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图像的色彩调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调整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其中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操作讲解难点,让学生掌握色彩调整的方法;通过自学和互助方式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重点:掌握色彩调整的基本方法
难点:曲线的调整
教学方法:
采用贴近学生校园生活的有趣的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任务驱动与评价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模式;在指导巡视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学校正在开展体育节,同学们拿相机拍下了比赛的场面,但是由于拍摄的光线和拍摄地点的选择不当,造成了一些照片色彩失真,清晰度下降,但是照片的内容非常精彩,既想保留照片,又想让照片好看,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
教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整这些照片,留住这些照片呢?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色彩调整。
小组之间讨论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方法,自主实践
一、色彩调整命令概述
1、师:今天我们学习图像色彩的调整。对图像色彩进行调整时,主要使用“图像\调整”子菜单中的各种命令。
2、通过课件呈示本课学习的色彩调整的四个命令。
3、布置任务一:让学生说出色彩调整命令的位置。
4、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二、色彩平衡
1、布置任务二:给出操作步骤,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色彩平衡”调整图片。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调整图片。
问题(1):为什么要先选择色调,后设置色彩呢?
问题(2):为什么相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调调出的效果是不同的呢?
(引出色调知识)
2、巡视指导。
3、教师总结。
根据操作步骤,独立完成规定任务,并说说图片的变化。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曲线
教师演示曲线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边看演示边思考
问题(1):曲线的作用?
问题(2):控制点向上移动和向下移动表示什么?
问题(3):总结曲线的使用方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由于曲线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采取教师演示,让学生观看并思考,最后总结。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学习内容,以节省时间。
四、色相\饱和度,亮度\对比度
1、布置任务三:给出操作步骤,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色相\饱和度,亮度\对比度”调整图片。要求学生结合色彩平衡知识解决一下三个问题。
问题(1):移动色相滑杆时,对话框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题(2):图片中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问题(3):可不可以只改变花儿的颜色,而不改变叶子的颜色呢?
(引出色谱、色相、饱和度、明度的含义)
2、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3、教师总结
根据操作步骤,独立完成规定任务,并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五、为照片增添色彩特效
1、演示为一张照片添加色彩特效。让学生再次体验色彩调整命令的好处。
3、布置任务四:上网找自己喜欢的图片,给图片添加色彩特效
4、巡视指导
动手实践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作品展示与互评
1、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作品。
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作品互评。选出优秀的三张图片。
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使学生通过互评,学习他人的长处,并认识自身存在的缺点。
四、教师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以表扬。
修改作品,并做好保存。
通过鼓励,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设计
《图像的色彩调整》
哈122中学信息技术组
乔 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