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烟囱、贮存冬粮、蹿了出来、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3、学习作者是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们一家喜欢松鼠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板书:松鼠)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有关松鼠的文章,你还记得吗?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2、松鼠是森林里的精灵,有一天它突然跑到我们家里来了,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板书
2、完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2、把上面这8件事概括成三件事,怎样概括呢?(板书:储存冬粮、晾晒蘑菇、垫窝过冬)7、看大屏幕,把这八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读一读,再齐读概括的三件事。三、交流探究,品评赏读。师:这只松鼠在我家做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可我们家人对这只松鼠非常宽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反映作者一家人喜欢松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理解。交流1、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生谈体会:从“惊人、从没碰掉”体会一只灵活的松鼠。) (面对松鼠的调皮捣蛋,我们一家没有埋怨,只有称
3、赞。) 2、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你从哪儿体会到我对松鼠的喜爱?(从动词体会:跳、蹭、咬 变红读读)“蹭”是什么意思?松鼠用哪个部位蹭我的哪个部位?你经常蹭的都是哪些人?小松鼠用小嘴蹭我,是因为什么?(松鼠与我的亲密;松鼠对我的信任;松鼠对我的喜爱;我对松鼠的喜爱;松鼠把我当亲人)在“咬”自前还有一个词:轻轻。这是传递什么信息呢?松鼠轻轻一咬,我就知道了,这叫(心有灵犀)。生活中,谁和谁会“心有灵犀”呢?指名读,读出这种感觉。师:一个“蹭”、一个“咬”,让我们看到了小松鼠把我当作他最亲近的人,松鼠的一举一动,传递着彼此的信任、友好和喜爱。
4、(让我们读出我对松鼠的喜爱吧。齐感情朗读)刚才,我们是抓什么来体会我对松鼠的喜爱的?(板书:动作)3、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面对爸爸的冤枉,面对一星期不许吃糖,今天我终于找到了元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我却说 (指导朗读)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从哪些词体会到爸爸对松鼠的喜爱?(哈哈大笑、咱们家的、咱们、不甘落后)爸爸认为“我”偷了方糖,对我是怎样的态度?爸爸知道是松鼠偷的,他又是怎样的态度呢?(非但没有责怪,而
5、且还是哈哈大笑。宽容)师:从爸爸的笑声与话语中,我们听懂了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爸爸对松鼠的宽容,甚至是溺爱。师:同学们,一个哈哈大笑,两个咱们,一个不甘落后就把爸爸对松鼠的喜爱表露无疑,用朗读来读出这种感觉。(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我们又是怎样来体会爸爸对松鼠的喜爱的呢?(板书:语言)4、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我们心里空落落的。这句话是写 (我们全家的)从哪儿看出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空落落)“空落落”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少了些什么,很失落)师: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到,一家人心里是空落落的,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指导朗读。齐读句子,读出惆怅之情。5、小练笔
6、: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始终没有看到这个小精灵的身影,家人都会有怎样的反应呢?没有了松鼠的满屋乱跑,奶奶说 ;没有了松鼠的上蹿下跳,爸爸说 ;没有了松鼠的撒娇,我说 。 交流,师:看谁能走进我们全家人的心里,说出我们全家人的心里话。我有一点儿不明白,同学们都能写得这么好,作者为什么用一个“空落落”戛然而止呢?(留下想象的空间)师:是的,没有了松鼠的踪影,我们全家心里(空落落的)。在我们眼里,它不仅仅是一只松鼠,俨然成了我们家的一份子了!它不见了,我们是多么舍不得啊!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读懂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的?(板书: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四、拓展续编 推荐读物1、续编故事:那只可爱的小松鼠因为它的天性还会做出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他们的家人是如何对待的呢?请仿照课文联系你养小动物的经历写一件吧!2、推荐读物: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主人公名叫蒂皮,法国人,从小与身为摄影师的父母在非洲生活,拥有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朋友,大到大象,小到蚱蜢。文章讲述了她们一家与野生动物相处的故事。动物与人的奇缘讲述了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在这里,人与动物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更令人感叹的是,在关键时刻,人和动物能够互相保护,甚至豁出性命进行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