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逸夫中学电子备课本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物理
姓名 郑红涛
2015-2016 学年 第一 学期
八 年级 物理 科教学设计
课 题
熔化和凝固
课 时
一课时
主备教师
李海清
研讨时间
10.11
执行教师
郑红涛
上课时间
10.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具使用
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法选择
学生实验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思考
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有关熔化和凝固的自然现象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
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学生分组实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学生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2、熔化和凝固:
固体 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 熔化 体融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77表,记住冰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可
可
学生实验
记录数据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分析问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梳理机械运动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固体 晶体 同一物质 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索物理规律的活动中来。自己根据图像说出不同固体熔化时的特点;自己通过看熔点表分析物理规律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