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书二、文明与野蛮相交织1、野蛮地占领-提问整体世界的形成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世界各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强大了,亚非拉国家更落后了。提问为什么不一样?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的掠夺海外殖民地,为什么他们要疯狂地侵略别人的国家?师:为了占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到19世纪末,将整个世界基本瓜分完毕,亚非拉国家则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遭受其奴役。让学生看1914年的一些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情况提问(1)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国家?是其本土面积的多少倍?(2)这些国家占有殖民地总面积是多少?是其本土面积的多少倍?师:
2、从表中不难看出,这些在工业革命中首先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海外的殖民侵略是疯狂的,它们都占有着本国面积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殖民地。它们控制和奴役着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所以人们称其为帝国主义国家。其中,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因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更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头号殖民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被英国、法国、德国等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板书瓜分世界承转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是建立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基础之上的。殖民地为帝国主义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变得更加强大。板书2、无耻地掠夺对印
3、度由于印度是遭受西方侵略比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世纪40年代被英国完全征服,所以以印度为例来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耻掠夺。师:同时印度也是遭受殖民侵略最严重的亚洲国家之一。19世纪中期,英国占据了印度大约2/3的土地,同时还控制着未占领地方的王公贵族。提问为什么英国的产品能在印度畅销呢?师:由于英国工业产品价格低廉,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印度传统的手工业迅速破产,手工业者大量失业。学生看书。师生小结:其实殖民者还在印度大肆掠夺各种原材料和其他财富,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榨取了约十亿英磅的财富。那么印度的贫穷是可想而知的了。中国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1840年1945间,资本主义国
4、家对中国掠夺的财富,辛丑条约当时清政府赔偿4。5亿两白银,结果连本带息拿走了9。8亿两白银。1901年中国仅有4。5亿人,平均每人要偿还2两白银。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明拿暗抢就更多了。所以我们说亚非拉国家贫穷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掠夺的结果。看图6-29 殖民者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及对印度人民所受的压迫-承转当然帝国主义国家在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掠夺的同时也把近代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到了这些国家。板书3、近代工业文明的传播师:比如,一位即将离开印度的英国总督说他在任期间发动了“三种巨大的社会改良引擎铁路、统一邮政和电报”,而这些都反映了工业文明在印度的传播。让男生读阅读卡,看图6-28提问当然西方
5、文明也在中国传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国外知名品牌有哪些?学生发言。师:像那些洋快餐,西装、同学们的文具用品等打着外国的商标But made in china。外国人用商标这个无形资产,赚中国人的钱,我们出人、出钱、出原料,才赚别人几个美元,外国人要拿几倍、几十倍的美元,人家是老板,我们是打工仔,受人剥削、压迫、奴役。希望同学们要争气,好好学习,为自己积累知识财富,积攒无形资产,争当number one,同时学好英语,赚世界各国的钱。把填充图册拿出来,做题。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是工业革命的成果,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了新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
6、,给人们这样的感觉地球变小了!整体世界形成的具体表现主要为经济、交通、人口、文化、体育等领域。西欧的工业文明在这一时期的广泛扩散,造成了世界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同时对亚非拉各国的野蛮掠夺破坏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这些国家是坐以待毙还是奋勇抗击呢?下一节课我们再研讨这个问题。板书设计 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一、地球变小了1、工业革命使整体世界最终形成2、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表现(1)经济 (2)交通(3)人口(4)文化(5)体育3、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时间:20世纪初二、文明与野蛮相互交织1、野蛮地占领瓜分世界2、无耻地掠夺对印度3、近代工业文明的传播教后感经过练习反馈发现学生对本
7、课知识掌握情况良好。对难点已能理解,如整体世界的形成是建立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基础上的;整体世界的形成既给落后国家带来工业文明,使它们逐渐融入到整体世界中,同时这些国家也遭到野蛮的殖民侵略,社会经济破坏十分严重等。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介绍了中国近代史上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中华民族备受西方列强欺凌,在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过程中,面对着救亡图存和民族振兴的双重任务。屈辱的岁月教材内容:教材选取三个重大事件:一是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二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三是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阅读卡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与老教材不同,新教
8、材侧重于介绍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和后果,通过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大踏步”地勾勒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历史,揭示了中国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历程,诠释工业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强烈冲击。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依据课标准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重点及难点是根据条约内容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建议:案例1:鸦片的危害。l 读读,说说鸦片的危害民谣的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毒品问题又
9、是现实问题,学生能联系实际,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民谣炮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案例2:禁烟运动。l 辩论:要不要严禁鸦片。辩论双方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也可以是学生与老师。一方为严禁派,一方为弛禁派。学生由于不了解当时社会情况,从生活经验出发,一般主张严禁鸦片,与老师的对阵,更挑起学生的战斗热情,增加知识,又培养能力。严禁派主要从鸦片的危害阐明立场,弛禁派则提出“变通办理”的主张,针对走私,提出“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即让鸦片贸易合法化,使贿
