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pdf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605605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 0 0 4 年 8 月第 l l 卷第4期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李 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北京 1 o o o 3 4)专家论坛 摘要】简述近年逐渐认识到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自然本质、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特 征,以及相关的病理鉴别诊断等内容。关键词】肌纤维母细胞;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W H O分类 中图分类号】R 7 3 o 2 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7 一 s o 9 6(2 o o 4)o 4 一 O 2 O 9 0 2 l 概述 炎性肌 纤维母细胞肿 瘤(咖)由肿瘤性肌 纤维 母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细 胞组成,新的 WH 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归为纤 维母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中间性、少数可转 移类。关于 I M T病变的本质,长期以来存在较大 争论,目前在一些方面已经达成共识。1 1 一大类特定病变 目前认为该类疾病在炎性 反应、硬化和细胞丰富程度上有不同,但具有相同的 临床病理学特征,为同类病变。1 2 肿瘤性病变I M T作为真性肿瘤(而非假瘤)的证据有:病变较大、呈不连续性生长,具有局部侵 袭性,有的甚至引起死亡;细胞遗传学发现克隆I生 异 常和染色体非整倍体等。儿童患者常有肿瘤细胞 2 p 2 2 l2 4克隆性细胞基因重排 J,融合基因涉及疏 水性肌蛋白 N端和 A u(基 因C 端。使该位点 A u(受体酪氨酸(ty m s i n e)酶基 因活化,其产物 A L K激 酶过表达和活性增加,该活化机制与问变性大细胞 淋巴瘤相同。另外少数患者表现为 1 2号染色体重 排,靶位累及 mI G A 2基因。1 3 恶性程度 大病例组研 究表明其具有局部侵 袭和较高的复发率,腹腔和腹膜后病变较其他部位 者更具侵袭性 3 l。另外 M e i s 和 E n z e n g e r 报道 2 7 例中有 3 例转移至肺和脑。1 4 肿瘤细胞来源于肌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 胞是纤维结缔组织除纤维母细胞外的另一细胞成 分,具有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形态特征。2 0 世纪7 O 年代由G a b b ia n i 首先描述存在于肉芽组织,之后在损伤修复、肿瘤样增生和肿瘤反应成分中均 有发现。免疫组化有 v型(表达 v im e n t in),V A D型(表达 v im e n t in、S M A、d e s m i n)、V A型和 V D型等不同 表型,与引起增生的原因有关 5。I M T过去采用的名称有浆细胞 肉芽肿、浆细胞 假瘤、炎性假 瘤、炎性肌纤维组织细胞增生、大网膜一 肠系膜黏液样错构瘤等。目前炎性假瘤则广义指具 有不同性质和病原学的病变家族,其中主要有 4大 类:下生殖 一泌尿系特发性手术后修复性病变、分枝 杆茵感染继发病变、E B V感染相关的滤泡树突细胞 肿瘤(肝、脾)和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j。I M T的病因学目前仍然不清,近年有报道检测 出H V 8 D N A、I L-6 和 c y c l in D 1 过表达;另有报道发 生于 瘤治疗后。2 临床特征 I M T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平均年龄 l O岁,中 位年龄 9岁,也可发生在成年人,女性略多见。发生 于软组织和内脏器官,可位于全身各处,最常见的部 位为肺、大网膜和肠系膜,大网膜是除肺以外最多发 部位,报道占肺外I M T的4 3 3 J。其他部位包括软 组织、纵隔、胃肠、胰腺、生殖道、口腔、乳腺、神经、骨 和 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取决于发病部位。常见主诉为肿块、发热、体重下降和疼痛。影像学常呈不均质分叶状 实性肿块,可有钙化。3 病理学特征 3 1 巨检呈孤立包裹性或 多结节分叶状坚实肿 块,切面灰黄 色,编织状或黏液样。少数可见 出血、坏死 和 钙 化。大 小 范 围 2 2 0 c m,大 多为 5 1 0 c m 7 l。3 2 组织病理学主要细胞成分为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和炎细胞,呈 3 种基本组织学形式 1。3 2 1 在富于血管的水肿黏液样背景中,松散分布 着肥胖或梭形的肌纤维母细胞和浆细胞、淋 巴细胞 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图 1)。该形式组织学 维普资讯 http:/ 2 l 0 J D i a g P a t h o l,A ll 8 t 2 0 O 4,V o 1 1 1,N o 4 上似肉芽肿、结节性筋膜炎或其他反应性病变。3 2 2 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密集成束;炎细胞弥漫 浸润。浆细胞或淋 巴细胞聚集,似纤维瘤病、纤维组 织细胞瘤。甚至平滑肌肿瘤(图 2)。上述 2种类型 均可见到具有泡状核、嗜酸性核仁和丰富双嗜性胞 质的节细胞样肌纤维母细胞。3 2 3 肿瘤胶原化 明显。细胞成分少。炎细胞 少,可 有钙化和骨化,似瘢痕或硬化型纤维瘤病。肿瘤恶性转化时,细胞呈高度异型,卵圆形泡状 核,核仁明显。不等量核分裂象。甚至不典型性核分 裂象。另外反复复发者细胞可呈圆形组织细胞样。3 3 免疫组化 1】所有 I M T肿瘤细胞胞质v i m e n t i n 均呈弥漫强 阳性;肌 源性抗 体 S M A和 M S A局 灶或 弥漫阳性:d e s m i n多数病例可呈阳性。m y o g lo b i n 常阴 性;略 1 3病例 c y t o k e r a ti n可有局灶 阳性;S 1 0 0、C D 1 1 7常 阴性。5 0 病例 A L K(a n a p l a s t i c l y m p h o m a k i n e a s e)胞质阳性。与 F I S H发现重排一致。