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资源建设562023年第1 期福建图书馆学刊(THELIBRARYJOURNALOFFUJIAN福建侨批资料的数字人文构想兰艳花(福建省图书馆)摘要数字人文与民间文献侨批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利用数字人文充分挖掘侨批文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福建侨批资料的调研与分析,认识侨批的史料、情感与精神价值,了解侨批的保藏现状与问题,认为面向数字人文的福建侨批建设,应采取政府牵头保障、夯实数字仓储、推进数据开放与大众传播以及与相关省份组建联盟等举措。关键词数字人文福建侨批民间文献0引言数字人文(DigitalHumanities)是融合计算机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跨学科新兴领域,旨在用数字方法增强或
2、重构传统的人文学科。如果将传统人文研究比喻为基于海平面的二维研究,数字人文研究则是从空中俯瞰地球式的立体研究。它能够实现人文知识内部的“超链接”而不再局限于“线性”研究,能够以新视角、新方法、新技术、新范式来重构、再造已有人文知识,从而发现和挖掘人文大数据中潜藏的新知识与新模式。数字人文发于2 0 世纪4 0 年代的人文计算,最初应用于计算语言学和文本数字化工作。随着应用实践不断深人,数字人文的内涵也在发生演变,由人文计算、数字人文扩展到数字学术,逐渐从技术上的侧重向人文属性倾斜,由促进人文学科的知识传播向推进学术研究的目的发展。国际上已连续举办7 届“全球数字人文研讨会”,数字人文的相关学术
3、机构也应运而生。截至2 0 2 2 年3月,国际数字人文合作组织“数字人文中心网络”(centerNe t)l 所收录的数字人文中心共2 0 3个,涉及全球35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德、法、加、美、英5 国合计1 38 个,占比68%,可见欧美发达国家在数字人文上较为重视。我国共有5 个数字人文中心加人该组织,包括北京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中心、武汉大学数字人文中心、香港的浸会大学图书馆,以及台湾图书情报中心和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此外,3届“中国数字人文大会”、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等相关学术会议的举办以及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中山大学徽州文书等数字人文项目的出现,均说明我国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正逐渐
4、展开。福建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称号,且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已连续举办4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值此蓬勃发展的数字时代,福建在文化领域也应打造具有独特标识的数字人文品牌,改善福建地域文化失语的困境。目前有关侨批的研究集中于侨批的文献征集、史料挖掘、价值审视及侨批的元数据与实体设计。以福建省域为范畴,立足侨批现状与问题,以数字人文视角研究侨批尚属空白。本文通过网络调研、电话征询等方式,力求在获得较全面材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福建侨批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并就存在问题提供对应的数字人文建设思路。1数字人文与侨批资料的耦合关系1.1数字人文焕发侨批的生命力侨批是传统的草根文献,是蕴藏在民间的
5、巨大宝库,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集中收藏侨批资料的图书馆和相关机构应让侨批走近大众,焕发侨批的生命力。以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为核心要义的数字人文,能架起跨越传统人文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桥梁,弥合民间文献与前沿技术之间的鸿沟。在以人文为本位的前提下,合理运用数字人文对侨批进行重构再造大有神益,是让侨批适应新时代、新手段、新技术的一个新途径。1.2侨批是数字人文应用的特殊对象数字人文的应用对象是广泛的,只有深人实福建图书馆学刊(THE LIBRARY JOURNALOFFUJIAN57期2023年第文献资源建设体的主题文献,才能将数字人文落地,而侨批就是数字人文应用的一种特殊主题文献。侨批是以家族为单
6、位的民间记忆,涉及寄批地、收批地、侨居国、侨卷国等多方关系,内容涵盖人口迁移与融合、历史、国际关系、贸易、抗日战争、宗族等。数字人文对侨批的重构应用,是基于侨批特定的领域本体、元数据方案,嵌人匹配的大数据、知识发现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扩展数字人文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范畴。2侨批资料的价值侨批是移居海外的华侨寄回国内的书信及所附汇款的银信合一的统称。它始于明代,成型于清代中期,至2 0 世纪30 4 0 年代达到鼎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批局工商业改造等原因逐渐衰微并趋向消亡。2 侨批资料是指与侨批有关的各类型各载体的资源合集。除了实物侨批封笔,侨批信局的汇票、支票、帮单、账簿
