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71350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PDF 页数:156 大小:9.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教科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曲第一节分子动理论第周星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 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一分子动理

2、论的内容教学难点1、扩散现象的判断和解释;2、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教学加红墨水、水、烧杯、分子作用力演示器教【新课引入】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 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那物质由什么构成的呢?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 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1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学过程教学过程末,才

3、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新课推进】一、分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 直径约10-加,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 镜也看不清分子。假如将一个个分子挨个排列成一行,1百亿个原子排列的 长度才1米,可见分子是非常的微小。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 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一滴水里大约有10幻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 达到每秒数1万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30亿年。总结:(1)物质由分子组成。(2)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直径:10 1。米=1埃。二、分子运动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太小

4、,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 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演示实验:扩散现象:烧杯里盛有清水,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 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扩散现象不仅仅发生在液体之间,在气体之间也存在,如我们能闻到花 的香气。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 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生活中存在许多扩散现象,你能举例说明吗?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清水中、闻到香味、放煤的墙角变

5、黑、腌(炒)菜变咸、糖放进水中水变甜等。我们扫地时尘土飞扬是不是一种扩散现象呢?那如何判断是否是扩散?扩散现象的判断:可以这样认为:发生扩散后的两种物质不会自动分开,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会自动分开或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则不是扩散。如 水变浊了、扫地时尘土飞扬、铁生锈了等。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间隙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 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因此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 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

6、合在一起呢?这可能是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这 个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实。演示实验:分子引力实验用小刀将一段保险丝切成两段,然后用力将它们沿切面挤压在一起,发 现保险丝连在一起不掉落。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发现保险丝也较难将它压扁,是不是也存在 斥力呢?科学发现: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就像,用弹簧连 着两个乒乓球一起一样,当它们靠近时,就会感到有斥力;当拉开时,就会感到有引力 3 D实验发现: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分子相互作用力可忽略 不计,因此断了固体物体很难直接贴合在一起。如:破镜难圆。【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通过分子动理论,请一个同学回顾一下它的内容。

7、2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一、分了动理论的内容:.物质由分子组成。直径大约是10T仇.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二、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敕学曲第二节 内能和热(第一课时)内能第周星期敕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2)了解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8、)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 内能变化的关系。教学1、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喻教学1、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2、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难点教学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方法3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准备烧杯、清水、红墨水、压缩空气引火器等。学过【新课引入】一.复习提问:1.机械能分哪些?2.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3.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二、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分子也同一切运 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

9、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 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新课推进】一.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c c 小二.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Q Q Q1、演示实验I 1 1U-i U 1=u 1、程热水 温水 冷水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因此,内能也常 称为热能。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 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 做无规则运动

10、,它也具有内能。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 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机械能可以为零,而内能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三、内能的改变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1)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 化棉,用镒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用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 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2)分析现象: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

11、起棉花燃烧。(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 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 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 生解释课本图2-9、图2T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 能喊小呢?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3.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4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间的相互转化。小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那么一个物体温度的升高除了对物体做功外还有其他方

12、法吗?将铁块放在火上烤一会,温度很快就升高了,但这并没有对铁块做功,我们把这种通过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能量,叫做热传递。你能列举其他关于热传递的事例吗?如:冬天烤火、用冰块降温、在阳 光照射下,水盆里的水温度升高等等。总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课堂小结】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 能的总和。因此任何时候物体都有内能。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我们可以 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板书设计】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2、

13、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做功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2.热传递【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教学第二节 内能和热(第二课时)第 周星期曲教1.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改变内能的过程;(2)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3)了解热值的概念,并会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了解热量本质的认识过程;(2)通过对不同燃料热值的不同认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能效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通过对热量本质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

14、入钻研 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5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目标教学1、了解热量的概念2、会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畸教学热量本质的正确认识难点教学阅读、讨论方法教学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内能?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3.改变内能的方式?二、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那么,热传递 是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呢?它传递的是什么呢?【新课推进】一、热传递例如铁块放在火上烤一会,温度很快就升高了;在阳光照射下,水盆里 的水温度升高。这都是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增大,你能说说这两个现象有什 么共同之处吗?物体间存在温度差一一发生热传递的

