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 年级 语文 科备课记录表备 课内 容孙权劝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主备者备课主备:段自恒 上课:2017-06-15备课过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流利的翻译课文。3.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认识学习的重要性。4.能恰当的评价文中人物形象。上课者修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教学主要方法:1朗读法: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等,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2比较阅读: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自读质
2、疑,合作释疑: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提出其中的疑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同学们,上课之前先介绍一位大家童年的伙伴,他就是砸水缸,救同伴的司马光。司马光的砸水缸救同伴的故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长大。(课件展示:简介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常识。但他年青时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孙权多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只要会领兵打战就行了,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这次结果如何
3、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板书:孙权劝学)二、多次朗读:一读: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二读:读懂文意;三读:读出语气三、疏通文意: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故事大意,小组内理解不了的字或者句子做上记号;生提出疑问,全班内解决。四、分析课文。1. 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师相机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就学 鲁肃: 惊叹2. 抽读孙权劝学的内容,体会孙权的劝学艺术。(具体见课件)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定,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可以看出孙权对部下要求很严格,同时又对吕蒙寄予厚望,希望他学成之后能更好地辅佐自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前一句是反问语气,可以隐隐感觉出孙权对吕蒙找借口“辞
4、学”的责备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为吕蒙指明了学习的方法和目的。足见孙权对部下的关心。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前一句是反问语气。反驳了吕蒙“军中多务”的借口。后一句以自身为例,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行性。3孙权劝学可谓是语重心长。吕蒙收到的效果如何呢?请大家一齐读出来。(课件出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叹语气。鲁肃对吕蒙的才略大增既惊叹又赞许。(这一句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进步)吕蒙的回答也很有趣。(课件出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吕蒙对自己的进步感到自毫。吕蒙和鲁肃同朝为官,对话有调侃的意味。4分析总结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5、:孙权关心部下、耐心规劝;吕蒙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意见(知错能改,坦诚豪爽);鲁肃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爱才、敬才)五、拓展与提高1. 吕蒙能听取孙权的劝学,最终变得文武双拳,这固然是好事。然而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北宋神童方仲永,五岁能诗,但由于不注重后天学习,最张“泯然众人”的悲剧,让人痛心不已。吕蒙和方仲永虽一个在三国时期,一个在北宋,但我们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假设有一天,“吕蒙巧遇方仲永”,他们这间会有怎样的一段对话呢?请小组内为他们设计几句简短的对话,待会小组内推荐两句同学演示一下。2.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呢?从多个角度谈一谈。参考: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能学有所成。 虚心接爱别人善意的意见。 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