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授课人:吴彩丽教学内容:课本101页例一和102页例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3、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4、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教学重点:1、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2、 1千克(kg)=1000克(g)。3、 了解用天平和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教学难点: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教具
2、准备:天平及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去超市买过东西?2、看!小红正和妈妈在超市买水果,谁来说说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3、它们表示什么意思?4、对,生活中买东西,经常要称重量,数学上称为质量。要表示到底多重,就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其它质量单位吗?5、对,斤、公斤和两也都是质量单位,但为了便于国际交流,采用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8克和千克(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1、认识克(1)出示课件(笔、瓶盖、水杯),认真观察,你能了解关于轻重的信息吗?(2)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掂一掂,感觉怎样?轻还
3、是重?(3)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板书:克(g)(4)除了老师准备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1个2分硬币约重一克,大家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5)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的?一枚校徽、一粒纽扣、几粒黄豆(6)那么是几粒黄豆呢?刚刚知道一枚2分的硬币重1克,你能拿出1克黄豆吗?你取出几粒?怎样知道它重1克的?到底是多少粒呢?你有什么好办法?2、认识天平(1)对,称一称。称较轻的用天平!(2)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指名拿1克的物体(硬币)来天平上称一称,边讲解方法边称。(3)没有1克的砝码,就用2分
4、硬币代替,右边放硬币,左边放多少粒黄豆?(4)请组长上来当助理兼法官,一起来称。(5)下面同学都拿出3粒黄豆,掂一掂,都感受到1克多重了吧?完成101页“做一做”(用手势判断)3、 认识千克(1) 出示书包的课件,大家“拿一拿“,什么感觉?轻还是重?(2)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来表示。板书:千克(kg)(3) 一袋瓜子500克,两袋重多少克?500克 + 500克 = 1000克 1000克 = 1千克 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板书:1000克 = 1千克(4)2袋瓜子重1千克,掂一掂,心里记住1千克有多重。4、认识常用的秤 (1)测量较重物品
5、,你知道用什么秤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弹簧秤、磅秤。)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2)认识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几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 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完成PPT上面两个练习。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总结:只要善于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存在重量,存在克和千克,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课后实践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出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养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绩来回报父母。六、板书设计:克与千克克(g)千克(kg)1000克=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