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药师2 0 0 9 年第1 2 卷第1 期C h i n aP h a r m a c i s t2 0 0 9,V 0 1 1 2N o 1注射用炎琥宁与3 1 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综述徐春丽丁丽萍郑志昌(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贵阳5 5 0 0 0 4)关键词注射用炎琥宁;配伍;稳定性;综述中图分类号:R 9 4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8-0 4 9 X(2 0 0 9)0 1-0 1 1 7-0 3炎琥宁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且疗效较好的抗病毒药物,常用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卜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单纯性疱疹感染等治疗。由于炎琥宁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并常常与抗菌药联合用药,易发生相互作用,故本文收集万方数据库1 9 9 4 2 0 0 7 年收录的注射用炎琥宁与3 1 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文献报道资料,供临床联合用药时参考。1注射用炎琥宁与8 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1 I 与5 葡萄糖注射液(G S)、1 0 葡萄糖注射液(G S)、0 9 氯化钠注射液(N S)、复方醋酸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准确称取炎琥宁4 0 r a g。置5 0 m l 量瓶中,分别用5 种输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分别于0,0 5,1,2,4,6,8,2 4 h,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 H、微粒、含昔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各配伍液外观、p H、微粒、含量在0,0 5,1,2,4 h 时无明显变化,在6,8,2 4 h 时,随着时间的延长。配伍液中的微粒数逐渐增多,外观渐显浑浊,百分含量略下降,在不同时间内各配伍液的最大吸收峰无位移,紫外波谱形状无改变2 1。1 2 与5 G S、1 0 G 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 N S)、N S、含糖平衡液配伍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注射用炎琥宁(8 0m g)2 支分别溶于5 0 0 m l 上述5 种输液中,在2 5 和3 7 下,分别于0,1,2,4,6,8,1 2 h,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 H、含董的变化,结果各配伍液外观、p H、含量在配伍后1 2 h 内无明显变化H 1。1 3与5 G S、5 G N S、N S、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模拟临床用药浓度,精密称取炎琥宁约8 0 r a g,置1 0 0 m l量瓶中,分别加入4 种输液至刻度,摇匀,置2 5,3 7 恒温水浴中,分别于0,1,2,4,6 h,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 H、含量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各配伍液外观、p H、含量无明显变化,紫外吸收光谱无改变H j l。2 注射用炎琥宁与1 5 种抗菌药配伍的稳定性2 1 与注射用青霉素、头孢唑林钠、盐酸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注射液配伍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炎琥宁0 3 9 溶于5 G S5 0 0 m l 中备用。分别取青霉素1 6 0 万u、头孢唑林钠0 5 9、盐酸林可霉素0 3 9、庆大霉素4 万u、卡那霉素0 5 9 于1 0 0m l 量瓶中加入上述混合液至刻度,摇匀,室温放置0,2,4,6,8 h,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 H、含量的变化,结果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在配伍后出现乳白色沉淀、胶冻状物和结晶;其它配伍液外观、p H、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炎琥宁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存在配伍禁忌;而与青霉素、头孢唑林钠、盐酸林可霉素配伍后室温放置综L,z R 8 h 各配伍液稳定,临床可在配后8 h 内使用J。