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时 计 划备课时间:( ) 星期( ) 教出时间( ) 星期( ) 总第( )课时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导入: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二、互动新授(一)明确行、列的意义1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
3、、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位置等)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二)认识数对1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2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第一个数表示第几
4、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1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王艳、赵雪等)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2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四)应用知识1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2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吗?说一说,并思考有什么发现。(1)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2)引导学生明确: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相同,
5、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3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4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座等。三、巩固拓展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生2: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之外,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还要注意,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作业: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2题。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教材P20例2及练习五第3、4、6题。
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生: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复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谁来说一说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2导入:(出示如下示意图)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可数对的知识,
7、先来看下面的示意图,你们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的位置吗?熊猫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大门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的位置。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20页“动物园示意图”。(1)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比较它和刚才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2)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行,从下往上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图上的数字表明行和列的起点均为O。(3)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方格图,问:你能用数对表
8、示出大门的位置吗?指生回答:大门(3,O)。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场馆的位置。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大象馆(1,4)猴山(2,2) 大门(3,O) 熊猫馆(3,5)海洋馆(6,4)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O,3)、狮虎山(4,3)。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引导学生回答:飞禽馆(1,1)是在第一列第一行,猩猩馆是(1,3)在最左边一列第3行,狮虎山是(4,3)在第四列第三行。3拓展延伸。(l)引导学生分别观察飞禽馆、大象馆以及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图中的位置和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引导
9、学生说出:大象馆和飞禽馆在同一列,它们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同一行,它们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师小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2)质疑:如果用(x ,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小组交流,并指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只能确定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但不能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使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4找生活中的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例子吗?小组讨论交流,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十字绣、围棋棋谱等。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
10、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的。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说。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1: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生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作业:P2122练习五第3、4、6题。位置练习五教学内容:教材P2223练习五第5、7、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这一单元同学们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谁来用数对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呢?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用数对怎样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全班交流。2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5题。(l)介绍国际象棋棋盘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国际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32个深色和32个浅色方格交替排列组成,每边8个方格
12、。8排垂直的格子称为“直线”,8排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同色格组成的角角相触的各地称为“斜线”。(2)引导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与我们学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里的“列”是由字母组成的。)(3)让学生说一说各棋子现在的位置如何表示?再做一做。2出示教材第23页第7题。(1)根据要求做一做,然后思考: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3)追问:平移后需要画出几个图形?(2个)注意
13、提醒学生是“分别”平移,不是连续平移。3出示教材第23页第8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一个格子的长和宽各表示100米。),再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指名回答(1)题:邮局所在的位置可以用(1,7)表示。它在学校以北700m,再往东lOOm处。三、拓展延伸1结合教材第23页“生活中的数学”,讲解围棋棋盘及地球上的经纬线与数对的联系,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数对有联系?(如电影院座位、象棋等)2 出示字母表: A B C D EF G H I JK L M N OP Q R S TU V
14、W X Y字母“Q”的位置在第2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2,2)。请根据以上信息填空。(l)字母M、D、J、S的位置可以分别用( , )、( , )、( , )和( , )表示。(2)某字母的位置可以用数对(1,2)表示,其中数字1表示( ),数字2表示( )。请你在图中圈出这个字母。【易错点剖析】在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先表示列再表示行,这一知识点学生容易出错;另外在确定第几行第几列时,也容易数错。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归纳点评】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行与列,明白了确定行与列的规则,巩固了数对的知识。3下图是一个
15、公园的平面图1熊猫馆的位置在( , ),白鹤馆的位置在( , )。2老虎馆的位置在(2,3),在图上标出老虎馆。3从老虎馆到白鹤馆,要向( )走( )格,再向( )走( )格。【易错点剖析】在方格上确定数对的位置时,要看清楚行和列的开始。本题中行与列都是从0开始的。学生在做题时对于0总是忽略,直接从最左边一列为第一列。【归纳点评】在方格纸上,表示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O,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O,1,26,其中的“O”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四、全课小结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怎样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本
16、课练习你还有哪些收获?作业: 按下列要求做题。1先写出三角形各个点的位置。2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5个单位,画出图形,再写出平移后图形A1B1c1顶点的位置。3画出把三角形ABC沿B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AB C。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及练习六第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理解
17、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方法:利用知识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005= 57648= 83232=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不够商1,O占位。二、创设情境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身体可棒呢!(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18、。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思路分析 平均每周跑?千米计划4周应跑22.42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22.44。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出这道算式的被除数是小数。3揭题:那么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三、互动新授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组织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各种算法:生1:22.4km=22400m,224004=5600m5600m=5.
