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1.5分,共75分)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A、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B、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与法俄的矛盾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D、意法矛盾激化促成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2、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A、 B、 C、 D、3、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应中国政府的要求,英国人李顿率领调查团到沈阳实地调查,形成了一份有关事迹真相的
2、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最终呈送给A、华盛顿会议 B、国际联盟 C、联合国 D、巴黎和会4、下列漫画反映了英国某段时间在欧洲实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为A、英法结盟政策 B、三国协约 C、英国大陆均衡政策 D、英俄结盟政策5、若为下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A、克里米亚 B、凡尔登 C、列克星敦 D、萨拉热窝6、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路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B、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C、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D、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7、一战后,从原奥匈帝国获得领土的新成立国家是
3、A、捷克斯洛伐克 B、罗马尼亚 C、波兰 D、保加利亚8、下图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A、1812年 B、1941年 C、1914年 D、1918年9、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了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A、英国 B、德国 C、美洲 D、欧洲10、有网友看了下面这幅政治漫画后,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图中桥左为比利时、法国,右为美国、意大利)A、 总统设计,国会造桥B、 英法设计,美国造桥C、 美国设计,英法造桥D、 国会设计,总统造桥11、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
4、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A、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B、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C、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D、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12、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联合国是当代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其会徽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会徽中心处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 B、会徽是由北极俯视世界,由橄榄枝环相托C、联合国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D、会徽符号语言复杂,视觉形象逼真13、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上台的不同点是A、都扩军备战,发展军事工业 B、都对国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C、都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D、都要打破
5、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提高国际地位14、右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 A、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C、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中立”政策D、证明制空权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15、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意大利入侵埃塞尔比亚 B、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C、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16、能全面概括绥靖政策含义的
6、一组词语是A、为虎作伥、兔死狗烹、指桑骂槐 B、以强凌弱、惺惺相惜、情同手足C、放虎归山、狐假虎威、丢卒保车 D、借刀杀人、丢车报帅、养虎为患17、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1摄于1961年8月,图2摄于1989年11月,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图1 图2A、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18、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绝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
7、苏联市场C、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D、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19、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20、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美国从越南撤军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中日邦交正常化A、 B、 C、 D、21、韩国某离婚调查机构公布了1950年以来220万离婚个案咨询,发现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婚的特别多,此时期应该是A、2000以来B、90年代C、80年代D、5060年代22、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
8、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A、“怎么会这样?” B、“糟糕的战争!”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23、中东地区是民族纠纷和冲突频发的“多事之地”。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有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民族成分复杂 多样化的文化传统 大国插手A、 B、 C、 D、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战争影响的是A、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B、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25、三次印巴战争后,克什米尔的现状是A、归属巴基斯坦 B、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C、归属印度 D
9、、悬而未决26、联合国第一支维和部队被派往A、印巴地区 B、中国 C、中东地区 D、非洲27、当前局部性的战争比起“冷战”时期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霸权主义横行和国际政治力量失衡B、地区性冲突由来已久C、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D、西方大国的暗中指使28、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不存在强权政治B、初期在主要常任理事国共同控制之下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D、强调大会一致原则,更具合理性29、20世纪,国际社会为维持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联合国安理会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B、国际联盟制裁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的侵略行径C、冷战
10、结束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维护了欧洲和平D、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妥协的产物30、20世纪的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本质上反映了A、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B、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C、局部战争仍然频繁发生D、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发生变化31、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
11、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制度法令的统一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33、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A、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B、以民为本,不夺农时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农为本,发展农业生产34、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A、辛亥革命 B、光武中兴 C、商鞅变
12、法 D、靖康之变35、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派兵收复台湾和平定葛尔丹叛乱的共同点是A、体现皇帝权威 B、维护国家统一C、确保社会安定 D、打击外敌入侵36、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年代福建莆田直隶宝坻湖北川汉康熙十五年(1676年)192丁0丁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88丁22丁24丁康熙三十年(1691年)58丁10丁14丁A、准葛尔叛乱 B、三藩之乱 C、大兴文字狱 D、郑氏割据37、古人曰:“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以,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这句话体现的思想主张是A、节用 B、革新 C、齐物 D、仁爱38、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
13、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逻辑三段论 C、理念论 D、美德即知识39、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A、洛克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40、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C、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 D、查理一世、克伦威
14、尔41、克伦威尔时期,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所体现的是A、殖民主义的掠夺政策 B、金融资本的垄断贸易政策C、工业资本的自由贸易政策 D、殖民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42、有学者提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北美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B、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治国家C、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D、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43、华盛顿在告别辞中提出“避开与任何外国永久结盟是我们的一项颠扑不破的政策。
15、”遵从华盛顿意愿,美国长时期实行A、金元外交 B、大棒政策 C、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D、门户开放44、拿破仑法典阐述的原则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摧毁了法国小农土地所有制B、奠定资本主义社会立法基础C、把启蒙思想的原则规定下来D、推动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确立45、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A、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B、社会秩序趋于常态C、经济生活恢复正常 D、王党势力重新抬头46、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
16、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 B、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C、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损 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4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中国民族主义之始祖”主要目的是A、宣传排满革命 B、宣传排满革命提倡民主自由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48、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军阀、官僚、政客 D、地痞、土匪、烟贩49、甘地的非
17、暴力不合作主张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革命性B、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C、反映了甘地的务实精神D、反映了印度民族独立的艰巨性50、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大都北京 汴梁开封 临安-苏州 益州成都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2题,51题11分,52题14分)5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大洲以及各大洋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的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的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
18、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罗斯福选集材料二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
19、外政策发生的变化?(3分)(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反法西斯国家为遏制、打击法西斯主义采取的重大举措?(3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3分)(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2分)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心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感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 孙中山孙文学说材料二:“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
20、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遇刺身亡。法国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圣雄甘地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感受到孙中山的什么精神?(2分) 材料一中“用能感动风潮,造成时势”说明了什么?(3分)(2)从材料二中指出甘地思想的核心。(1分)概括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分)(3)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甘地与孙中山思想主张的最大区别。(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人产生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