2 2与注射用头孢硫脒、头孢替唑、头孢唑肟配伍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取适量的N s 将炎琥宁0 2 9、头孢硫脒2 9、头孢替唑2 9、头孢唑肟2 9 分别溶解完全,加入N S2 5 0m l 中配成配伍液,摇匀,置2 5 恒温水浴中,分别于0,1,2,4 h,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 H、微粒、含量及吸收曲线的变化,结果各配伍液外观、p H、含量无明显变化,紫外吸收光谱无改变,微粒数符合中国药典)2 0 0 5 版输液规定要求J。2 3 与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注射液配伍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注射用炎琥宁0 2 9 和上述药品用适量N S 充分溶解,取7 个试管各加入5 m l 炎琥宁溶液,然后分别加入卜述药品的溶解液,摇匀,在室温F 于0,1,2,4,6 h,考察配伍液的外)!I l、p H、含鼍的变化,结果炎琥宁与头孢曲松钠的配伍液外观、p H、含量无明显变化;而炎琥宁与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混合后,立即出现白色混浊,1m i l l 后出现白色絮状物,白色沉淀,6 h 后仍为白色沉淀,表明注射用炎琥宁与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存在配伍禁忌”1。2 4 炎琥宁氯化钠注射液与甲璜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连续静脉输入炎琥宁氯化钠注射液与甲璜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时,在奠菲氏滴管内立即出现混浊,并有淡黄色絮状沉淀产生,立即更换,更换下来的输液器静止放置8 h,白色沉淀仍未消失J。2 5 与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配伍取酒石酸吉他霉素一支2 0 万U,用1 0 G S 分别配制成l m l 含5 0,2 5,5,2 5 m g。取注射用炎琥宁一支8 0m g,用1 0 G S 分别配成l I I l l 含2 0,1 0,5,2 5 r n g。将两种溶液从高浓度至低浓度相互配伍,按1:1、1:4、4:l 容积比得到5 种不同浓度的试液,编号为A l、A 2、A 3、A 4、A 5,结果A l、A 2 均立即出现白色混浊,A 3 略混浊,A 4、A 5 清亮。放置I h 后,A 1 内有乳白色凝块沉在卜面,A 2 内有白色小凝块,A 3 有微细小颗粒,A 4、A 5 不变。表明注射用炎琥宁与白霉素存在配伍禁忌,若必须联合用药,建议两者的配制浓度不能超过A 4 浓度(2 5 m g m l。1 酒石酸吉他霉素l m l;2 5m g m l“炎琥宁4 m 1)引。2 6 与洛美沙星注射液配伍洛美沙星0 2 9 加入G N S2 5 0 m l 中静滴,续用炎琥宁1 6 0m g 加入1 0 G S2 5 0 m l 中静滴,在莫菲氏滴管内刚有炎琥宁注射液2 m l 时,立即致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症,两者可能存在配伍禁忌。2 7 与注射用奥硝唑配伍将注射用炎琥宁3 2 0m g 加入5 G S2 5 0 m l 中静滴,续矿矿7万方数据w w w z g y s o r g综述用奥硝唑0 5 9 加入N Sl O O m l 中静滴,两者刚接触,莫菲氏滴管内立即出现白色浑浊。另取两者各5 m l 混合,立即出现白色混浊物1,表明:者存在配伍禁忌。3 注射用炎琥宁与维生素配伍的稳定性3 1 与注射用维生素C 配伍将注射用炎琥宁6 0 0n a g 加入N sl O O m l 中静滴,续用注射用维生素c3 9 加入N S I O O m l 中静滴,两者刚接触。在莫菲氏滴管内立即出现白色絮状物,随后输液管被堵塞引。另有文献报道妯1,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维生素C0 5 9 置于1 0 0m l 量瓶中加入混合液(炎琥宁0 3 9 溶于5 0 0 r a l5 G S注射液)至刻度,摇匀,窒温放置0,2,4,6,8 h,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 H、含量的变化,结果配伍液外观、p H、含量无明显变化。3 2 与维生素民注射液配伍3 3 1 临床中联合用药,在配制过程中,用适量N S 溶解炎琥宁,在加入维生素B 6 注射液后,立即出现白色混浊,静置3 m i n 后,出现团块絮状物,l O m i n 后。无变化引。3 3 2 静脉滴注5 G S2 5 0 m l 内加入炎琥宁8 0m g 与维生素B。2 0 0n a g 后市即出现混浊,加热后无变化。另将炎琥宁8 0m g 与维生素B。2 0 0m g 分别单独加入5 G S2 5 0 m l,再从两种溶液中各抽取1 5I n l 先后注入输液器内,立即出现混浊,白色沉淀致5 号半头皮静脉针阻塞【l 引。3 3 3 将炎琥宁8 0m g 用N s 溶解后与维生素风注射液1 0 0m g,直接抽入一副注射器内,立即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约2 3 m i n 后即变为胶冻样透明凝聚物,放置l O h 以上无变化。另将稀释后的炎琥宁8 0m g 与维生素B 6 注射液1 0 0m g先后注入l O O m lN S 中,寺即出现白色清淡絮状物,放置l O h以E 无变化,摇动后旱油珠样悬浮物,久置又还原为白色清淡絮状物“。