19、6km。22.44=5.6。生2: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生3: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2师引导学生思想讨论: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小组交流后汇报:先把被除数22.4扩大10倍,转化成2244=56,所得的商再缩小到原来的,所以22.44=5.6。3引导用竖式计算:如果不转化成整数除法,直接用22.44,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让几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根据学生竖式,演示(见板书设计竖式):根据学生的竖式追问:24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24表示24个0.1,再用24个0.1除以4就是6个0.l,
20、所以要在5的后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4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5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四、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练习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教师要注意学生处理商中小数点的情况,学生在写商时可能会漏掉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位
21、置。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算式,集体订正。提问: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和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的处理问题。3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2、5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反馈)作业:教材第26页第1、2、3题。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教学内容:教材P25例2、例3及练习六第5、7、8、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
22、数的两种特殊情况。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的验算知识迁移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养成学生及时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难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中的两种特殊情况。教学方法:利用教材情境,结合学生例l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归纳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如下题目)竖式计算下列各题:62.73= 29.421=2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
23、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二、互动新授(一)教学例2。1情境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热爱运动的学生,王鹏。看,在他的带动下爷爷也要开始锻炼身体了。(出示教材第25页例2)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28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2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2816,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完成第一步,被除数末尾有余数12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在12的后面添上O看成120个十分之一再除。教师提问: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
24、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它的依据是小数末尾添上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由于被除数28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见图1):3追问:现在除完了吗?为什么?(因为还有余数,所以还没有除完。)引导学生利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将8的后面添上O看成80个百分之一,再除以16。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算式(见图2):师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要在余数的后面添O继续除。使学生知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4引导总结
25、: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谁能说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说一说,并出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二)教学例3。1(出示教材第25页例3)王鹏每周计划跑5.6km,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生独立列式:5.67提问:观察这道算式与学习的例l、例2有什么不同?(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不够商1)3追问:不够商1怎么办?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总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也就
26、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O来占位。引导:现在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56个十分之一,再除以7够不够除?商应该写在哪里?引导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教师板演,完成算式(见图3):4验算。这道题怎样验算呢?想一想整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能不能把这种验算方法应用到小数除法上来?学生独自试一试,再小组交流讨论。集体汇报:用乘法验算,即0.87=5.6。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1)题。并说一说当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怎么办?(添O继续除)2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观察算式及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个位上就不够商1,这样的除法
27、得到的商都比1小。3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1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1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引导归纳:(1)整数部分不够除,商O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2)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要在后面添O继续除。2师:谁能完整地总结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作业:教材第2728页练习六第5、7、8题。小数除法
28、练习六教学内容:教材P2627练习六第4、6、9、10、1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会运用小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的正确率。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知识的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现学习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难点: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质疑引导,演示讲解;练习体验,理解分
29、析,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教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口算。1.64= 0.497= 3.819= 9.66=5.117= 3.55= 14.412= 7.619=教师出示算式,让学生口算回答。3列竖式计算,并用乘法验算。50.75= 0.9165= 1848=教师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集体订正。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6题。(1)组织学生算一算,改一改。(2)让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并指出题目中竖式计算错误的原因。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3)指名汇报
30、。学生汇报可能会指出:第一个式子的小数点没有对齐,第二个式子商的小数点后遗漏了一个0。2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题。提问: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被除数小于除数的情况下,商比1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0题。(1)出示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0题。(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3)这是一个单价、数量、总价的问题,先求出总钱数也就是总价,价,单价就可以通过“单价=总价数量”的式子得到。三、巩固拓展1利用画图法解决差倍问题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来的数增加了38.7,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学生阅读题,初步理解题意。提问:想
31、一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什么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把一个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实际上现在的数就比原来的数增加了(10-1)倍(如下图所示),求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原来的数的(10-1)倍38.7原来的数:扩大后的数:规范解答:10-1=9 38.79=4.3答:这个小数原来是4.3.教师小结:已知两数的差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差倍问题,解决差倍问题时,关键是找到两个数和的差与较小的数的位数关系。2即时练习: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减少了3.69.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学习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
32、获?作业:教材第2627页练习六第4、11题。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1)教学内容:教材P28例4及练习七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把除数除法化成整数的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1接龙游戏。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学生:喜欢!教师
