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尺讲台的变化北屯中学小学部 尚永平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年情,十万栋梁。就是这小小的三尺讲台,孕育出一代代英才。讲台质朴无华,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教育者的梦想。记得自己上学的儿时,老师站在一个木头搭起的矮矮的台子前,为我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在我们的眼前展开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气势雄伟的天安门是首都的形象;黄继光定格在飞身扑向碉堡的瞬间,精神在一代人的心头屹立;草原英雄小姐妹、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伴随着老师的声音徐徐向我们走来,我们的心灵在这里升华。背着行囊走出师范学校的大门,我走进了曾经的母校,站在曾经仰望的三尺讲台上,我发现讲台依然朴实无华,一支粉笔、一把尺子、一块
2、板擦、一支教鞭是全部的教具。时间的流匆匆从我的身边流过,乌发不知不觉变成了粉笔的白,三尺讲台也越来越不同:我运用了第一代幻灯机,自己设计制作幻灯片,孩子们看着生动的图片发出的惊叹让自己觉得满足;录放机的出现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起来;电脑走进教室,为我们开启了更丰富的知识宝库的大门,世界不再遥远。教学的辅助工具越来越先进,花样越来越多,不变的依然是讲台,只不过由原来的土台子、木架子变成了高档电脑桌,好比丑小鸭变身白天鹅。三尺讲台上站着的永远是老师,讲台下面坐着的永远是学生。老师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滚滚东流之水天上来;学生坐在讲台下,或专心听,或专心记,或神游太虚。从教近三十年,
3、大大小小的讲座听过不计其数,参加的培训也记不清有多少了。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许多坐在讲台上专家都强调,作为教师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后来换说法了,教师想让学生有“一桶水”,自己就得是“长流水”。很久以来,每次听到这样的提法,我总会想:教师为什么一定要强过学生,让学生强过老师不是更有利于提高人口的素质,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事后,一站在三尺讲台上,自己就不自觉的要求自己要兢兢业业,要思虑周详,要细致入微。我想古怪一定在这三尺讲台上。我刻意注意了一下,我发现问题应该出在讲台上,因为讲台高于学生的座位,教师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气势油然而生。教师站在学生的对面,固然可以一目了然于学生
4、的一举一动,不自觉也成了学生的对立面。说实话,教师靠威严、说教是不能激发出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的。我们都知道“我要学”和“要我学”的效果的天差地别。当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他会觉得学习是乐趣,学习的苦和累就不是苦,他会深入探究下去,作为教师如果在某一领域不做深入钻研,被学生超越是理所当然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突然觉得三尺讲台成了教师的圣坛。我想走下这个圣坛,变成一个陪伴孩子们共同学习的普通人。我想分享孩子们第一次发现花开的惊喜,我想分享孩子们第一次做主持人的快乐,我想分享孩子们第一次读完一本书的欣喜。学校的教学设施是不以教师的意愿而改变的。学校有学校的办学规则,我从没有奢望过三尺讲台能为我而有所
5、改变,既然校长给了我这样一次可遇不可求的畅所欲言的机会,我就静下心来,慢慢理清自己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地表述清楚。我一直以来都渴望拥有一个小型舞台式的讲台。这个讲台可以活动,能轻松移动到教室的各个地方,讲台不应该再叫三尺讲台,因为它应该是圆形的,中间可以放下一张圆形的讨论桌,桌子可以折叠。桌子上安装有遥感系统,教室的墙壁上应该安装多块显示屏。为什么是这样的设计呢?我是这样想的,可以移动的讲台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老师,与老师亲密无间,营造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讲台中间圆形的讨论桌随时可以借给学生讨论问题,每位学生都是平等的。分组学习时,圆形讨论桌可以展示学生小组讨论问题的原始状态。讲桌可以折叠便于为学生腾出展示才能的舞台,一台多用。讲台安装遥感系统便于学生随时上台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每面墙壁安装显示屏,学生从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被分享的内容,方便快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三尺讲台,舞台虽小,但我手捧师爱,憧憬明天,我把青春换明天,奉献让我体验喜悦,育人让我体验幸福。我期待在不一样的三尺讲台上继续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