3 3 4 将炎琥宁8 0m g 与维生素B。1 0 0m g 分别用1 0 G S配成l m l 含2 0,1 0,5,1 6 r a g 与l m l 含5 0,2 5,1 2 5,1 m g 溶液,分别从高浓度至低浓度相瓦配伍,容积比为1:1,得到4种不同浓度的试液,编号依次为A l、A 2、A 3、A 4,结果A 1、A 2立即凝固,半小时后白色浑浊液内有乳白色凝块,放置2 4 h不变。A 3 寺即变为乳白色混浊,半小时后白色浑浊液内有淡云絮状凝块,放置2 4 h 不变。A 4 为白色浑浊,2 h 后清亮液内有微细小颗粒,放置2 4 h 不变“。3 3 5 设立A、B、C 3 组,A 组取1 0 0m g 维生素B 6 注射液,加入到5 G S2 5 0 m l 中;B 组将灭菌注射用水5 m l 溶解4 0 0r a g 炎琥宁后,加入到5 G S2 5 0 m l 中;C 组在B 组方法上再加入1 0 0n a g 维生素B 6 注射液。观察2 4 h。A、B 两组始终保持澄清溶液。C 组在l m i n 左右,即出现了丝状透明结晶,且越来越多,经反复振摇、水浴加热,结晶无变化1。3 3 6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维生素B 60 1 9 置于1 0 0m l量瓶中加入混合液(炎琥宁0 3 9 溶于5 0 0 r a l5 G S 注射液)至刻度,摇匀,事温放置0,2,4,6,8 h,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 H、含量的变化,结果配伍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胶冻状物和结晶扣J。3 3 7 按照临床儿科常用剂量,取维生素B 6 注射液(p H3 2)加入到注射用炎琥宁与2 5 0 m lG S 的配伍液(p H 6 0 2)和2 5 0 m lN S 的配伍液(p H 6 2 0)中,观察两种配伍液的外观及p H,结果维生素B。注射液加入后使炎琥宁与G S 或N S 的7 矿艿配伍液出现浑浊,p H 明显下降,为4 6 l。将浑浊液用0 1 m o lm l“N a O H 液调节p H 至5 2 以 时,溶液变澄清,再用0 1t o o l m l。1 H C L 液调节p H 至4 7 以下时,沉淀复生成,说明产生沉淀与配伍液p H 的变化有关。另取注射用炎琥宁8 0 m g加N S2 5 0 m l 溶解,用0 1 m o l m l。H C L 液调节全不同p H(5 9 1、4 6 7、3 8 7、3 0 0),观察外观并测含昔,结果当溶液p H 至4 7 以下时,炎琥宁能析出大鼍沉淀。含量迅速降低(1 0 0,9 5,5 2 2,3 0 3)。另取N S2 5 0 m l 加入维生素B 6 注射液1 0 0m g,调节至不同酸碱度,在p H 3 8 1 1 时溶液仍澄清无变化o”j。大量实验证明注射用炎琥宁与维生素B 6 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与配伍浓度无关,n i 与配伍后p H 的变化相关。因为炎琥宁为1 4 一脱羟一1 1,1 2 一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9 一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为强碱弱酸性盐,而维牛素B 6 为6 一甲基-5 一羟基3,4 一吡啶二甲醇盐酸盐,为强酸弱碱性盐,当炎琥r 输液与其混合后使p H 降低,致使炎琥宁的钾钠盐变成游离体,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产生浑浊1 8,1 9 。4注射用炎琥宁与其他药品配伍的稳定性4 1与氨茶碱注射液配伍模拟临床用药浓度,精密称取炎琥宁3 2 r a g,精密茸取氨茶碱2 O m l 置5 0 m l 量瓶中,用N S 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窒温不避光条件卜放置,于0,0 5,1,2,4,6,8,2 4 h,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 H、微粒、含量的变化,结果4 h 内配伍液外观、p H、微粒、含鼍均无明显变化;6 h 时微粒明显增加,配伍液旱黄色,炎琥宁含量明显下降唧J。4 2 与甲氧氯普胺注射液配伍当静脉输注炎琥宁溶液接触到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时,在莫菲氏滴管及输液管内直即出现混浊现象。另分别取炎琥宁与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各2 m l,注入透明无菌试管中,随即出现白色混浊现象,摇晃后乳白色溶液变成透明澄清黄色溶液,静置3 0 m i n 后,溶液不变色而呈胶胨状,2 4 h 无变化嵋“。4 3 与硫普罗宁注射液配伍连续静脉输注5 G S 或N s2 5 0 m l 加炎琥宁4 0 0m g,5 G s 或N S2 5 0 m l 加硫普罗宁0 4 9,经接触,莫菲氏滴管内即出现白色混浊悬液,凋换2 种药物输入顺序,结果相同。另分别取炎琥宁与硫普罗宁注射液各2 m l,注入一个透明无菌试管中,随即出现白色混浊现象,摇晃后乳白色溶液变成透明澄清黄色溶液,静置3 0 m i n 后,溶液不变色而呈胶胨状,2 4 h 无变化拉“。