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教学点滴反思在小学科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通过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科学作为科学启蒙课程,我们应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方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这本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 “科学大教材”中去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学习科学的乐趣。 一、走出教室,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让学生走出教室,自己动手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更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学习科学的素养。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光和影一课时,这课是以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为重点内容的,虽然他们对影子并不陌生,但没有进行认真的观察。如果在室内讲,受到光源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接受起来有些不易。因此,我把这次课安排在课外进行。首先,我在室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在玩过之后写一个以我了解了影子为题的实验报告。报告的内容是:(1)你走到什么地方开始发现自己的影子了?为什么在这儿会有影子?(2)光源在什么方向?影子在什么方向?(3)影子方向会改变吗?怎样才能改变影子的方向呢?(4)你能踩到别人的影子吗?带着这些任务,学生来到了教室外,你踩踩我
3、的影子,我踩踩你的影子,他们玩得很开心,并且学生之间还不时地交流。回到教室后,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很轻松地就完成了报告。像这样把教学内容融于游戏当中,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述,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知识,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二、走出教室,探究自然 为了让学生能获得更多、更广、更丰富的科学知识,我们老师可以把手放开一点,大胆让学生走进自然、拥抱自然。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充满好奇和敬畏。”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各种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与自然零距离的接触,
4、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充分表现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叶一课时,如果老师只是把有限的几片树叶带到教室,让学生去观察,这样就把课本与大自然隔离开了,很有可能会让学生把“书中的植物的叶”和“大自然中的植物的叶”隔断,这样会使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脱离。因此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实验室”,学生在大自然这个“实验室”中更会全身投入,更会细心观察,更能积极动手、潜心思考。 三、走出教室,放飞梦想 课本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生活更是一部最现实的大教材,我们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社区和家庭、走进网络、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学生有很多的时间都是生活在校外,生活中科学是无处不在的,有时它
5、很有可能就从你的眼皮底下溜过、从你的指间滑过,能不能抓住它就要看你能不能发现它了。作为科学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有一次,一位学生问我:玩纸飞机时,有的纸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好几圈,而有的却像丢石头一样,只会往下掉?学生能提出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我非常高兴,但我没有回答,决定把这个问题抛向全体同学。许多同学都做了自己的纸飞机,并以“谁的纸飞机最能飞”自行展开了多次大比拼,学生们经过一次次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最后他们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首先,纸飞机的机翼形状很重要;其次,就是整个飞机的重心要在合理的位置上;最后,飞机的重量尽量的轻,这样飞机才能稳定的在空中飞行。 小学科学每一课的内容都与社会与自然密切相关,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课堂,在不经意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同时又张显了学生的品质和个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今天,让科学课堂回归自然,让孩子与大自然进行对话,让每一堂科学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在科学中成长,放飞科学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