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99981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学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使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难点:则为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法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文,知道什么是古文吗?(古时候的人写的文章就是古代的文章了,古文也叫文言文,古文和我们现代学的现代文有很大区别。)2、学生交流在第二单元学过古人写的寓言故事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3、回忆归纳以前学习古

2、文的方法步骤:(1)熟读成诵。(2)理解文意。(3)明白道理。4、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教师板书课题,(学弈)学弈选自孟子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故事,但却蕴含着一个道理。5、简介作者孟子。6、课题质疑。(师引导学生梳理出关键问题:谁学下棋?怎样学?学得怎么样?)二、读通读顺课文 读之前引导学生说出朗读时需注意的要点:(1)读准字音。(2)注意朗读的节奏。(3)放慢点速度。 1、自读 2、同桌互读(正音、纠错)。3、指名读(师生评。主要针对字音、断句、设问句的语调评议)。4、教师范读(针对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师有针对性的范读。)5、生再练读(个别指导)。6

3、、教师提出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者”是什么意思?谁学下棋?)三、深入课文,感悟道理学生自由反复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弈秋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下棋的?他们学的怎么样?(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1、之是什么意思。这个人的学习态度怎么样?(专心致志)除了用专心致志外,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学习态度呢?(一心一意、全神贯注、聚精会神)2、同学们想一下,有了这样的学习态度,这棋肯定能学得怎样?(成功)3、另一个学生怎样学呢?(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第一个之是什么意思?(弈秋的教导)第二个呢?(天鹅)你们是怎样理解的?4、这个学生不好好学习,还想猎杀珍贵

4、动物,比起前一个人,这个人能不能学会?那他失败的原因如果也用成语来概括,你想到哪个成语?(一心二用,心神不定)5、我们对比着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他们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会怎么样呢?书上是怎么说?你能找到吗?(虽与之俱学.) 6、这里也有两个之,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7、真是奇怪,同是一个老师教学下棋,竟然会一个成功,一个失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作者是怎样分析的?(为是其智.)8、造成两人学习的结果不同,并不是他们智力存在着差别,而是?(学习态度不同)9、请大家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小结: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会一事无成。四、拓展延伸实际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谁愿意起来说说?板书设计: 学弈 态度 结果 前一人 专心致志 成功 后一人 三心二意 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