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云旗小学 杨培武尊敬的老师们:今天,我的说课的题目是有余数的除法 本课是小学数学第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学生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
2、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打破了传统计算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计算本身转变到注重教学过程、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要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目标,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各种能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方法,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结合教材的特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本课教学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放
3、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并采取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根据教材特点、目标的定位,以及教法学法的要求,
4、本课教学程序我打算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以往的学习生活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背景。这些知识背景,一方面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原有学习历程的体验用分糖果来导入。第二个环节: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给予学生,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具体通过以下几环节来完成):1、动手摆,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师:这里有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分到几支?(出示卡片:8
5、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一名学生上前演示分给老师和另一名学生,分完后把铅笔贴在黑板上)问:分的结果怎样?(出示卡片:每人可分到4支。)师: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分到4支,正好分完。怎样列算式?【板书:82=4(支)】(师再出示9支铅笔)问:现在有9支铅笔,也是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出示卡片)分的结果怎样呢?(学生试分,一名学生演示分给老师和另一名学生)问:分完了吗?为什么不继续分呢? (把铅笔贴在黑板上)谁来说一说分的结果怎样?(学生汇报,出示卡片:每人可分到4支,还剩下1支)问:那么怎样列算式呢?用什么方法算呢?(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师边口述边板书)【板书:92=4(
6、支)1(支)】师:对,这个剩下的数我们就叫它余数。【板书: 余数】(师指算式中各个数,学生说出各个数的名称)师: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2等于4支余1支。(学生齐读算式)问:那么谁能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9、2、4、1各表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两、三名学生汇报)2、比较:问: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分组讨论、汇报)3、在操作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规律。(1)师:11个小正方体,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下几个?(学生操作后汇报)【板书: 112=5(份)1(个)】 师:11个小正方体,除了可以每2个一份,还可以每几个一份的分呢? (学生操作后汇报)讨论:问:(师指板书)观察
7、这些算式,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卡片: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问:那么,余数比除数大可以吗?为什么?以上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点拨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地参与探究学习全过程,深刻的理解的方法,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第三个环节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完善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1辨认有余数的除法题 2应用题。 3思考题。顺和了学生的有浅到深的思维规律。 以上练习的设计,在层次上由易到难,在形式上有封闭走向开放,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第四环节:全课总结、畅谈收获这一部分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再次让学生反思学习以后的新问题,从而推动学习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整节课,我通过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通过游戏引入,动手操作,交流感受,互动合作,和课外延伸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学数学,爱数学、做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了美得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