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年级科学第四周备课.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622516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第四周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第四周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第四周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第四周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科学第四周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标引导案设计老师张平兰 审核人刘鹏执教老师执教时间课型新授序号7 学习内容第七课 土壤里有什么学习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学会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做实验记录 。重点难点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能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板书设计第七课 土壤里有什么固体(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液体和气体组成。执教教师修改案课前预习学生交流课前采集土壤样本学习活动情况,教后反思教师引导、点拨案(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课前采集土壤样本

2、学习活动情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土壤资料,利用感官直接观察发现土壤的成分。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资料,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见解,丰富自身的相关知识认识。进而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习利用感官进行初步观察发现土壤的成分。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学会利用工具观察,如放大镜;将土壤中发现的东西进行分类并主动做好记录等。教师指导学生小组汇报交流观察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指导学生认真相互倾听,相互补充借鉴,以此完善自己的发现。2.教师指导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过探究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对学生大胆独

3、特的创新设计思想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在此基础上出示关于研究土壤成分实验方法资料和实验材料,指导学生通过相关实验方。己的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进一步指导学生认真相互倾听,相互补充借鉴,并对获得的知识给予整理、分析、概括,形成自己对土壤成分的认识。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言的基础上简要概括,使学生明确认识土壤的组成:固体(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液体和气体组成。三、拓展延伸: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提出探究活动主题:“观察校园里的土壤”,进一步搜集、查阅有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并进行整理,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想。 学生讨论并根据所提问题自主

4、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土壤的成分教师指导并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在小组学习中,指导学生加强合作学习、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并主动做好发现记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有关土壤资料,并利用感官直接观察发现土壤的成分。学生积极讨论并交流相关资料,认真倾听他人见解,学习、丰富相关知识。进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学习,利用感官进行初步观察发现土壤的成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学习活动,学会利用工具细心观察,并将土壤中发现的东西进行分类、做好记录。学生小组汇报交流观察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认真倾听,相互补充借鉴,以此完善自己的发现。法资料的学习与自己的实验设计结合,并不断完善,形成自教师指导并积极

5、参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在小组学习中,指导学生加强合作学习、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并主动做好发现记录。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 1、土壤是由(空气、沙、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构成的。每立方米土壤中的生物数比地球上的人口数还多。1、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静止后土壤分两层,(下层颗粒较大是沙子,上层颗粒较小是黏土)。3、用滴管取上层清夜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加热,水滴干后玻璃片上有(脏)的痕迹,说明土壤里有(溶于水的

6、物质),例如盐类。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 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用火烧,冒烟有气味,烧过后土壤变干。 颜色变浅,说明土壤里有(水分和腐殖质)。目标引导案设计老师张平兰 审核人刘鹏执教老师执教时间课型练习序号8 学习内容第八课 土壤的种类学习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学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学生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重点难点学会根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在保水、渗水及透气性能方面的不同,进而知道土壤的种类。板书设计土壤的种类砂质土;含沙量较多 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沙和土

7、含量适中执教教师修改案课前预习教后反思教师引导、点拨案(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积极了解学生平日玩“土”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教师课前采集的含沙较多的土壤进行小制作游戏,使学生主动发现桌上现有的土壤无法捏成团,进而思考、猜测原因,进而使学生认识发现土壤有不同的种类,激发学生好奇心,研究土壤种类不同的学习愿望。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认识各种不同的种类土壤的特点。教师引导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土壤不同特点,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学习活动来研究证明。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筛网、放大镜、滴管、烧杯、底部带孔

8、的饮料瓶等实验学习活动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提示学生要学会用对比方法进行观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观察,积极鼓励学生想到的好方法。教师参与学生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示,如探究土壤保水性时充分考虑土壤的量、水量一致、倒水的时间要一致。认真主动做好实验观察记录。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探究实验学习结果,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土壤的种类不同。2.教师指导学生对土壤进行分类, 三、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一未标号土壤样本,提出问题:“我这里还有一种土壤,是在我们周围采集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知道它是从哪里来吗?它还有哪些特点?”学生利用感官观察发现

9、课前采集土壤标本的特点,并积极交流发现。教师参与学生观察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摸等方式。观察颜色、颗粒大小、气味等),进行比较研究,并认真倾听他人的发现结果,从而认识发现:“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是不一的 。学生自由选择标准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1、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是(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是黏质土;(砂和黏土含量适中)的是壤土。2、三类土壤特点:(砂质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能差。 (黏质土)保水性能好但透气性差。(壤土)透气性能好保水性能也好。 3、我国的土壤种类及分布:分布面积较

10、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 黑土 ,华北地区的 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其中,(黑土)和(褐土) 的天然肥力较高 。(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因为它有深厚的腐殖质层,一般在70厘米左右,最后的可达1米以上。 4、在土壤的渗水性室验中:不同土壤的量一样,水量一样,要同时向漏斗里倒水。2、含有(砂)较多的土壤比较松散,含有(黏土)较多的土壤比较紧密。 3、沙质土中的空气(多),黏质土中的空气(少),壤土中的空气(适中)。 目标引导案设计老师张平兰审核人刘鹏执教老师执教时间课型新授序号9学习内容第九课 土壤与植物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

