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评价测试题一、基础(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弥漫 奢糜 鬼迷心窍 望风披靡B、着陆 琢磨 绰约多姿 真知灼见C、歼灭 信笺 挑拨离间 缄口不言D、怯懦 惬意 锲而不舍 提纲挈领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鞭挞 震撼 不容置疑 器宇轩昂B、拮据 隔阂 相形见绌 冥思遐想C、诘责 厄运 销声匿迹 重峦叠嶂D、安装 对峙 重蹈覆辙 趋之若骛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鸡声茅店月, 。(2)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3)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2、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抒发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的句子是 , 。 (5) ,载不动许多愁。(6)足蒸暑土气,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 )(4分)A、诚宜开张圣听 / 事不宜迟B、众妙毕备 / 前人之述备矣C、此诚不可与争锋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 香远益清,亭亭玉立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至题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一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就像 ,并不是非要到达 。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qin x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河流,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
3、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那样的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jng ci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qin x( ) jng ci( )、联系上下文,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2分)就像 ,并不是非要到达 。 、使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三个。(3分)抵达 起伏 琐碎 不胜其烦 弥足珍贵答: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至题。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请跟我来,我们一起登上青春的车,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
4、风景线。初三(1)班举行“青春随想”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边项目。、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崇拜的青年名人,并简要叙述他们的事迹。(2分) 答: 、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要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分)答: 、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总结性的发言。(3分) 二、阅读(4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1题。(一)(8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
5、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0、根据本文内容,选用文中恰当的语句填空。(2分)诸葛亮非常感激刘备在他“躬耕于南阳”,就“ ”。为报知遇之恩,诸葛亮在“后值倾覆”时“ ”。由于诸葛亮做事谨慎,所以刘备在驾崩时“ ”。刘备和蜀国的崛起与诸葛亮息息相关。11、出师表以情意切切使其文学价值厚重。请你仔细体会,谈谈全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
6、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下面问题: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4.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5.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14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
7、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产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 “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
8、难酬的无限感慨。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三)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
9、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
10、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
11、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12第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 什么?作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是因为什么?答: 13第段中作者列举了一系列事例所论证的观点是 第段末尾引用的笛卡尔和雨果的话属于 论据,这两句话所论证的观点是 。14根据全文内容,具体说说为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 答: (四)(8分)少时,一托盘托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盘肥羊,嫩,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这般整齐肴馔,齐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我虽是犯罪远流
12、到此,却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名迹,却无此等景致。”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栏畅饮,不觉沈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潜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13、。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来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数杯酒,不觉沈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 20、宋江的这一诗一词都是借以咏志之作。从他的诗词的内容透露出宋江的哪些情况?请结合
14、内容作合理的分析。(3分) 答: 21、宋江为什么会被刺到江州?浔阳楼事件后宋江的遭遇又是如何?请结合整部作品的内容作介绍。(5分)答: 三、二选一作文(50分)1.逆耳忠言助我行 2.材料作文:我剥开一个橘子,看到里面有许多小瓣。我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啊?”橘子说:“为了让更多的人品尝我啊!”我切开苹果,发现没有小瓣而是一个整体,我问它为什么没有小瓣。苹果说:“我为了完整地把自己 奉献出去啊!”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基础 1、D 2.D 3、略 4、B D 5、迁徙 精彩6、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地方才算完成使命7、长大了,才知
15、道琐碎的童年趣事弥足珍贵,才知道当年不胜其烦的父母唠叨价值连城,才知道经历起伏跌宕才能抵达事业的巅峰。8、周恩来。他从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因此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9、略二、阅读(一)9、略10、略11、流露了作者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表达忠诚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二)12精神 他们只拥有现实世界,缺少更为浩瀚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13人们从读书学做人(或“人们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或“读书加惠于人们的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道理(或理论) 读书可以使人向善避恶。14因为读书可以增广知识,陶冶精神,能使人不断追求崇高,情趣变得高尚。可以就第3、4段的第一句话谈,言之有理即可。(三)(四)20、出身、成长经历、杀人被发配、感叹自己目前的潦倒、反抗的意识。21、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被发配到江州。宋江在浔阳楼题的反诗被黄文炳发现了,结果报知蔡九知府,把宋江关进了大牢。由于梁山泊戴宗传假信被黄文炳识破,使宋江招来了杀头之祸。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救了宋江,杀了黄文炳一家,最后上梁山。附加题1、昔者/鲁人不能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2、D3、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4、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讽刺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