10、赂变成国家税收;针对身体伤害,提出嗜烟者都是“游惰无志、不足轻重之辈”,除“文武员弁士子兵丁”以外,可听任民间吸食;针对银元外流,提出“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案例3:中英双方关于战争名称的不同提法。l 读漫画英国用武力强迫中国购买鸦片及材料,说明中英双方为什么对战争名称有不同提法。课文中只介绍中英双方关于战争名称的不同说法,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通过漫画和材料,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分析中感受英国列强的强盗逻辑,并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1840年2月,英国下议院以9票之差通过了对华开战议案。内务大臣罗素如此表明开战目的:“为商务监督及女王陛下的臣民所忍受的暴行与虐待要求赔偿
11、,为英国商人们在恐吓与暴力之下所受到的损失要求赔偿,为英国商人们的人身和财产获得保证,使今后免受暴虐与残忍的待遇,并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之下经商”。许多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著作力图证明,英国当时对中国作战不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而是为了要求在“平等”地位上进行正常的贸易。案例4: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l 讨论:南京条约的影响(结合地图)。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不平等条约,关键是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影响。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可用讨论方式,以集体力量解决问题。教师作适当指导,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提出问题,步步深入。问题如“中国丧失了哪些方面的主权”、“哪些条
12、款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你认为哪一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大”、“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你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现在哪里”。案例5: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l 比较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对南京条约的分析,学生学会了分析条约内容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学中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案例6: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l 读漫画和条约内容,比较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阅读卡介绍了辛丑条约的内容,它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都是近代中国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但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有很大的不同,漫画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条约的影响。这样,对中国一步一步陷入半殖
13、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悲壮的抗争教材内容:教材主要是介绍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的顽强抵抗和英勇斗争。本部分虽然篇幅较少,但却浓缩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典型事例,其中既有清朝官兵抗战,如鸦片战争选取了关天培壮烈殉国的感人故事和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官兵壮烈牺牲的事迹;也有普通百姓抗战,如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割占台湾的斗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本目旨在学习和宏扬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搜集资料,并以多种形式展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课程标准64 要求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
14、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因此把教学难点放在分析为什么中国人民的抗争却不能赢来战争的胜利。教学建议:案例1:侵略者的暴行。l 读漫画、资料,说明它们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它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中?侵略者的暴行,书本并未直接提及,可以说与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无直接关系,但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通过漫画和侵略国的知名人士对本国侵略行为的谴责,更能激起学生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情感,并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
15、,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谴责案例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l 假如我们身处那个年代,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我们希望我们扮演怎样的角色?战地记者、军官、战士、普通百姓、文弱书生这一设问似乎与本课内容无直接关系,但身临其境考虑民族危亡,并用这样一种自然实在地表述形式,肯定要比问“你身处那个年代,你怎样挽救民族危亡”更贴近初中学生,更能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l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参考网址:
16、中国历史博物馆、中青网史海泛舟、中国文物信息网、陕西历史博物馆),并以各种形式展示,如时事报道(查找当时有哪些报纸)、诗词朗诵(可英雄诗词、可自已创作)、影视片断、漫画、故事精彩片断对白等。活动可根据学生情况,形式多样,也可单一形式,注意突出官兵及广大人民、大陆及台湾人民的斗争,并点出这些斗争使列强灭亡中国的野心不能得逞。这样,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并通过活动施展才华,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以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大目标有机融合。案例3: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l 读漫画,古今联系,关注现实。两岸关系不容乐观,时事教育不可忽视。教师展
17、示当前讽刺台独的政治漫画,结合课文插图,古今联系,从漫画和图片中思考当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强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原则,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案例4: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l 阅读课文,查找资料,分析中国战败原因(假如道光皇帝信任并重用林则徐,鸦片战争中国有无可能取胜?读中日两国海军实力对比的数据资料,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教材关于两次侵华战争的讲述侧重于背景及结果影响,而对战争失败原因未作具体介绍。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一定背景资料。查找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筛选、综合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来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