11、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 重点难点学生学习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的学习活动。板书设计第九课 土壤与植物执教教师修改案课前预习提出问题构想假说实验设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后反思教师引导、点拨案(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直接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用?”与学生讨论,了解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二、学习新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认识土壤对植

12、物生长的影响。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并积极进行大胆猜想。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通过倾听他人搜集的资料,初步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教师出示种植在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不同土质相同的植物,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积极思考“相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构想实验设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与小组同学积极讨论,使实验方案不断完善。三、拓展延伸: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设计在课后给予动手实施,继续搜集有关土壤与植物生长相关知识,延伸课后学习活动。教师进一步指

13、导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体系, 极进行大胆猜想。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通过倾听他人搜集的资料,初步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教师出示种植在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不同土质相同的植物,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积极思考“相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构想假说实验设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与小组同学积极讨论,使实验方案不断完学生与教师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讨论,交流课前搜集资料学习情况,激发自身学习兴趣,了解本课学习活动内容。 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设计实

14、验方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1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1、)为植物提供根系的生长环境,为其保温、保湿,同时还辅助根部对植株的(固定)作用。(2、)是很好的“储藏室”。通过根向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学成分。(3)、土壤中还有大量的其他生物,如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为无机物,为植物的生提供营养;无脊椎动物能够通过其生理作用达到翻土的目的,增大空气含量。同时蚯蚓的粪便又能为植物提供直接营养。2、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也会不同3、不同土壤对同一种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1、)相同的条件是什么?都

15、放在阳光下;浇同样多的水植物相同(2)、不同的条件是什么?土壤不同实验现象 :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最好。实验结论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土壤:壤土类土壤。 目标引导案设计老师张平兰审核人刘鹏执教老师执教时间课型新授序号10学习内容第十课 保护土壤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地方法。 2.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想法。重点难点学生制作岩石标本,认识常见岩石基本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板书设计第十课 保护土壤保持水土执教教师修改案课前预习学生对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相关资料的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后反思教师引导、点

16、拨案(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三)巩固应用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拓展活动:1、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土壤小报。(1)小组讨论

17、交流(2)汇报交流: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保护土壤的措施。如:尽量不用塑料袋,买饭用饭袋、买菜用菜篮子、买米用米袋,减少白色污染;成立环保宣传小组,在校园内宣传,到社会上宣传,到家庭中宣传;承包公共绿地,多植树造林,做“护绿小队”队员;等等。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

18、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一、土壤现状1、日趋严重的草场沙化 2、土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4、城市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是土壤恶化(1)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仅为(0.001)平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同时,我国非农业用地还在每年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的人口压力将越来越大。(2)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如沙漠、隔壁、石裸岩、冰川以及永久积雪区。(3)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如涝洼地、

19、山地、盐碱地、水土流失、红壤低产地等。二、我国每年土壤流失约(50)亿吨以上。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很严重,每年被冲刷走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4000万吨化肥。三、1、(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减少水土流失、 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1)草可以不让土流出来。(2)草可以保护土壤。(3)花草树木可以保护土 壤。(4)植物可以保护土壤水土流失的对比试验目标引导案设计老师张平兰审核人刘鹏执教老师执教时间课型新授序号11学习内容第十一课 认识光学习目标1.能对光的传播方式做出假设性解释;知道要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知道光的实现传播现象是可以通过实验重复验证的 2.尊重光的传播试验中的证据,

20、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重点难点 认识光源,指导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板书设计第十一课 认识光光沿直线传播我们将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执教教师修改案课前预习理解光源的概念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教后反思教师引导、点拨案(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一、 导入 让学生猜想: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变的这样绚丽多彩?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提出问题:哪些地方有光?1、引导学生交流活动。2、对光的分类:自然光/人造光/生物光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选了这六种光?它们有什么代表性?3、理解光源的概念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同学们刚才的举例很好。

21、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类能发光的物体:天体发光,如太阳、星球;生物体发光,如萤火虫;还有靠电能发光的,如电灯等。我们将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小结:使学生知道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的区别;了解生物光源、热光源、冷光源的概念。活动二:哪些地方用到光引导学生把交流的内容、归类、整理。小结:灯光不仅仅能照明,还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要使用不同的光源。有的地方适合热的光源;有的地方需要采用冷光源等等。活动三:光沿着什么路线传播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 学生

22、交流学生交流哪些地方用到光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7、讨论:如果要使手蜡烛的光穿过三块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探究实验。9、实验说明了什么?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自由活动:1、做手影游戏。或观察一个物体的影子。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1、像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灯这样的发光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3、按来源给光源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天然光源)、(人造光源)。(生物光源)、 4、“小孔成像”说明

