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巧用 “非指导性”教育方法
【摘 要】
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实施教育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了“非指导性”教育方法。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再现,加以适当的评析。事后在案例反思中得到启示:运用 “非指导性”教育方法应结合幼儿的水平及教学要求,为幼儿创设主动建构的条件;及时反思,应给予幼儿适当的情感支持;教师细心观察,丰富实践理论,给予幼儿恰当的指导。
【关键字】
非指导性 教育方法
【正 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到:“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在组织幼儿进行一次《灯笼》的手工活动前,我分析了大班幼儿已有的操作水平:已能看懂一些简单的折纸图示,具有了在整张纸上按线条剪出完整图案的经验;又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按折画好的线条、进行剪贴。经过思索,我决定进行一次教育行为的创新。
一、案例再现
首先,我将做灯笼的每一个步骤仔细地用图示的形式画在了黑板上,把对折和剪贴的图案进行了放大,并为每个幼儿准备了很多彩纸。活动开始了,我说:“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自己来剪做一个灯笼,老师已经把剪的方法画在了黑板上,请小朋友看着这些图示完成。”听我这么一说,小朋友们有点激动纷纷议论开了,我没有阻止他们。过了一阵子,孩子们的情绪渐渐平缓下来,开始剪了起来……此活动是在幼儿已具备了将纸对折、剪贴图案的经验上进行的。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我有意识将幼儿完成自主性学习的障碍用放大的图示降低他们创作的难度,又为幼儿准备了许多材料以满足他们的不断探索,这一切都使幼儿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我摈弃了传统的最常用的教师讲一步幼儿做一步的集体示范讲解法,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自己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其次,活动进行中,我始终观察着孩子们的活动。当李星雨碰到困难求助我时,我微笑着说:“你再仔细地看看、试试。”孩子们就在我的不断鼓励下一次次投入到自己的探索中。一段时间后,小语、彤彤、乐乐等几个幼儿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冲冲跑到我面前,自豪地说:“我完成了!”我以赞许的口吻给予了肯定:“你们真能干,剪得也很漂亮。”他们回到座位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
正在这时我发现妍妍小朋友的桌上已有好几张剪破的彩纸,我悄悄地走过去轻声问:“你怎么了?”她小声说:“我的灯笼总被我不小心剪破掉。”我说:“你再试试,相信你能行的。” 妍妍重新拿起了剪刀和彩纸。待我再一次来到她身边时,发现她根本没有动过,于是我又问她:“你怎么不剪呢?”妍妍有点为难,小声地说:“我不会。”我仔细地看了看剪坏的灯笼,发现她每一次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把灯笼折的线剪反了。于是我一边说“让我来帮你吧!”一边把纸倒过来,告诉她让孩子继续剪。就这样妍妍也完成了她的第一个灯笼。在成果展示交流会上,很多幼儿都高兴而又得意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而小女孩只是静静地听着,丝毫没有兴奋、高兴的表情。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采用了这种“非指导性”的教学策略,即不进行实质性的帮助,只是用言语、体态语等给幼儿以鼓励。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时的方式应答。这种策略给予了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让部分能力比较强、思维比较灵活、经验知识比较丰富的幼儿,积极自主地参与活动,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创造出许多自己的作品,所以在成果展示中他们表现更为积极、更主动,他们不仅获得了剪灯笼的技能,而且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挑战了自我、满足了情感、增强了自信、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新《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对于能力弱、胆小的幼儿而言呢?当我发现妍妍有操作困难时,仍沿用了同样的方法鼓励她,随后离去希望由此给妍妍足够的探索自由,可是妍妍还是没有继续她的学习,这时我在理解使用“非指导性”策略时出现了偏差,我把“非指导性”策略简单的理解成了不指导,所以当“非指导性”策略不起作用时,我的行为又回到“老师教,幼儿学”的模式,这剥夺了妍妍自主学习的权利,因此在最后的成果交流会上,妍妍一言不发,也没有高兴的表情。
二、案例反思
教师的“非指导性”方法为幼儿学会、学习提供了契机,正如加涅所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通过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认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那么当教师用为幼儿主动建构创设的环境材料代替教学后,如何真正运用此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我就结合实践谈谈个人的一点见解。
1、结合幼儿的水平及教学要求,为幼儿创设主动建构的条件。
新《纲要》要求教师能关注幼儿的主动建构,给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条件,维护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作为教师应着重探究怎样实现幼儿的主动建构。我认为只有在环境材料、幼儿的经验、情感都充分准备好的前提下,幼儿的主动建构才有可能性,这也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案例中,若幼儿没有看懂折纸剪贴图示等知识经验的准备,此次自主性学习必定失败。而妍妍之所以没有完成她的自主建构,问题就在于她看图示的经验稍有缺乏,而我又没有根据幼儿的困难和需要“审时度势”地为她提供必要的帮助与适宜的指导,没有及时唤醒她的原有经验,所以她做灯笼不是很顺利。
2、及时反思,应给予幼儿适当的情感支持。
新《纲要》中指出:“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在幼儿的主动建构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这时教师就应给予幼儿极大的鼓励与肯定,这将会是促使幼儿勇往直前。人的感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案例中当我发现妍妍因做灯笼屡招失败,信心丧失时,给予了言语肯定,但由于我没有仔细分析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所以情感支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事后从“老师也会犯错”事例得到启发,若当时我告诉妍妍老师也遇到过比她还要多的失败,但最后老师经过努力还是成功了,也许效果会更直接,所以说情感支持还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适时、适度,有一定的针对性。
3、教师细心观察,丰富实践理论,并给予幼儿恰当的指导。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聆听幼儿,及时捕捉幼儿行为中的各种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如在案例中妍妍说“我剪的灯笼总是坏,我不会”时,所传递的是“我不会,我需要帮助”的信息,教师接收了这一信息,并采用了手把手教的方法使妍妍也完成了任务,但这种回应并没有使她获得成功感,因此我光读懂幼儿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回应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幼儿恰当的指导,运用我的实践经验帮助幼儿找到并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后让幼儿自行突破,这才能将主动权交还给幼儿,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尝试获得最后的成功。
参考资料: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教师“非指导性”策略运用的思考 上海托幼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