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李之昕 广州市第五中学
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1.第五单元选文体裁多样,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本单元的文章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作者对寄寓了情感、志趣的“景”或“物”进行描摹,因此阅读这类文章要先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体验“景”“物”,然后学习怎样形象描摹“景”“物”,最后运用类比联想传情达意。
2.作为本单元两篇状物散文的第二篇,本文篇幅较长,作者叙写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风雨中摇曳的小桃树的情景,中间采用插叙的方式,回忆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借此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相比于《紫藤萝瀑布》精妙的景物描写,本文的教学更侧重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的能力,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常见事物来表达哲理感受的。
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在小学对“托物言志”类文章接触较少,前置课文《爱莲说》《陋室铭》《紫藤萝瀑布》可以作为较有效的铺垫,以此为基础归纳“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完成自读任务。
2.2班学生有一定学习基础,能基本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因此课堂容量适当加大,注重学生课堂生成,再加以引导点拨。
教学目标
运用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课前热身
1.问:同学们最爱的卡通人物是什么?为什么呢?
2.明确:通过对卡通人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其实就在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1.说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并回答理由。
1.联系学生实际导入。
2.温故知新
1.复习《紫藤萝瀑布》《爱莲说》《陋室铭》主旨分析过程。
2.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明确:①找出“物”的特点;②找出“人”与“物”的相似之处;③通过分析关键句子理解作者志向。
1.复习《紫藤萝瀑布》《爱莲说》《陋室铭》分析过程。
2.归纳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1.复习及归纳“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3.品读课文——找“物”的特点
1.强调自学要求,布置自学任务,巡视学生,给予适当指导点拨。
2.组织学生按格式发言:请大家翻到第几页,看第几自然段,读原文,品析句子。
1.阅读课文,通过对关键句子的品析,找出“小桃树”的特点,对应其成长经历写在学案上。
2.讨论并按格式发言,展示自学成果。
1.完成阅读方法第①步。
4.分析人物——找出与“物”的相似之处
1.强调自学要求,布置自学任务,巡视学生,给予适当指导点拨。
2.组织学生按格式发言:请大家翻到第几页,看第几自然段,读原文,分析人物特点。
1.阅读课文,对比“小桃树”的特点,找出“我”与“小桃树”的相似之处。
2.讨论并按格式发言,展示自学成果。
1.完成阅读方法第②步。
5.探究主旨——结合关键句分析
1.组织学生结合关键句子分析,探究主旨并发言。
2.小结本课所用方法。
1.结合文中关键句子分析文章主旨。
1.完成阅读方法第③步,完成教学目标。
6.作业拓展
1.完成本课《学评》
2.拓展阅读《丑石》
3.托物言志短文写作(200字作业)我的XXX
1.记录作业并按时完成上交。
1.课后巩固落实。
板书设计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方法
① 找出“物”的特点;
② 找出“人”与“物”的相似之处;
③ 通过分析关键句子理解作者志向。
小桃树的特点
我的经历
种在角落
长得委屈
生在山里
二尺来高
样子猥琐
但生命力顽强
城里求学,自知渺小,学习奋斗,渴望轰轰烈烈大干一场
被猪拱折
差点被砍
但顽强生长
步入社会,
读不懂人世的大书
脾性坏,心境老(不同之处)
第一次开花
骨朵不繁
单薄
雨中顽强挣扎
教学反思
1. 文章很长,要注意把控时间。
2. 把大的任务拆分出来,让学生有的放矢。
3. 学生品析句子时应强调分析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