2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5、越来越多的灯饰在美化、点缀我们的生活,但灯光过多、过亮会产生光污染。目标引导案设计老师张平兰审核人刘鹏执教老师执教时间课型新授序号12学习内容第十二课 玩镜子学习目标1.能够用图画语言对不同种类镜子的成像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能设计实验探究多个平面镜汇聚太阳光后,会使温度升高的现象。 2.认识到生活中镜子的用途,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重点难点学生制作岩石标本,认识常见岩石基本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板书设计第十二课 玩镜子平面镜 凹透镜 凸透镜执教教师修改案课前预习交流,观察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成像

24、的特点你们有什么发现,设计观察方案。教后反思教师引导、点拨案(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导入:生活中哪些物品中有镜子?你搜集了哪些与本课探究有关的材料?活动一:玩各种各样的镜子讲述: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1、交流,观察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你们有什么发现,设计观察方案。2、开展观察活动,以表格为引导观察三种镜子的成像的现象,并做好记录。3、交流、整理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形成统一的认识。结论:凸透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透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三种镜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围不同,凸透镜反射的范围最大;凹透镜反射的范围最小;平面镜反射的范围居于凸

25、透镜和凹透镜之间;三种镜子所成的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有较大变化。活动二:我们一起做游戏1、提出问题:镜子反射的太阳会聚到一点,温度会怎样变化? 3、小组比赛,分别将阳光反射到各自的温度计上,一段时间后,看哪组温度计升温的快。结论:镜子反射的光会聚到一块后,温度会升高。阅读P35的资料卡 学生交流、回答。分组活动(1)学生进行假设与预测。(2)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填实验表格。(3)讨论交流结果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1、平面镜表面是平的,能(反光),镜中的像与镜外的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2、 室内装饰镜(平面镜)具有(成像)的特点,使室

26、内景物成像后,使人产生(空间扩大)的感觉。3、 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凸面镜)的表面是凸起的,具有(扩大观察范围)的作用。4、 医生戴的额镜、太阳灶(凹面镜)能把反射的光(聚集在一点),提高其亮度和温度。5、 在勺子的凹面看到的像是(上下颠倒缩小的)。凸面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目标引导案设计老师张平兰 审核人刘鹏执教老师执教时间课型新授序号13 学习内容 13课 筷子“折”了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并能解释一些生活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运用光的折射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出解释。 重点难点重、难

27、点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尝试逻辑推理,并进行总结归纳。板书设计 执教教师修改案课前预习百度搜索的有关“海市蜃楼”的图片及资料。教后反思教师引导、点拨案(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演一个魔术好不好?(将透明的杯子和硬币对学生展示,将硬币放在本子底部(外面),从侧面可以看到,倒入水后,硬币“消失”。)问:你们想不想解开这个魔术的秘密?引入课题:筷子“折”了课件出示(通过百度搜索到的有关图片)二、探究活动1、课件展示:温馨提示:实验前先检查你的实验器具是否完好,齐全。实验时注意操作安全,不要把水撒到外面。分组合作,小组长操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把一根筷子斜着

28、插入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筷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出示课件:筷子“折”了。猜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意图:即使学生讲不出什么也不要紧,为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准备)师,那么谁能尝试着画出光的传播路线图。(画不出来也没有关系,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光的传播路线)2、观察小实验:硬币“升高”师:将硬币放在杯子内底部,放好,恰好视线看不见为止,稳住不动,此时另一位同学倒水至杯子中,直到看到硬币,好像硬币“升高”了。出示课件:解释现象师:这两种视觉的错误,说明光线方向发生了变化,那从上述两次观察中,我们能不能找到共同点呢?(光都是穿过了两种透明物质)师:继续鼓励:想不想继续尝试?3、实验观察:用激光

29、笔斜射玻璃砖后看看光点会怎样变化?找两组组学生示范,教师指导。出示课件:光的折射的定义因为光在通过两种透明物质时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从而使我们看到一些本来看不到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光线发生改变造成的视觉错误。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共同提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4、联系生活: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让学生说,譬如:水变“深”了、鱼变“大”了、海市蜃楼、三日同辉等。百度搜索相关的图片。出示课件:渔民捕鱼可能有的现象学生根本讲不出来,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因为光在通过两种透明物质时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从而使我们看

30、到一些本来看不到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光线发生改变造成的视觉错误。都是由于光的折射。5、解释自然现象师:光的折射现象不但能造成假象,迷惑我们的眼睛,有时候还能在大自然中形成一些美丽的景象。出示百度搜索的有关“海市蜃楼”的图片及资料。三、拓展:师:魔术师经常利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表演。你能学会老师演的魔术吗?试一下吧!让学生在课堂上试一下这个魔术,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创造一个小魔术。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留在课下完成。学生实验活动:筷子“折”了。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设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让学生充分表达。让学生说说你看到的现象。这里要求学生尝试着自己画一画光传播路线图,然后,师出示光线传播图,简单明示即可。让学生发挥想像力,想一想这些现象应该怎样科学地解释。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 1、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 生活中的例子; 筷子“折”了、小河里的水变“深”了、鱼缸里的鱼变“大”了、窗外的大树“折”了;海市蜃楼、云海佛光、三日同辉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