”的气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苏轼兄弟亲 密无间的手足之情。自从踏上仕途,苏轼、苏撤兄弟二人的命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进谏。他 们因才略而被任用,也因才略而蒙难。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而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未 有过丝毫怨言。在苏轼被关进大狱的时候,苏辙愿意以自己的官爵为长兄赎罪,结果被贬到筠州盐酒税。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兄弟间的手足真情在患难时更显得弥足珍贵。后苏轼第三次被贬,居于海南僧州,而苏辙也因为受哥哥牵连被贬雷 州,正是

41、一南隔海相望。兄弟二人同时遭贬,患难与共,倍觉情笃。“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大小苏”不愧为一对情深似海的模范兄弟。五、积累感悟:1.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形容兄弟关系的词汇很丰富,兄弟之间感情深厚称之为“手足情深”;兄弟之间和睦友爱,称之为“花萼相辉”;兄弟之间意气相合、亲密无间,称之为“伯堀(xun)仲廉(chi九查查资料,看看这三 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2.中国人家庭观念强,过年过节渴望团圆,春节期间,更是全国人民“大挪移”。你有过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大挪移”经历吗?你怎么看待春节团圆的观念?请与同学一起分享过年过节的体会。第三课 尽心致养教学目标:1、理解“尽心致养”的内容。2、

4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尽心致养”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尽心致养”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尽心致养”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符合天地法则,是人类行为的准则,父母养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天经地义。赡养父母,既是一种法律义务,又是一种道德行为。它既包括子女给父母提供的物质和经济保障,又包指子女对父母精神上的侍奉陪伴。“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赡养父母的最高境界,不在于物质上的富贵多寡,而在于即使让父母“啜菽饮水”也能“尽其欢”。百善孝为先,孝养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子

43、女所应尽的天职。二、新课教学:1、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末之 有也。-孝经庶人章注释:庶人:普通百姓。译: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孝,那是没有的 事情。2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礼记?檀弓下注释:啜(chud)吃。菽(shu)豆类。3手:通“首”。还(xu

44、an):迅速。椁(gud)棺材外面套的 大棺。称(chen):相称。译:子路说:“伤心啊,贫困!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不能好好赡养,去世了不能按礼制来安葬。”孔子说:“即使吃豆类喝清水,而能使父母终生快乐,这就是孝。父母去世,用棺材收敛他们的遗体,迅速下葬,不必有棺外的套棺,与家中 的财产相称,这就是礼。”3善养者不必刍豢也,善供服者不必锦绣也。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一(汉)桓宽盐铁论孝养注释:当豢(hudn):指肉类食品。98译:善于供养父母的人不一定供给他们肉食,也不一定供给他们绣有花致的丝织衣物。用自已所有的一切尽心地供养双亲,这就是最大的孝。三、思考讨论:1.孔子认为“啜菽饮水,尽

45、其欢,斯之谓孝”,盐铁论?孝养中说“以己之所有尽事其亲,孝之至也”。这两句话中对赡养父母的认识有什么共同点?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很多年轻人因工作、生活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从而给人一种照顾不好老人有情可原的错觉。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四、延伸阅读:江革负母东汉人江革,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天下大乱,盗贼横行,江革就背着年迈的母亲四处逃难,精心地侍 奉着母亲。路上,江革多次遇到盗贼,盗贼见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抢,就想拉他入伙。每次江革都是苦苦哀求,说 如果留下孤零零的老母无人赡养,在兵荒马乱之中,母亲如何保全性命?自己又如何心安?盗贼见他

46、是个孝子,都被他 的诚心感动,谁也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杀他。后来,江革搬到下邳(pi)居住,穷得连衣裳鞋子也置办不起了,只好替人家辛苦做工,以此来赚钱供养母亲。凡 是母亲需要的东西,他都竭尽所能供给母亲。后来,母亲去世了,江革哭得很哀伤。于是,他就住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即使睡觉的时候也不脱去丧服。后来,人们仰慕他的德行,推举他做了孝廉。江革的事迹被后人传为佳话,人们称他为“江巨孝”。五、积累感悟:1.古今中外都有许多歌颂父母的诗篇,其中蕴含了人们对于父母的深沉情感,如孟郊的游子吟、舒婷的母亲、泰戈尔的金色花等,请把这三首诗摘抄在你的积累本上,并且背通下来。2.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因为自己的

47、过错和父母冲突的情况?如果有,请写一封信给你的父母,向他们表达对此事诚挚的款意。第四课 忠于正道教学目标:1、理解“忠于正道”的内容。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忠于正道”的名句。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忠于正道”的内容。教学难点:积累“忠于正道”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正道,指我们为人处事时正确的道理、准则。管子立政中说,“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可见忠于正道的重要性。要忠于正道,首先要从“正身”做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正”之人才能对社会人民起正面的引导作用。如何才能“身正”?古人常把“仁义”当成立身之本,孟子说,

48、“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只有“居仁由义”,方能“身正”,也方能让天下人信服。当今社会,各种诱感日益增多,忠于正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需要有忠于正道的勇气,用自己对正道的忠 贞来匡正自我,匡正天下。二、新课教学: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注释:帅:率领,带领。译:季康子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回答说:“政,就是端正的意思。您带头端正起来,谁敢不端正?”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译:孔子说:“如果执政者自身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策也能得到施行;如果他自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出命令,也没有人听从。3、枉

49、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译:扭曲了自己人格的人,没有能使他人正直的。三、思考讨论:99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坚守正道要从“正身”做起,只有“身正”才能“令行”。为什么孔子这样认为?请思考“修身”与“治国”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和同学们展开讨论。2.“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认为,要忠于正道就要坚守“仁义”,请查阅资料,了解“仁”“义”的内涵,并与同学们就为什么“仁义”是正道之本展开讨论。四、延伸阅读:郅悻拒关郅悻是东汉时一个管洛阳城门的小官,他的耿直早在王莽算政的时候就已广为世人知晓。后来,光武帝刘秀听说他 的学问和品德,本想重用,见他年老体

50、弱,就让他做了个管城门的小官,他也不推辞,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有一次,光武帝带领众人到洛阳郊外去打猎,回城的时候已是深夜。车驾到了郅把守的上东门,光武帝的侍从让郅 悻开门,被郅辉拒绝了。过了一会儿,光武帝亲自策马立到桥边,命令郅挥开门。不料郅挥说:“夜里看不清楚,不管是谁要进城,还是按朝廷的规矩不能随便开门。”光武帝只好绕道到东中门进城。第二天,光武帝正想找郅悻责问,不想郅悻的奏章已经送上来了。奏章上说:“陛下跑到遥远的山林里去打猎,白天还不够,直到深夜才回来。这样下去,国家大事怎么办?”光武帝看了奏章,觉得郅悻恪尽职守,刚正不阿。于是,赏 给郅悻一百匹布,把那个掌管东中门的官员降了职。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