33、: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好吗?(出示四组下面这样的题目进行接龙游戏)(1) 0.78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 )。(2) 9.38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 )。(3) 6.73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 )。(4) 0.023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 )。(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2心算,判断出下面各式的商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27090= 279=教师:你们真棒,能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就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学习。(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引入新课。教师出示教材第28页例4的情境图。教师:从图画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4、奶奶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图画,可能会说出:(1)奶奶编一个“中国结”要用0.85m丝绳;(2)这里有7.65 m丝绳;(3)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2教师:要求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应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7.650.85= (个)教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该如何计算,然后组织汇报。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7 . 6 50. 8 5扩大到它的100倍7 . 6 50. 8 5扩大到它的100倍7 . 6 57 6 5 00. 8 59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板书边讲解:被
35、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它的100倍,使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5学生独立计算,并相互检查。教师强调:采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把被除数和除数乘100,在竖式中把小数点和没有用的0画去。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28页“做一做”。先组织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再在练习本上进行练习,教师指3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一填。0.120.03=( )3 0.280.07=( )70.010.16=( )16 0.314( )=31.418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订正。3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68.6 m,是第二根绳的3.5倍。第二根绳长多少米?(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2
36、)学生列式并计算,小组内交流并订正。四、课后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作业: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1、3题。一个小数除以小数(2)教学内容:教材P29例5及练习七第2、4、6第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注意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归纳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除。教学方法:讲解法。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
37、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对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师现在就来考考大家。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4.681.2=( )12 2.380.34=( )( )5.20.32=( )32 1610.46=( )( )指定一个小组学生轮流回答。教师: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那同学们可以总结一下这些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吗?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向商不变性质的知识点靠拢,并回忆商不变的性质的具体内容)教师:既然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那我们现在就更进一步地来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2)二、探索新知1教学第29页例5
38、。(1)教师出示第29页例5:12.60.28-(2)组织学生尝试计算,然后指名汇报。学生计算时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结果: a b 4.51 2 .61 1 2 1 4 0 1 4 0 00.28 4.51 2 .6 01 1 2 1 4 0 1 4 0 00.28(3)教师:你们认为哪一个计算是正确的?说说你的理由。组织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并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应同时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O”补足,再计算。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错误的计算擦掉。2归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教师:一个数除以小数应怎样计算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
39、交流,归纳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一看,二移,三算)学生在教材第29页填空。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29页“做一做”第2题。(1)教师出示第2题。组织学生观察计算过程,判断计算得对不对,错在哪里,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指名回答问题。(3)教师:正确的计算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己算一算吧!学生在练习本上重新计算这些题。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4题。(1)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很快算出来吗?学生练习,然后汇报结果。
40、(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2组算式,使学生明确: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多少,商就乘以多少;除数乘以多少,商就除以多少(O除外)。3列竖式计算。6210.003= 72 80.56= 5.040.012= 2.70.75=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4小明帮李奶奶买西红柿,每千克2.98元,付给售货员阿姨20元,找回5.1元。他买了多少千克西红柿?指名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能不能灵活地运用呢?作业: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2、6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练习七教学内容:教材P3031练习七第2、51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和巩固一个数除以
41、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巩固和加深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探究在小数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教学方法:指导练习法。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运算,那我们现在就来检验一下。
42、1谁能说一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2列竖式计算。57.60.12= 4.85O-25= 0.270.75= 25.60.32=指名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指导练习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7题。(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2)根据所填表格,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被除数、除数与商的有关规律。(3)组织学生汇报。(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商不变。)2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5题。(1)学生理解题意,获知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分别是一个“苹果冠
43、军”的质量是1.67 kg,而一个普通的苹果的质量是0.25 kg。(2)提问:你能根据题目已知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提示:首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考查重点是小数除法,而这两个课时的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小数,所以提出的这个数学题目要与“一个数除以小数”这个主题相关。(4)学生:这个“苹果冠军”的质量是这个普通苹果的多少倍?(5)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根据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知识加以解决。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0题。(1)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2)教师:要怎么比较两个家庭每月节约的费用?引导学生理解:要求出两个家庭每个月平均节约的费用,就要知道一定时期内的节水费用,再运用“单价=总价数量”求出两个家庭
44、每月的节约费用。本题要注意的信息是两个家庭的节水时间不一样,一个是半年,一个是一个季度。(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8题。(1)指名学生读题,审清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全班集体订正。2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9题。提示:先计算出每道算式的商,再与被除数比较,最后观察除数的物点,看看有什么规律。(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2)小组讨论发现的规律,归纳出统一的结论。(当被除数不等于0时,若除数等于1,则商等于被除数;若除数小于1,则商大于被除数;若除数大于1,则商小于被除数。)3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11题。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订正。四、自我检测1列竖式计算1.280.16= 57.040.023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