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本领的教学案例 比本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9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合作,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学习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需要合作的。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懂得了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谜语激趣法、对比读法、情景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将以梅花鹿和金丝猴比本领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2、读课文,理解“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乐于与人合作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懂得要学会和别人合作,愿意和别人合作。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情景表演、感情朗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谜语:(1)头上长树杈,身上开梅花,跳跃跑得快,森林是老家。(打一动物)(2)身穿一件金色衣,又有脚来
3、又有手,走时好像一个人,爬时好像一条狗。(打一动物)教师读,学生猜,教师帖梅花鹿和金丝猴的图。提问:梅花鹿和金丝猴各有什么本领?2到底谁的本领大呢?学了课文比本领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3学生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评价。4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5齐读课文。 三、细读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梅花鹿和金丝猴为什么比本领?他们各有什么本领?(2)指名说。(教师板书:跑得快 会爬树)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大象伯伯的话时声音粗一些,语气要亲切、和蔼。
4、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本领大,他们的话要读得很自信。(4)指名分角色朗读。过渡: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快去看看吧!2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2)指名交流:梅花鹿和金丝猴摘到果子了吗?为什么?(师板书:摘不到 树太高 过不了河 )(3)课件出示句子:梅花鹿飞快地向前跑去 ,轻轻一跳,就过了小河。他一口气跑到果树下,得意扬扬地想:“还是我的本领大。”指导朗读:梅花鹿本领真大,他先跑到了树底下,他的心情怎样?边读边做出“得意扬扬”的样子。(4)当梅花鹿和金丝猴摘不到果子时,他们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指导朗读句子,边读边做出“垂头丧气”、“急得团团转”的样子。(5)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体会
5、梅花鹿和金丝猴的心情,并用“=”画出“得意扬扬、垂头丧气”。(6)齐读第二自然段。过渡:看来,本领再大也不是什么事都能自己办得到的,他们到底想出什么办法才能摘到果子呢?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划出他们的办法。(2)课件出示句子:梅花鹿驮起金丝猴,过了小河。金丝猴很快爬上树摘到了果子。(指导朗读)(3)讨论、交流:他们终于摘到了果子,靠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摘到了 合作) ( 4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都笑了吗?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演一演指名带头饰表演,师生评价他们合作得怎样。五、拓展1. 梅花鹿和金丝猴还有别的办法摘到果子吗?2.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
6、需要我们合作才能做好?3.课件出示图片,了解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合作。4. 教师小结。六、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合作表演这个有趣的故事。附:板书设计比 本 领梅花鹿图(跑得快) 合作摘不到?摘到了金丝猴图(会爬树)教学反思:一、好的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比本领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极力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创设主要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充满活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谜语激趣法、对比读法、情景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本课的语言特
7、色,教学中,以梅花鹿和金丝猴比本领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语文课标中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感情朗读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我抓每一段的特点来展开教学,如第二段重点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急得团团转”等词语,朗读时要从语气中表现出梅花鹿由喜到忧的心情的变化以及金丝猴着急的心情。结尾重点抓课文的理解、想像。这样循序渐进使课堂有活力,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朗读热情比较高,学习氛围较好。孩子的语感是在读中培养的,我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使课文内容“活”起来。二、存在的不足 1教学过程中节奏把握的不够合理,存在前松后紧的情况。2课文学完后没有回归到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