18、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教师就这一问题的解答作一些指导,如指导学生从国际、国内两个因素,全面分析;客观地分析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要清楚在战争中清朝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劣势?这些优势是否可以抵消全部的劣势?发挥这些优势必须具有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等等。这样,通过失败原因的解答,学生自然感受到工业文明带给中国的强烈冲击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l 阅读背景资料,讨论中国战败原因。如果学生查找资料有难度,可由老师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供学生讨论。如关于军备,政府搜刮民脂民膏,可是该用钱的地方却永远没钱。以武器装备为例,清军尚处于冷热兵器混用时代,只有精锐部队能够装备火
19、器,而这些火器绝大多数是明朝时期仿造西方的“鸟枪”,比英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二百余年。由于军费短缺,克扣成风,有些鸟枪甚至是康熙初年制造的,已经用了一百五六十年。清朝的财政严重入不敷出,乾隆晚年之奢靡浪费达到惊人的地步。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尔。不此之务,即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林则徐致友人信中语,
20、引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841年4月16日,道光帝根据前方主帅奕经的请求,调广西兵1000名增援浙江。6月29日,该部头起、二起共550人到达,后两起450名尚在途中。而英军此时已放弃宁波,攻陷乍浦、吴淞,正浩浩荡荡驶进长江!奕经连忙将该部再派往江苏。一直到战争结束,该部未参加任何战斗。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师夷长技以制夷 教材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在面对西方入侵的危机时,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危亡所作的努力。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典型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开明人士的思想和希望“自强求富”的洋务派的政治主张,在感受地主阶
21、级的爱国情感的同时,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拯救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危机。重点是洋务运动的内容,难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教学建议:案例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张。l 讲林则徐故事,阅读材料,比较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同前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林则徐是很多学生都有所了解的,可让学生来讲述林则徐的故事,一可增添课堂气氛;二可作为分析问题的背景材料。教学中应侧重分析变化的原因,从中感受到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请于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
22、,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法兰西、美利坚二国各来夷目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如钦天监夷官之例。而选闽、粤巧匠精兵以习之,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驭、攻击。计每艘中号者,不过二万金以内,计百艘不过二百万金。再以十万金造火轮舟十艘,以四十万金造配炮械,所费不过二百五十万,而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魏源海国图志卷二)案例2:洋务运动。l 你认为,外国列强有哪些是比我们先进的?如果你是地主阶级的开明一员,又会选择哪些来学习呢?从标题“师夷长技以制夷”入手来探讨“夷之长技”,并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作出选择。将学生的选择与魏源的海国图志作比较,这比单纯看
23、材料比不同更有趣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可能会从包括政治制度在内的先进的科技及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在选择中引导学生理解地主阶级的局限性,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l 阅读课文,找出关键词: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洋务派是否实现了他们的目标?洋务运动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新课程的目标。教材关于洋务运动从兴起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口号、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创办、新学堂的设立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这一历史事件形成较完整的概念;通过问题解答,学会从内容分析历史影响。l 阅读课文,
24、说说图片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厂、留美儿童、同文馆等。学生在阅读课文并应用相关信息解读丰富的图片信息,能发挥多媒体优势,增添学习趣味,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轮船招商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轮船凭借不平等条约给予的特权进入我国沿海沿江口岸,并垄断了中国江海的运输业。1872年(同治十一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晚清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1873年,招商局轮船“伊敦”号由上海首航香港,开辟了中国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同年,招商局开辟了至日本的中国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承担洋务军事工业运输,承揽漕粮兼揽商货。随后,收购了财力雄厚的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打破了
25、外资洋行垄断中国航运的格局,开中国企业收购外商企业之先河,成为中国民族航运业的象征。1885年(光绪十一年)经盛宣怀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理。1930年由国民政府改为国营后1932年归交通部从此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中国航运的机构。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30多年来,招商局从未间断过在港口、码头、仓储、运输等领域的投资与发展,逐步形成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独特优势,现代物流业已被确立为招商局的四大核心产业之一。今天的招商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成长为一个实力雄厚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在交通基建及物流、金融、地产及相关产业领域内有着
26、成熟的业务网络和市场经验,拥有总资产逾500亿港元。招商局总部位于香港,业务分布于香港、中国内地、东南亚等极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市场,被列为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在国际工商界有着广泛影响。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铁路、公路和民航的发展,使航运业也呈现萎缩状态。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
27、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张之洞要求架设电报的奏折)从维新到革命教材内容:教材介绍中国资产阶级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运动,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教学中要求学生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不同政治立场,理解资产阶级不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抉择的道理。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立场及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