15、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 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二、热量1、热卷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 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 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 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热量是一种物质吗?是不是温度高的物体热量多,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少 呢?阅读教材P10”认识热的本质”回答上述问题。6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热量不

16、是一种物质,它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因此它是一 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存在。我们只能说一个物体吸收或放出多 少的热量,而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热量。2.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例子:锯条温度上升了)3.热量的单位:焦(J)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 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 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三、热值我们烧柴烤火、烧煤煮饭、用酒精灯加热等,这说明柴、煤和酒精燃烧 的时候能产生热量。我们把柴、煤和酒精等燃烧时放出热量的物质叫燃料。燃料在燃烧时发生了一

17、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 为内能,放出热量。那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跟什么有关呢?显然烧一根柴与一捆柴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因此,燃料放出热量与燃 料的多少即燃料的质量有关。我们把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它的单位为J/kg。例如:酒精的热 值为3X 107j/kg,它表示1kg的酒精完全燃烧所放出来的热量为3X IOtJo请大家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一滴酒精和一瓶酒精的热值相同吗?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用柴烧水时比用液化气烧水时,用的燃料多些,说明 不同燃料的热值并不一样。通过教材P9的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几种常见燃料 的热值。例:完全燃烧2kg

18、的酒精放出的热量为多少?解:查表可知酒精的热值为3X107j/kg,因此放出的热量:Q=mq=2kgX3X107j/kg=6X3J答:完全燃烧2kg的酒精放出的热量为6 X107J。练习:(1)500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2)2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6.0X107J,则这种燃料的热值是(3)我国陆地上一天的风能就有大约1.8X1016j,这相当于吨热值为3X 10J/kg的煤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课堂小结】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强调:(1)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不是是温度而是能量(2)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

19、现出来。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不同的燃料有不同的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等于燃料的质量 乘以燃料的热值。即Q=mq【板书设计】1、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2、热量的单位:焦耳。3、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4、热值用符号“q”表示,它的单位为J/kg。【作业布置】7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救学反思教学的第三节 比热客(第一课时)第 周星期敕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

20、能力;(2)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 夜温差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嗝1、比热卷的概念;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1、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2、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教学蜘铁架台、烧杯、空气温度计、水、沙子等。8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与燃料的质量和燃料的热值有 关(Q=mq)o那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通过热传递会被吸收,那么物体 吸收热量的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呢?【新课推进】一、物体

21、的吸热能力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 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 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度升高的度数越 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 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我们知 道在夏天,同样在太阳的照射下,沙子会很烫,而河水里却比较凉呢?下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演示实验:P12图1-3-3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沙子的两只烧杯,但我 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H 质

22、的属性,沙子密度比水大。1_】&漫.在同一个酒精灯下加热大概6min,在相同的时间里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也大体相等。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一实验结果:沙子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 的水和沙子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 量比沙子多。二、比热容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 量等因素无关。2.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

23、位是焦/(千克),读 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吸收的 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例如:水的比热容为4.3X103 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降低1 放出的热量或者它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3X103 Jo3.查比热表:(1)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 热最大。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 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 热水取暖。(分析课本图1-3-4,说明利用水取暖和冷却的原理)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因此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

24、度时,水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较多。用水取暖时,水的比热较大,水温度下降放出的热量较多,取暖 效果要好;用水冷却时,水的比热较大,水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较多,冷却 效果要好,年前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使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救援时曾用直 升机洒海水来给发生核泄漏的核电站冷却降温。(2)分析教材P15“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说明为什么夏季 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9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 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

25、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 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比热容,通过分析和实验我们了解到物体的吸 热能力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本身有关。并用比热容来表示物体 的吸热性质,通过对比热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为什么常用水来取暖 和冷却,为什么海边比内陆温差小等事例和现象。【板书设计】一、物体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本身有关。二、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1、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2、比热的单位:J/(kg )3、水的比热较大,常利用水取暖和冷却。【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敕

