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104、105页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中绘制折线统计图。 2、 使学生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比较,体会分析、整理数据的合理性,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对数据做出科学预测和正确判断。 3. 比较统计数据的不同特点,思考选择哪种统计图分析数据更合适。教学重点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中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教学模式: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一、 导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科技吗?你们都知道哪些科技比赛? 你们知道机器人大赛吗?(介绍青少年机器人
2、大赛的情况。).这是我们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根据这一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为了更清楚的呈现每年的数据,我们用已经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组成和优点?组成:名称,横轴,纵轴,每一年的参赛队伍的多少。优点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3、用你的手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大家这样的统计图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二、 学1、 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2)认识、比较折线统计图,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对数据做出科学预测和正确判断。2、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3、同学们,如果我们只想分析参赛队伍的数据变化情况,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课件动态演示。)(1)先自学课本105页内容,然后学生独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收集学生资源。三 议1、(1)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参赛队伍的数据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预测2013年参赛队伍可能会是多少?为什么?(3)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是什么?.汇报交流:(1) 折线统计图能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 尽管从折线的变化情况看,2007年参赛队伍有些下降,但总体来说从2006年到2012年呈上升趋势。所以2013年会更多。(3) 在方格图上描点、标数据、连线描点:描点更简洁。标数据:标数据更清楚。连线:
4、用折线连接各点更能表现出变化情况。注意:0点不连,只能连接所有的数据。2、对比两种统计图,分析各自特点现在我们学习了两种统计图,请同学们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折线统计图既可以看到它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到 它的整体变化趋势,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越长,说明增减越 大,也可以看出每一年的数量多少)如果想分析学校每个年级人数的多少,选择哪个统计图? 想了解学校近几年的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应选择哪一种统计图?四 练基础练1. 第105页“做一做”。2. 王越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如下图。1(1)王越家旅行共行了( )千米。(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小时,途中休息了( )小时。(3)不算休息,王越家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二 提高练哪一场比上一场增加的多? 哪一场比上一场增加的少?你是如何看出的?2、 拓展练1. 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 )时小毛巾的重量最重,大约是( )克。2.从( )到( ),小毛巾重量的变化幅度最大。3、 12时,小胖又进行了测量,小毛巾的重量约为60克,请你补完这张折线统计图。4、 从( )起,小毛巾的重量几乎不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