28、响。教学建议:案例1:导课。l 看康有为和孙中山的图片,观察他们的不同。一个留辫子,着长袍;一个剃短发,着中山装。从着装革命引出在工业文明浪潮冲击下,中国两种观点立场的对立,从而引出由图中两位领袖领导的两次运动,即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案例2:维新派的政治主张。l 谈谈康有为为救亡所作的努力。阅读课文并结合课外知识谈历史人物,了解其主要贡献,感受其为救亡而奔走呼号的爱国心。l 阅读课文,组织辩论:我们怎样救中国?辩论双方为维新派和洋务派。学生对洋务派主张已有所了解,应指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比较双方思想观点的异同,并以辩论形式提高学习积极性。案例3: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影响。l 讨论:维新
29、派的主张在变法诏令中都提到了吗?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失败给我们哪些启示?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教材没有明确,通过讨论,培养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案例4: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l 读材料,用事实说明诞生于武昌起义前一周的国歌必将很快变挽歌。1911年10月4日,清廷谕令内阁,典礼院会同礼部各衙创作“国乐”,声称声词壮美,定为“国乐”(国歌)。其歌曰: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臬,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今译曰:保牢疆土,靠老天庇佑,百姓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象天不会坍下,象海不会枯干。案例5:
30、同盟会纲领和三民主义。 l 将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及有关论述连线。对学生而言,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是较难理解的,教学中不必深入展开。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学生容易从字面把民族主义理解成驱逐帝国主义,通过连线稍作解释,肯定其革命的手段,也认识其局限性,为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作铺垫。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案例6:资产阶
31、级革命派的政治主张。l 讨论: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不同?从具体实践说明。不同派别的思想的比较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比较,能让学生体会中国在怎样的背景下,不同的阶级阶层为救亡图存,不断斗争,探索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从具体实践说明”,则将辛亥革命从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纲领、革命指导思想及革命党的起义等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案例7:对辛亥革命的评价。l 阅读材料,分组讨论:从剪辫子等看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教材简单提及,学生较难理解,有必要为讨论提供详细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对话,联系革命派的政治主张和革命结果,从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经
32、济)、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的变迁等角度比较,从丰富多彩的史料中选取,哪些材料反映了革命积极的影响,哪些材料反映了革命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牢固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意识,学生在前后对比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33、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倡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一起。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搞在两旁边的,梳在后头的,有知百个式样。(1912年6月27日的大公报)当时,上海已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巴黎的时新服饰,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这里,各地又追踪上海。即使南京、苏州、北京也都昂首以瞻。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
34、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辛亥革命的结局,传统观点一般认为,这场革命既胜利,又最终失败。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既胜利又失败的表述似有自相矛盾之嫌,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有学者更明确提出,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它有终结,但不是失败。 案例8:本课知识脉络。l 思考问题,整理本课知识脉络: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是怎样寻找救国救民的道
35、路的?结果如何?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启示和收获? 教材在内容体系编排上并不是完全按历史发展的时序进行,而无疑学习历史,清楚历史发展的脉络是很必要的,所以整理知识脉络必不可少。这一过程,可穿插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这段历史的主线索,明白从地主阶级到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到革命派,各阶层不同的政治主张,最终都失败了,由此感悟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第四课 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课程标准41 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43 列举近代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教学
36、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会理性、科学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成果。2、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理解工业革命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分化,了解工人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感悟工人阶级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所进行的不懈斗争。2、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内涵的比较理解,掌握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与主要思想,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过程、人物及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客观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这一时
37、期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培养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从现实出发,通过列举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的变化,感受工业革命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体会社会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以及人们对消除这种不平等社会现象的追求,如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难点:“工业化、城市化”等抽象、专业内容的理解;感受、理解现实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教材结构分析本课选择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三部分内容,通俗易懂地阐释了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揭示出文明生活对现在生活的影响,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课时安