26、学丽第三节 比热容(第二课时)第周星期教学1.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培养学生的物理计算能力;(2)通过计算对生活中关于热量多少有初步的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目标10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新课引入】一、复习提问教学喻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敕学方法练习教学准备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救 0的水和100

27、的水?二、新课引入。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C,需 要吸收4.2X103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质量升高温度吸收热量1kg14.2X103J2kg12kg2过 从填上表格引入热量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X质量X升高的温度。【新课推进】吸热公式及理解。程 1、Q=cm(t-t)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单位盘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初温,t是末温,单位 是C。2、公式的应用例1:将2kg的水从28烧开到98,需要吸收多少热量?解:查表可知水的比热为4.3X103 J/(kgC),因此它吸收的热量为:0吸=0

28、11(t-tQ)=4.3X103 J/(kg)X2kgX(9 8 28)0=6.02X106 J答:需要吸收6.02X106 J热量。3、放热公式:放=皿(tQt)注意:1、学生容嵬把t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可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2、区别“升高丁“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二”降低了”、“降低到”4、练习:11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1)一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装有质量为80kg的水,经太阳晒2h后,温度 从20升高到50所吸收的热量是_J.(2)某同学用一只装有2 g水银的温度计,测量烧杯中50g水的温度,若温 度计示数上升了50,则温

29、度计内的水银吸收了_J的热量。C=4.2X103j/(kg ),=0.14X103j/(kg )水 水根.、(3)湘潭钢铁公司的某锅炉中放入了温度为20的废铁若干,锅炉内每千 克废铁的温度升高到1020时需要吸收_J的热量(能0.46X 10 3j/(kg.),废铁熔点为 1535C).(4)冬天常用热水袋取暖,把质量为2Kg,温度为90。,的热水装入热水袋 中,到温度降为3Oo C的时侯,这些水放出了一 J的热量.学生独立完成后,黑板展示教师点评。5、综合应用例2:天然气是当今家庭中使用较普遍的一种能源,现用天然气(甲烷)来 加热水。为使2Kg的水温度从2OoC加热到lOOoC,水需要吸收多

30、少热 量?如果加热过程中,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只有50%被水吸收,则需要 完全燃烧多少血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8.3X107J/m3,水的比热 容为4.2乂1。3融。0解:水的比热为4.3X103 J/(kgC),因此它吸收的热量为:0吸=41=4.3X103 J/(kg )X2kgX(100 20)=6.8 8 X10 J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只有50%被水吸收,那么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Q 4-50%=6.8 8 X106 J4-50%=1.376X107 J璃气输为8.3X107j/m3,根据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mq放得:V=Q=1.376X107 J+8.3X 3/皿=0.166

31、 m3放答:为使2Kg的水温度从2OoC加热到lOOoC,水需要吸收6.8 8 X106 J的热 量,需要完全燃烧0.166 m3的天然气。练习:热水器给2kg的水加热,水温升到了 40时,需要吸收多少焦耳的 热量?这些热量相当于多少千克木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已知木炭的热值:q=3.36xlO7J/kg。【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物体吸热和放热的公式并进行了计算。需要注意:1、规范物理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板书设计】1 吸热公式:Q=cm(t-t)吸 0C是物质的比热,单位是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初温

32、,t是末温,单位是C。2、放热公式:Q=cm(t-t)放 0【作业布置】敕学反思12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曲第一节内能的利用和热机第周星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做功;(2)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3)常识性了解火箭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2)通过实例分析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内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嗝热机中能的转化教学难点利用内能来做功解释生活现象教学方法实验、交流讨论敕学*q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水,气球,玻璃管,自制

33、走马灯等。13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教学一、复习旧识:(1)什么是内能?(2)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二、引入新课既然可以通过加热和对物体做功来增加物体的内能,那么当物体内能减 少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减少的内能不 会凭空消失,它会转移到其他物体上或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下面举几个 例子大家判断一下是内能转移了,还是转化了。【新课推进】一、利用内能来加热下面例子中是内能转移了,还是转化了。锅炉烧水;家用暖气设备;用高炉炼钢;生火做饭。过上面的例子都是内能的转移,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利用内能 转移来加热物体的,这是利用内能的一种方式一一加热。