7、、印鉴、匾额、广告,以及有关档案史料等侨批文献外 3,还应囊括基于侨批文献而开发和创新的成果,具体包括文献汇编、纪录片、展览、网站等。侨批中的家书客观地记载了华侨华人及其祖国亲友的生产生活情况,也折射出侨居国和祖国的社会变迁与历史进程,镌刻了特定历史年代的情感和精神风貌。因侨批资料具有独特的价值,是史料遗珠、情感纽带,更是宝贵的精神与文化遗产,被一代史学宗师饶宗颐称为“侨史敦煌”,可与徽州文书相媲美。2.1史料遗珠侨批一度没在浩渺芜杂的民间文献中未受重视,直到集邮爱好者私人收藏以及相关档案部门征集整理才得到关注。侨批内容详细纪录了海外城市构建华侨华人移民社区、商品流动、金融贸易、文化交流和城市
8、发展的大量历史文化信息,记载了东南沿海地区近代以来的变迁,也是世界移民史的民间记录资源。这些侨批具有民间性、真实性、系统性、独特性、多元性、国际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当前强调回归历史场景和文化下沉的学术转变过程中,更多的学者开始重视这项重要的文化宝藏,并将它作为深人研究华侨的家族史、社会史、移民史、金融史、贸易史、邮政史、海外交通史、近代革命史等方面的史料补充,与有关文献互为印证。E42.2情感纽带往返于侨居地与祖国之间的侨批信件,是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乡亲的跨国家书,信中除了介绍彼此生活情况、社会状况等,夫妻、父母与子女、兄弟、族人等通过书信,家庭信息得到有效沟通,情感得以传递,加强
9、了海外华侨与国内亲春的情感纽带,强化了根植于宗族和乡土文化的血缘与地缘关系,族群凝聚力得到极大增强。随着时代变迁,侨批的通信功能不复存在,但其依然是维系海外华侨华人家国情怀的情感纽带,为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构建共同的社会记忆提供知识给养,为其寻根问祖、溯本求源提供参考蓝本。2.3精神遗产侨批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遗产。从一封封侨批中能够汲取丰沛的精神力量,其中既有“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红头船”精神 5 ;也有“抵制日货,坚持到底。卧薪尝胆,誓雪国耻”“奉劝诸君要记得,东洋货色买不得。如果买了东洋货,便是洋奴卖国贼”6 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有逐利而不忘义、灵活敏捷又不忘信守承诺的诚信原则,又有从中国传
10、统文化中生发的浓厚乡土情结。侨批的精神文化价值,更在于其对后世的启迪与影响,对家庭、社会与国家的借鉴与教训,以及一种团结全世界华人的内在凝聚力。3福建侨批资料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福建侨批是时空交织的产物,时间上存续于19世纪前半叶至2 0 世纪9 0 年代,历经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3个时期;空间上按派送区域划分为福州侨批、兴化侨批、闽南侨批和闽西侨批。7 福建公藏侨批档案集中质精,民藏侨批则量大面广,但也存在以下问题:3.1相关机构和个人在侨批建设上各行其是福建各级公藏单位收藏的侨批档案文献8 万多件,主要分散在福建省档案馆、厦门市档案馆、漳州市档案馆、泉州市档案馆、晋江市档案馆、福建省图书
11、馆、福建博物院、泉州市华侨历史博58文献资源建设2023年第1 期福建图书馆学刊(THELIBRARY JOURNAL OF FUJIAN物馆、晋江市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等,其中泉州市档案馆藏有侨批实物封32 1 4 个、侨批扫描件3万余件,晋江市档案馆收藏的实体侨批档案文献约4 5 0 0 件。民间收藏家以黄清海先生为代表,自2 0 世纪9 0 年代开始收集的侨批及相关资料已逾2 万件。据专家考证,新加坡面积仅7 0 0 多平方公里,福建批信局就达6 4 家,1 8 8 6 年仅经新加坡邮寄的侨批就达1 8 万封,1 8 8 9 年甚至达2 8万封 8 ;1 8 4 1 1 9 4 9 年从
12、福建出国的总人数已超过5 7 9 万人,仅1 9 39 年全国海外华侨中闽侨占比就达30.6%。9 可见近代历史上福建华人华侨群体庞大,往来侨批数量众多。民间流散的侨批呕需征集、保护与管理开发,呕需政府牵头主导建设,确定一家主导机构或中心对全省侨批保藏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统筹规划,整体建设。3.2侨批数字化与智慧化建设水平较低访问侨批相关收藏单位的网站,福建省档案馆(福建档案信息网)、厦门市档案馆(厦门档案信息网)、福州市档案馆(福州档案信息网)、福建省图书馆均有门户网站,但仅有福建档案信息网下设的福建侨批文化研究中心部分开放侨批档案,其余更多的是有关侨批的宣传视频、侨批故事、侨批文学欣赏、侨批
13、新闻报道、侨批征集公告、侨批政策法规等。且侨批文化研究中心的开放档案数据也仅显示4 2 3条侨批条目,检索途径为题名及责任者,侨批属性含档案号、题名、责任者、收藏单位名称、侨批的写作时间,侨批正文内容无法查看。数据以列表形式呈现,无法进一步按用户需求进行可视化及文本挖掘。搜索泉州市档案馆、晋江市档案馆、漳州市档案馆、莆田市档案馆等均无有效网址链接,相关新闻报道中通常只提及侨批收藏数量及学术研究成果等,而无侨批的数字化及智慧化工作内容,在面向公众开放侨批档案数据方面十分有限。侨批主导机构应在省域整体建设的基础上,融合智慧技术、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技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促进侨批资料的数字化与智慧化
