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有关性质》
教学设计方案
一. 设计思想:
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在设计上做到性质探究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获得新知。
二. 教学内容:
本节课分为两部分,一是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是利用制取的氧气探究氧气有关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并动手操作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收集氧气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探究氧气的性质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总结的有关操作和思维方法。
3.通过上述实验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培养以其严谨的科学学习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准备:
药品:高锰酸钾,铁丝,蜡烛。
仪器:铁架台 ,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药匙,燃料匙,导管,火柴等。
教学案:(包括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复习自然界中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引出实验中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并写出文字表达式。
[提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
3.固定试管 4.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 6.从水槽中取导管
7.熄灭酒精灯
[学生操作]:制取并收集氧气。
[实验总结];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思考: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生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3.刚开始有气泡产生为什么不立刻收集?
4.导管口为何放一团棉花?
[引入]:观察收集好的氧气,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1.氧气如何检验?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何现象?
3.铁丝能否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实验]:根据上述问题,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总结,讨论]:得出探究结论。
[综合应用]:利用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完成实验习题。
教 学 小 结
本节课学生表现出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认真实验积极讨论和思考,成功地解决探究问题,对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今天的教学工作认识到,我们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学课改新理念,重视多媒体课件教学和实验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