34、你还能举出利用内能来加热的例子吗?例如:煮饭、取暖、工厂的热处理、吹制玻璃工艺品等程内能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那么内能可以转化成二 吗?下面通过一个实验看看内能是如何转化的。二、利用内能来做功阅读教材,说说右图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教师补充分析: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给水使水沸腾 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驱动叶轮转动,这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叶匚 轮的机械能。总结: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成内能)一一通过热传递供给水手 汽一一水蒸汽对叶轮做功(内能转化成机械能)。这是利用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来对物体做功出示走马灯,说明其来历,点燃蜡烛走马灯转动。请学生分析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在八百多年前,我

35、国就发明了如图这种流行于民间 的玩具式走马灯,它的工作原理和近代的燃气轮机相同。如果点燃走马灯内的蜡烛,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将向上 e运动,运动的热空气便推动纸风车和固定在转轴上的纸 2马转动。这种走马灯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生活中利用内能做功的很多,比如烧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事说的正是这一现象瓦特从中得到启示,改进了蒸汽机。下面我便 汽机的工作原理。三、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热机。1、热机的工作原理:通过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汽机、内燃机(发动机)都是热机。下面以蒸汽机为例说明 作原理。2、蒸汽机如图所示,蒸汽机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锅炉:

36、通过煤炭给上面的锅炉加热,产生水蒸气。这过程或 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口力r俅外1热,制也能得1(蒸有“看主做功机的糠1 臣、故 i蒸将工亮JA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2)气缸:锅炉内的水蒸气通过导气管进入气缸推动活塞做功。这过程 是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排气孔排出废气,在利用 惯性和气压将活塞推回,完成往复运动。(3)飞轮(轮子):通过连杆和曲轴将活塞与飞轮(轮子)连接。连杆和 曲轴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成飞轮(轮子)的转动。3、火箭(1)演示气球,反冲运动。(2)讲解火箭的升空原理。(3)介绍三级火箭的好处。【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内能的应用和热机,请同学来回

37、顾一下内能主要 有哪些应用?热机是如何工作的?【板书设计】一、内能的应用1、加热 2、做功二、热机: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工作原理:燃料燃烧将化学能T内能T机械能。【作业布置】敕学反思救学丽第二节内燃机第 周星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3)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2.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1

38、5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嗝教学难点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教学方法实验、交流讨论敕学雇内燃机示教模型学过程【新课引入】一、复习旧识:(1)内能的应用有两个重要途径?(2)热机的工作原理?二、引入新课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损失较 大,内能的利用率较低。能不能把燃料移到内部去燃烧,来获得更大的 动力?【新课推进】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一、汽油机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 我们首先介绍汽油机(1)构造(出示模型,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

39、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2)工作原理。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r r rm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 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 第二个冲程。做功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 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16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气体,高温高

40、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实现 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排气冲程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向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 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3)能的转化。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学生回答后总结: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三个冲程靠消 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二、柴油机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阅读教材,说明它们的异同。(1)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

41、工作循环都要经 历四个冲程。(2)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工作过程上:吸入的气体不同(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柴油机吸入的只 是空气);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 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用途方面: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 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而柴油机一般 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课堂小结】今天主要学习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下面请一个同学上台,通过内燃机 示教模型来示范内

42、燃机是如何工作的,并进行讲解。【板书设计】一、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二、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一个工作循环)1、吸气冲程2、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3、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4、排气冲程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作业布置】敕学反思敕学第三节热机的效率第 周星期17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3)了解内能对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能对环境的

43、影响及如何保护环境,制定减小污 染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重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敕学喃热机的效率教学难点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教学方法交流讨论教学准备18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教学【新课引入】一、复习旧识:(1)内燃机工作时有哪四个冲程?(2)内燃机工作时能量是怎么转化的?二、引入新课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 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新课推进】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化学能转化成内能,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一、热机的效率通过内燃机的能流图,讨论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中,能量通过哪些 方式耗散掉了。过程E燃气内能猾空弊,可