4 4 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伍用葡萄糖酸钙l O m l 加入1 0 G S 中静脉滴注,续用注射用炎琥宁5 1 0m g 加入N S 中静脉滴注,一经接触,莫菲氏滴管内立即出现乳白色甚至絮状混浊。另取注射用炎琥宁用1 0 G S 依次稀释得含量(g)为0 0 5、l、2、5 的试液。取葡萄糖酸钙用1 0 G S 按容积比1:5、1:1 0、1:4 0、1:8 0 稀释。将不同浓度的上述溶液两两混合,观察配伍液外观。结果各配伍液均产生乳白色混浊J。4 5 与痰热清注射液配伍将注射用炎琥宁用1 0 C S 稀释成2 0m g I I l l。1 与痰热清注射液各1 m l 相瓦混合后,不混浊,无凝集,外观无明显变化。万方数据中国药师2 0 0 9 年第1 2 卷第1 期C h i n aP h a r m a c i s l2 0 0 9,V 0 1 1 2N o 1参考文献l 曹海l J I,何鹏彬,杨丽珠2 8 8 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分析 J 药物漉行病学杂志。2 0 0 6。1 5(1):2 6-2 72 张汉利,魏友霞,罗俊,等炎琥宁注射液在小同输液中的稳定性 J 医药导报,2 0 0 4,2 3(9):6 9 23 杨保注射用炎琥宁与5 种常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 0 0 5,5(1 0):7 7 2 7 7 34 张晓伟。邵珠民,吕冬梅注射用炎琥宁与几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 0 0 4,2 4(9):5 7 75 蒋建伟注射用炎琥宁L j 常用输液及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与禁忌 J 现代医药卫生。2 0 0 6。2 2(1 0):1 5 6 56 杨辉,刘玲玲注射用炎琥宁与I l 缶床常用抗生素、维牛素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J 中医药导报,2 0 0 6。1 2(1 2):6 9-8 07 甘斌,曾伟灵,卢存生炎琥宁注射液与三种抗菌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J 山西中医,2 0 0 7 2 3(2):7 0-7 28 唐朝焕甲璜酸帕珠沙星与炎琥宁存在配伍禁忌 J 医疗装备。2 0 0 7,5:3 79 崔桂英,刘婷注射用白霉素与痰热清、炎琥宁之间的配伍蔡忌 J 社区医学杂志,2 0 0 6,4(1 2):2 1-2 2l O 李杰,陈敏炎琥宁致过敏忭休克 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 0 0 5,4:3 0 0l I 冯志劳注射用炎琥宁0 奥硝唑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 0 0 7,7(1 7):4 0 2 91 2 赖丽芳,李静懿炎琥宁与维西粉剂存在配伍禁忌 J 护理学杂志,2 0 0 4,纳洛酮国内临床新用途1 9(5):3 31 3 秦伟,秦曼炎琥宁与维乍索B 6 存在配伍蔡忌 J】护理研究,2 0 0 4,1 8(4):6 3 41 4 朱冬梅,邢翠萍,卢亚琼炎琥宁与维乍索B 6 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 临床护理杂志,2 0 0 6。5(4):5 41 5 陈俊炎琥宁与维牛素B 6 存在配伍反应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 0 0 4,2 0(5):2 4 31 6 崔桂英,演军炎琥宁与维生索B 6 存在配伍禁忌 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 0 0 7。9(7):1 2 11 7 任鸣伟炎琥宁与维生索B 6 注射液存在物理性配伍禁忌 J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 0 0 6,4:6 7l s 韦曦,崔杰,潘威,等几种静脉输液在输液器中混合时的理化变化 J 中国新药杂志,2 0 0 6,1 5(2 3):2 0 5 2-2 0 5 41 9 艾东方中药注射剂与维牛素B 6 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J 中国药师,2 0 0 7 1 0(8):4 52 0 张汉利,石静,魏友霞,等炎琥宁注射液与氨茶碱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J 医药导报2 0 0 4,2 3(1 2):9 6 1 9 6 22 1 王菊梅,王玉红注射用炎琥宁与胃复安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J 护理宾践与研究2 0 0 6。3(6):8 92 2 崔英矩炎琥宁与丁舒存在配伍禁忌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 0 0 6,2 2(9):4 62 3 徐晓琴炎琥宁与葡萄糖酸钙不恰当配伍状态分析 J 山西医药杂志,2 0 0 5 3 4(9):7 3 8(2 0 0 8-0 4-0 1 收稿)邓芳1徐凌1许群芬2(1 涪陵区中心医院药剂科重庆涪陵4 0 8 0 0 0;2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药剂科)关键词纳洛酮;临床应用;新用途中图分类号:R 9 7 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 1 0 0 8 0 4 9 X(2 0 0 9)0 1-0 1 1 9-0 3纳洛酮具有拮抗内源性阿片样肽和某些中枢麻醉镇痛药的作用。