14、建设。3.3对侨批内容的创意开发缺乏深度研究无论针对普通读者的创意开发还是面向学术研究的内容,均缺乏深度挖掘。目前侨批的研究与开发方式主要有展览、讲座、纪录片、图书出版、遗址参观等,对普通读者而言不够活泼、立体、生动。新网络新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工具,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工具创设交互式的、接纳度高的侨批宣传路径。而从侨批内容的研究来看,与侨批有关的出版著作多是史学研究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收藏单位的侨批条目和汇校著作,较少有专家对侨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究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侨批的宣传及影响力不够;二是专家对侨批原始资料的存取利用有一定的障碍。3.4侨批的省际区域合作机制有待深化侨批主要集中在福
15、建、广东、海南三大侨乡,其中闽南地区、潮汕地区的侨批数量最甚,但三省侨批建设均各自为政,缺乏省际区域的合作、共建与共享。2 0 1 3年6 月在国家档案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由闽粤两省政府联合代表中国政府申报“侨批档案”,使侨批成功人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2 0 1 5 年闽南侨批收藏家黄清海和潮汕侨批收藏者沈建华精选1 0 0 多封抗战侨批,汇成抗战家书,均产生较大影响。官方与民间都存在部分合作与联系,但各省对侨批的保藏情况不同,不同单位和个人对侨批的保存目的、条件与方式也各不相同,对侨批的整体规划、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十分不利。4福建侨批资料在数字人文下的重构思路针对福建侨批在保藏、管
16、理、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呕待以数字人文视角来重构福建侨批资料。数字人文具有跨学科、协同合作、数据驱动、融合分析、视觉分析、开放存取、众包建设等特点,为解决侨批的分散建设、低效率重复、数据线性化、传播推广有限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4.1政府牵头作保障以数字人文视角重构侨批资料,需要侨批研究学者、计算机专家和档案管理机构的通力合作,因此需要政府牵头保障。针对分散建设、低效重复、各自为政的问题,政府应当立足长远,整合力量,统筹规划。首先,在政策法规上,福建文献资源建设59福建图书馆学刊(THELIBRARYJOURNALOFFUJIAN2023年第1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
17、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化闽港澳侨合作,要求做好侨批档案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和宣传推广工作,推进侨批档案文献整理研究和侨批文化活化利用。10 1福建省人民政府于2 0 2 1年12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侨批档案保护与利用办法 1,在政策与法律层面予以保障。其次,在行政管理上,依托福建省档案馆,构建以福建侨批文化研究中心为支点,以各层级档案馆、图书馆及文化馆为节点并联合其他地区及机构,形成跨区域、跨机构的侨批虚拟研究平台。再次,在资金保障上,由于侨批的数字人文建设是一项费时、费力、耗财的工程,需要政府设置专项建设基金,并积极争取世界记忆基金、国家档案文献遗产基金等支持,从而为侨批的数字人文建设奠定物质保障
18、。4.2数字仓储夯基石侨批常以家庭为单位连续书写,记载翔实,信息丰富。如果以机械的数字化手段来简单加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侨批资料进行科学的描述与揭示,推动异构系统之间的侨批数据对接,方便用户检索利用和知识发现。因此数字人文仓储的建设尤为关键,它是侨批数字人文项目实现的技术基础,其框架内容应集合侨批实体界定、侨批本体建模、侨批实体数字化采集与归档、跨库信息资源搜集和导入、多元信息资源的知识组织和存储、多维度聚合服务等。目前,广东汕头大学图书馆制定的侨批元数据著录规则是第一个侨批文献数字化标准,为建设侨批数据库奠定了标准化基础。【12 政府也应在充分了解侨批资料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扩大
19、侨批数字建设的范畴,树立“大侨批档案”概念,建立国家级“侨批数字仓储”4.3数据开放益科研侨批是一座尚未充分挖掘的史料宝库,除了图博档专家、华人华侨相关机构和民间收藏家研究外,还应面向经济、社会、文学、贸易、邮政、金融、抗战史、移民等研究领域专家开放,为公众提供知识发现的大门,努力提升侨批的学术研究水平。在夯实侨批数字仓储的基础上,设计可被其他计算机应用程序调用的统一数据访问接口(A P I),为其他应用系统提供分级权限的数据开放服务,促进数据的共享和重用 13;应学者研究需求,提供侨批的分面分析、时空分析、文本挖掘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学术分析工具;面向公众及侨批相关人员,积极组织侨批数据挖掘
20、竞赛。例如赵星等人基于CBDB(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人物数据库,设计开放数据竞赛作品“树人者”,即是数字人文助力知识发现和创新的生动案例。14 此外,数据开放不应局限于国内,还应有条件地逐步向海外华侨乃至全球华人开放。4.4大众传播增效应借助数字人文技术方法和手段,开发多元的传播手段,构建大众传播矩阵。数字人文在侨批的阅读推广和大众传播方面,可以通过历史场景的视觉重建,呈现出集灯光、音乐、影像、互动于一体的数字人文空间,沉浸式体验侨着侨胞的往来情谊,感受水客批脚的艰辛困苦,增强大众对侨批的认知;开发闯关式游戏,通过强互动,将有关侨批的历史人文知识浸润心田;提供数字侨批的移动视觉搜索服务(M