44、以看出大部分的能量,2舱气注散热、机械磨损耗散掉了,只有小 部分转化成有用的机械能。我们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来表示 热机的效率。公式:7 X100%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口三例:一台柴油机,当输出3.44X107 J有用功时,消耗的柴油质量是2kg(柴油的热值是人?1。?!),问:这台柴油机的热机效率是多少?解: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总热量:Q=mq=2kgX4.3X107j/kg=8.6X107j这台柴油机的热机效率:=3 44X107 T7r Q;X100%=8.6X1。YX100%=4。答:这台柴油机的热机效率为40%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占最多,

45、应减小废气的能量损失。由于损失的原因比较多,所以热机的效率一般都较低。(参阅课本中的 几种热机的效率,内燃机的能流图以及火电站的能流图。)那么,如何来提高热机的效率呢?学生讨论后回答。二、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1、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废气)2、减小内能损失;3、运动部件润滑良好。(摩擦)热机通过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热机的能量 利用率不是很高,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下面以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分 析讨论热机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三、内能对环境的影响。(1)废气污染(co、so2.酸雨),(2)噪声污染。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这种污染呢?讨论回答19黄荆中学九年级物

46、理教学设计四、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 用(如用余热供暖等)。(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 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 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就一定能使天更蓝、水更清。【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热机的效率,并讨论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以及热 机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减少污染的措施。【板书设计】一、热机效率:做有用功那部

47、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公式:“q X100H二、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作业布置】敕学反思救学丽第一节磁现象(第一课时)第周星期敕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2)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3)知道磁化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 纳的能力;(2)会判断有关磁现象,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磁现象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认识物理规律,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 力,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20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

48、学设计教学喻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铁的相互作用教学难点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确定敕学方法实验、交流讨论教学准备各种磁铁、细线、铁块、细针等。学过程【新课引入】1、出示磁铁,询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后演示实验(1)蹄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2)条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3)一个条形磁铁用细线吊起来,观察它静止时指南北(4)磁针放在支架上,观察它静止时指南北.2.归纳各种磁现象,总结:1、能吸引铁;2、可指南北。【新课推进】一、磁体和磁极.阅读教材回答:1、你见过哪些磁体?它们的磁极在什么地方?2、什么是磁体的磁性?二、磁性与磁化.1、提问:(1)什么是磁化?(2)磁化与磁性它们有什么

49、区别?演示实验:(1)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下面放着盛有铁屑的容器.用磁极靠近铁 棒的上端,铁屑被铁棒下端吸起,把磁体拿开,铁屑又落回容器内.(2)钢棒的一端靠近铁屑并不吸引,用磁极由钢棒左端向右端摩擦几 下之后,用钢棒一端靠近铁屑,铁屑就被吸了上来.小结:磁化是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铁棒离开磁体磁性立即消 失;钢棒被磁化后磁性不消失.磁性是磁体的性质,表现为吸铁性和指向性;磁化是一个铁的或钢的物 体磁性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2.自制小磁针用磁极的磁极在做衣服用的小钢针上沿同一方向磨擦几次把小钢针用 线吊起来就可以指南北了.用一个铅笔刀,在磁极上按同一方向磨擦几次,铅笔刀就可以吸铁屑了

50、.修半导体收音机时,有一个小螺丝钉掉在了里边,电工师傅用螺丝刀在 喇叭的磁铁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下就把小螺丝钉吸上来,这是什么原因?螺丝刀是钢的,在喇叭的磁铁上摩擦几下就被磁化了,螺丝刀有了磁性21黄荆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就能把小螺丝钉吸上来了.三、磁体的相互作用1、演示实验:一个条形磁铁用细线吊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磁极去靠近吊着 的条形磁铁,观察: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2、判断铁块的磁性思考:有一条形铁块,上面的字样已模糊不清,试用多种方法判定它是 否具有磁性。判断某物体是否具有磁性,主要可依据磁铁的吸铁性,指向性以及磁极 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方法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来判断取一些磁性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