脂溶性好,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能迅速与内源性阿片受体结合,起竞争性拮抗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内源性阿片肽,特别是B 一内啡肽可能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调节物质,对呼吸、心血管等生理功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参与了昏迷、颅脑损伤、休克、急性药物及酒精中毒等应激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而其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且取得满意疗效。现综述如下: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 1 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正明,脑梗死急性期的脑脊液内B-内啡肽明显增高,能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盐酸纳洛酮在脑缺血情况下,町提高灌注压,逆转内源性吗啡的继发性损害。李金庚报道纳洛酮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将脑梗死患者6 4 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 2 例。治疗组给予纳洛酮1 6 m g 加A o 9 氯化钠注射液2 0 0 m l,i v d,q d,对照组给予脑复素2 0 m l,i v dq d,均连用2 周。其他常规用药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 5)明显高于对照组(5 0)。1 2 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窀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小儿智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本病脑脊液中1 3 一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紊乱,导致心率减慢,呼吸减弱,呼吸暂停与通气不足,而致低氧血症。低氧血症进一步刺激内啡肽释放,抑制呼吸。纳洛酮是吗啡受体拮抗药,可有效地拮抗B 内啡肽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孙金萍B 1 对5 2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 1 m g(k g d)“静滴,总有效率9 4 2 3。江英1等对中、重度新牛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及对乳酸血气分析的影响,同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纳洛酮静滴,连用3 d。结果对呼吸衰竭、循环不良、胃肠紊乱、肾功能及乳酸血症的影响,疗效显著。因此,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尽早加用纳洛酮治疗。1 3 预防中枢应激性溃疡出血韩大正等【4 3 研究表明:应激性溃疡出血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机制可能是在应激原作用下,下丘脑分泌B 内啡肽增多,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多,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促进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同时,p 一内啡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三磷酸腺:苷向环磷腺苷转化减少,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之间平衡失调,后者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使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胃黏膜缺血、缺氧而引起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或溃疡。纳洛酮通过抑制B-内作者简介:邓芳。女。主管药师,主要从事医院药学工作。T e l:1 3 1 1 4 0 3 8 0 2 3通讯作者:许群芬。主管药师,主要从事医院药学I:作。T e l:(0 2 8)8 8 1 8 7 9 9 2矿矿 9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