38、排:3课时。第一课时:工业化和城市化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教材分析了工业革命后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与工业化密不可分,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很多问题,即“城市病”。这就要求学生理性、科学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要有全面的认识,懂得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教学重点了解城市化和工业化密不可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很多问题。教学方法学生活动和教师启发相结合,信息资源整合法。教学设计:一、问题导入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的发明?它对人类的生活有影响吗?你能举哪些例子来说明?二、教学探究案例1:工业化和三大产业。1、社
39、会小调查:家庭成员的职业及工作情况。(对家庭成员职业的调查简便易行,注意调查对象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从曾祖父辈到父辈。可将学生的调查进行大致统计,从中可看到中国百姓在工业化前后职业变化,从而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变化。对家庭成员工作情况的了解可以进一步说明其它一些问题,如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工人越来越多;工业发展也促进农业的巨大变革,农业生产机械化等。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国家不同,工业化程度不同。)2、提问:你是否知道三大产业是怎样划分的?手工业归属于哪一产业,为什么?“城市,因为人口、资本、享乐和需求的大聚集,必然对住房、水、电、热、交通、文化、教育、通讯和享乐设施产生大需求。大批的第三产业因此应
40、运而生。” (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3、思考:工业生产部门中哪些工厂分别满足了我们穿衣、饮食、住房、交通运输、生活日用品等方面的需求?衣:纺织厂、服装厂、化纤厂等。食:食品厂、罐头厂、饮料厂、面粉厂等。住:建材厂、水泥厂、自来水厂、发电厂等。行:机车制造厂、汽车制造厂、造船厂、汽修厂等。生活日用品:文具厂、家具厂、钟表厂、日用化工厂等等。从问题解答中得出工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工业比重不断上升,工人越来越多,从而得出工业化的概念,这样,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事例。 案例2:城市化。1、 设想: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历史上城市的形成。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劳动
41、力的高度集中逐步形成城镇和城市,这就又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新的运动城市化。因此,工业化必然会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又进一步推进工业化。2、 看表格: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思考:为什么城市的人口会越来越多?3、社会小调查:人口流动情况(在表格中填上爸爸、舅舅等家庭成员)。从调查中说明随工业发展,家庭成员因不同需要,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越来越多,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这就是城市化。人口流动类型人口流动方向乡村城市城市乡村城市城市乡村乡村经商求学打工其他 “大工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必须住在近处,甚至在不大的工厂近旁,他们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他们都有一定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
42、还要有其他的人,如裁缝、鞋匠、面包师、泥瓦匠、木匠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村镇就变成了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了大城市。(恩格斯)案例3:城市病。1、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城市是怎样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什么好处?好处: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更加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等。2、 看阅读卡“城市病”,思考: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不足:工业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参考资料:印度首都新德里,大约每年有30万涌进城市,20世纪80年代初,其总人口仅600万,90年代接近1000万,21世纪进一步增至1400万,而成为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之一。目前城市有650个贫民窟,全市现
43、有480人生活在不卫生的环境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其首都伦敦一度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城市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大气污染严重,号称“雾都”。伦敦太晤士河水生生物绝迹,发黑发臭,被称为“死河”。 经过处理后,据称现在是欧洲最干净的城市河流。伦敦下水道由砖砌成,大部分追溯到1840年代,2004年8月3日,由于下水道难以承受突降的暴雨,60万吨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了泰晤士河,导致泰晤士河中几万条鱼的死亡。 3、 分组探究:如何解决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如何改善城市环境(水、大气、噪音、固体废弃物等)?4、 讨论:怎样全面看待城市化问题?三、拓
44、展活动:你所在的城市(城镇)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城市化的程度如何?四、教学反思与后记:第二课时: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教材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妇女地位的提高、教育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服饰休闲娱乐的变化等等。教学中侧重于探讨工业革命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通过变化,要求学生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从而理解是工业革命带给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文明生活。教学重点从现实出发,通过列举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的变化,感受工业革命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分组讨论
45、、材料分析法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你知道“国际妇女节”的来历和交谊舞大众化的时间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二、教学探究案例:文明生活。1、 巧辨真假:阅读课文,分组寻找材料迈克尔的生活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哪些是工业革命前,哪些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材料:迈克尔, 1878年出生,12岁,是英国一个小镇公司职员的儿子。每天早上起来,妈妈已经准备好了牛肉、土司涂果酱,爸爸习惯每天早上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每日邮报。一家人吃完早餐,爸爸穿好西装去上班,妈妈则去纺织厂上班,迈克尔去上学。晚餐很丰盛,最好吃的要数炒茶叶了。晚饭后,再吃点水果,真是舒服。假日是迈克尔盼望的,因为他可以约同学把篮
46、球玩个爽。可是这个周末,正当一切准备就绪时,电话铃响了,原来姑姑邀请他们来个家庭聚餐。虽然不能打篮球,不过家庭聚会也是很开心的。姑姑脾气有点倔,在爷爷的“强迫”下嫁了个她并不爱的人。她奋力抗争,终于换回自己的独立与自由。许是独身的缘故,姑姑很喜欢迈克尔,经常邀请他们一家。只是姑姑的家有点远,还要搭乘火车呢。2、阅读教材,看图657、658、659,说说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思考:(1)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了解工业革命前人们是怎样生活的?(2)我们现在又是怎样生活的?(3)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前人的生活有这么大的不同?(4)你能设想未来的人们生活状况吗?3、分组搜集资料并汇报:分小组从物质生活、科技发明、教育文化、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