主要见于 儿童。3 4 超微结构 呈肌纤维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分 化特征。梭形细胞有发育不好的高尔基器、丰富的 粗面内质网和细胞外胶原,有些胞质 内有细丝和密 体 4 鉴别诊断 4 1 胃肠道炎症性纤雏性肿瘤病变 4 1 1 炎性 纤维性 息肉是发 生于 胃、小肠黏膜下孤 立性息肉。组织学上表现星形细胞分布于黏液样间 质背景中。伴有反应性血管和炎细胞。尤其是嗜酸性 粒细胞。4 1 2 富于炎细胞的胃肠 自主神经肿瘤,光镜、电 镜和免疫组化表现神经分化特征。4 2 纤雏硬化性病变 包括硬化性纵隔炎、特化性 腹膜后纤维化和其他纤维瘤病等。这些病变常发生 于老年患者。肿块常边界不清,瘢痕状。较之典型的 I M T具有更明显的硬化。4 3 其他纤维炎症性病变 包括继发性黄色肉芽 肿性炎和不典型性分枝杆菌引起的假瘤等。可根据 临床病理特征鉴别。4 4 与炎性纤雏肉瘤的关系 长期以来视两者为 同一种疾病类型。或代表细胞异型程度的变化谱。性 质尚无定论。两者在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上相似。尤 其 I M T有较 明显 的细胞异型 时鉴别 困难。We is s 等 J 赞同将两者归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类。5 预后因素 肺外 I M T复发率为2 5。能否切除干净与是否 局限或多结节性有关;转移率 5。仅凭组织学难 以预测是否复发或恶性转化。异型性、节细胞样细 胞、T P 5 3 表达和非整倍体染色体的综合分析有助于 确定肿瘤的侵袭潜能。治疗原则上采用外科手术。少数病例对激素和 抗炎药物有反应。(本文图 1,2 见插页第 5 5页)参考文献:l 1 j F l e t c h e r C D M,U n t il K K,M e r t e n s F W o r l d H e a l t I I(n i m e l m-s i fi c a t i o n 0 f n I mm P a t h o l o a n d g l t i c s 0 f n I mm 0 f s alt ti s s u e a n d b o n e【Mj L y o n:I A R CP r e s s,2 O O 2 4 8 1 0 6 【2 j G fi ff m C A,H a w k i n s A L。D v o r a k C,d a R e c u mm t i n v o l v e m e n t 0 f 2 p 2 3 in in fl a m m a t o r y m y e fi b m b l a s t i c t l l ll m J C a n c e r R e s,1 9 9 9,5 9(1 2):2 7 7 62 7 8 0 3 C o i l l C,M,W a t t e r s o n J,P r i e s t 1 R,a 。E 卿l I l 附埔 r y I舶砌岫 m y e 1b r o b l a s t i c t u n(i n t l a m m a t o r y B l d 0 t Im l o r):a c l l n i c o p m h d c a n d i m n n d fi s t o c h e m i c a l s l I l d y 0 f 8 4 c J A m J S u r g P a t h o l,1 9 9 5,1 9(8):8 5 9 8 7 2 【4 M e i s J M,E n z i n g e r F M 1 n t l a m m a t o r y m m H 0 f t h e m e s e n t e t y a n d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u r n:atumo r c l o s e l y s i r r s d mi n g mn 蝴y p 自 t wo r J A m J S l|I g P a t h o l,1 9 9 1,1 5(1 2):1 1 4 6 1 1 5 6 5 S k a l l i O,S c h u r c h W,S e e r T,d a M y d md d a s t s f r o m d i v e r s e p a t h o l o g i c s e t t i n g s a l e h e t e i nt h e iro tmt e n t 0 f a c t i ni s dc n n s a n d in t e a t e fi l a m e n t p r o t e J L a b I n v e s t,1 9 8 9,6 O(2):2 7 5 2 8 5 1 6 C h a n J K C In fl a m m a t o r y p 日 d i t II l l m:a fl Ii Iy 0 f le s i o n s 0 f d i v e r s e n a tu r e a n d e t i o l o g i e s J j A d v A n a t P a t h o l,1 9 9 6,3:1 5 6 7 We i s s S W,G o l d b lu m J R E n z i n t a n dWe i s s s o f t ti s s u e t u m M 4t I I e d1 e u i s:M0 s b y,2 0 01 3 8 3 收稿1 3 期,2 0 0 4 一 O l 一1 2 维普资讯 http:/ 乏 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正文见2 0 9 页)I 1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梭形肿瘤细胞散布于黏液样纤维血管间质和炎细胞背景中(图采自参考文献 1】)I 2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梭形肿瘤细胞密集增生,背景淋巴、浆细胞等炎细胞弥漫浸润(图采自参考文献 1】)邑 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正文 见2 1 1 页)l 1 全片着色,一抗浓度过大,上皮和间质全着色 图 2 “阴阳脸 着色,试剂未覆盖全部组织。胃肠道I;q 质瘤,3 1 1 7染色 图 3 灶片状着色,裱片时组织与玻片之问残留气泡 图 4 细胞质着色,由内源性生物素所致。肾细 癌,上皮细胞质内颗粒状阳性信号,抗原修复后未做内源性生物素封闭,未加任何一抗 S P法 肢曼氏迭宫绦虫 l 例(正文见2 1 7 页)1 囊性组织,囊壁为纤维脂肪结构,呈非特异性炎 图2 虫体表面凹凸不平,由粉染的角质膜包绕,内有疏松的 维组织及纤细 的平滑肌 成分 图 3 虫体 内可见蓝色圆形或卵圆形 的石灰(钙化)小体 一5 5 维普资讯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化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