21、VS)【15】,用户可随时随地利用视觉搜索系统,借助音频、视频、文字等诸多方式,获取侨批背后的故事和深刻内涵。同时结合侨批特色开展线下创意推广活动,如广东省文化厅与档案馆等有关部门于2 0 17 年联合组织发起的“寻访侨批银信后人”活动即是有益的尝试,对老华侨华人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同时有利于唤起华裔新生代对中华血统的认同,凝聚侨心侨智侨力。4.5联盟形式助规模联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若干相关机构之间就某一项目,达成在协议或合同基础上的受制约的交流型合作。闽粤琼三省共同结成侨批数字人文联盟,有利于统筹规划该区域的侨批资源,统一元数据,共享资源,共同开发,避免重复探索,提高侨批资料的整体效应。
22、首先,形成数量规模,便于整体规划研究。据相关资料统计,广东由汕头大学图书馆和潮汕侨批文物馆公藏的60福建图书馆学刊J(T H E L IB R A R Y JO U R N A L O F F U JIA N文献资源建设2023年第1期侨批原件近6 万封 16 ;海南是中国第三大侨乡,侨批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侨批收藏家以周德川先生为代表,保藏有10 0 多枚批封;此外,海外侨批收藏家许茂春先生收藏了2 万多封东南亚国家的侨批。17 联盟通过提供数字化服务实现闽粤琼三省及海外民间侨批文献的征集,将有利于扩大侨批规模。其次,联盟成员互相借鉴有效做法,减少重复探索,有利于提高效率。再次,先进带动落后,
23、加强省域间的合作与联系,共同发挥侨批的作用与影响力。5结语侨批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情感与精神价值,是2 1世纪海丝文献的重要元素。研究侨批有利于海外华人追本溯源、寻根谒祖,激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我国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华侨政策,促进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的良性互动;也有利于扩展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因此以数字人文理念来重构侨批资料,使侨批进发新生命,发挥侨批在新时代的价值,是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议题。参考文献1国际数字人文中心网络.国际数字人文中心网络 EB/0L.2022-03-24.https:/dhcen-ternet.org/centers.2邓达宏.侨批
24、研究的五点思考J.福建史志,2019(6):7-9,69.3许建平.文献学视角下的侨批文献研究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 0 13(12):12 1-12 3.4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1-3.5楚艳娜,刘芮.侨批档案的场域式开发和利用模式解读 J.兰台世界,2 0 2 0(7):9 2-9 6.6丁志隆.打造侨批品牌服务海丝建设N.中国档案报,2 0 16-0 1-18(3.7邓达宏,李仲才.福州侨批历史探究 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12,(11):9 3-9 7.8张惠萍.“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背景下侨批
25、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 0 18,37(8):16 3-16 7.9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网上展厅.华侨华人移民情况表/水客批局分布情况表EB/OL.2022-05-24.http:/www.fj-ar- EB/0L.(2021-03-19)2022-05-23.ht-tp:/ zfwj/szfgz/202103/t20210319_5552893.htm.11福建省档案馆.省政府令第2 2 0 号公布福建省侨批档案保护与利用办法【EB/OL.(2022-01-26)2022-05-23.http:/www.fj- J.图书馆论坛,2 0 13,33(4):8 2-8
26、5,76.13李建伟.文化云模式下的侨批档案保护以梅州客家侨批为例J.图书馆论坛,2 0 18,38(4):147-152.14赵星,李书宁,肖亚男.数字人文视域下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人物专题数据库建设一一以上海图书馆2 0 18 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作品“树人者”为例J.图书馆杂志,2 0 19,38(12):45-51.15韩玺,何秀美,张玥,等.基于情景感知的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服务设计研究 J.图书馆学研究,2 0 17(16):6 3-6 8.16张惠萍.侨批文献数字化建设研究 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15,35(6):119-121.17邢寒冬.海南岛侨批业发展概略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2,2 5(1):93-99.兰艳花女,福建省图书馆馆员。(收稿日期:2 0 2 2-0 7-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