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 题1、观 潮二次备课区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知识目标1、认识7个生子,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会背诵课文3、4自然段。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能力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收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分享。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理解课文
2、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收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分享。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由“潮”引入,整体感知1、解题知意。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告诉老师这儿的“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观潮”又是怎么回事呢?2、人文理“观潮”。a、导入。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那儿也是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受它吧!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
3、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二、学习生字新词。1、板书生字,这些生字你会读吗?2、学生自荐,师生评议。3、找出难认难写的字,重点教学。4、看谁先能默写。5、找词比赛。(学生自由在课文中找词语,看谁找得多)6、老师检查,谁是最棒
4、的。7、这些词语你能写了吗?三、小结,作业。1,据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感受一下,它“奇”在哪里?2、联系默写词语。第二课时一、 听写导入听写部分词语二、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l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
5、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状)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
6、、作者、大自然对话)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4、品读“潮来前”的“奇”。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
7、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第三课时一、读文,理清层次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8、”的顺序分段)二、积累,课外拓展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4、练习课堂作业。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室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四、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天下奇观潮来时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课后反思: 课 题2*
9、雅鲁藏布大峡谷二次备课区教学目标情意目标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能力目标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二、自由朗
10、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三、自学反馈,质疑问难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抓住要点,简要复述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二、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
11、你感受到什么了?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三、熟读课文,积累词语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四、课外延伸,
12、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课后反思:课 题3、鸟的天堂二次备课区教学目标情意目标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知识目标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能力目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
13、的: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生字词语,感受大榕树的茂盛。一、揭题1、板书“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3、作者简介。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不认识的字词可与师生交流。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三、学习生词1、课后的生字你会认了吗?同桌互认。2、展示读,师生订正。3、指导难写易错的字:4、练习默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听写生词。二、精读大榕树部分1、
14、学生自由读课文。2、图文对照:欣赏插图,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说的词,有不合适的吗?并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a你为什么这样读?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
15、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三、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第三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q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
16、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请听老师读课文,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用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感受得怎么样。二、精读写鸟部分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老师指导看图,你想象这里的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找到课文写鸟的地方,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学生自荐读,读得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c,师读后,师点评: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
17、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强
18、调,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三、感悟延伸,法制知识渗透学习 同学们,看到小鸟儿们这样的快活自在,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是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人乱砍伐树木,甚至有的人还石无忌弹的去伤害小鸟,鸟儿们渐渐失去了家,这种做法对吗?中华文明共和国森林保护法第六章第三十九条规定: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十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
19、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如果你们的家长有乱砍树木的,你要告诉他们,这样也是为小鸟保护了家园。四、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采蜜本上,并背诵。五、拓展练习,读写结合以大榕树的小鸟,我想对你们说为题,写几句话。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2、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3、搜寻身边美丽的自然景观。课后反思:多音字教学:枝干的数sh目不可计数sh课 题4* 火烧云二次备课区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积
20、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好好观察过傍晚天空的云吗?是什么样的?美吗?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却没有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在六、七十年前,一位叫肖红的作家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好好欣赏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读后反馈:a、指名分节朗读。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
21、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了多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四、课堂小结五、讨论和练
22、习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课后反思:课 题语文园地一二次备课区教学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教学课时五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
23、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再次指名交流。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
24、“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第二、三、四课时 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河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等。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山上日出、院坝月色、乡村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
25、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词汇语句的积累。学习“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范文赏析。6、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
26、决学生的难题。7、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第五课时 作文讲评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a、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课后反思:课 题5、古诗两首二次备课区教学
27、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重 难 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课 时二课时授课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一年级时学的那首望庐山瀑布吗?(师生背诵。)这首诗是写庐山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首描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理解诗题。指导注意文中两条注释,学习理解题目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28、。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板书“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都是不一样的;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
29、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都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三、熟读背诵1、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2、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四、练习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
30、入指名试背古诗。二、学习题意和节奏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2、自由吟读。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三、学习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四、感受诗情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
31、庄。3、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4、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5、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五、名句应用练习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
32、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六、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古诗和诗意。2、默写古诗。七、教后反思:课 题6、爬 山 虎 的 脚二次备课区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引人注目、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重 难 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 时三课时授课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大自然真奇妙,日月星辰、
33、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植物的文章:板书课题,读题明义。二、初学新课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板书):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学习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3、学生自由学习。四、学习课中生字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相机指导。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练习生字组词和
34、默写。第二课时一、复习进入听写生字二、师生共讨1、作者怎样描写“脚”样子的?请找出重点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2、通过爬山虎的脚的形象描写,可趁机让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3、讲讲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4、同桌介绍。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6、指导朗读。7、找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
35、固、休想拉下等。10、小组比赛朗读。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三、积累语言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2、指名“自我介绍”。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二、学习课文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互助交流1、 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36、2、 指导朗读3、 教师范读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4、 指导朗读。四、感受写作方法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3、交流归纳: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b能抓住特点观察。c作者怀着很深的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五、学以致用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2、 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六、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
37、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七、教学后记课 题7、蟋蟀的住宅二次备课区教学目标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重 难 点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课 时三课时授课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蟋蟀是什么吗?见过没有?嗯,很好,这个小家伙啊,它的小名是“叫蛐蛐”,大名叫“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是是昆
38、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哎!真是不可思议,今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1、要游览蟋蟀的住宅,可是要买票的哦,谁能认真流利的朗读课文,谁就能进去游览。生自由试读课文。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1、这小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 ”划出有关句子。2、反馈交流讨论。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a、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
39、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四、学习生字读写课后的生字和文中的词语,自己能找多少写多少。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蟋蟀的住宅的奇特,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40、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二、角色转换,“广告创意”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3、 交流汇报,评选最佳创意广告词。三、广告链接1、教师感情朗读收集到的精彩广告词。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b、蟋蟀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一、学习
41、挖掘部分,体会蟪蟀的工作艰苦1、上节课同学们的广告打得很好。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b、划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3、汇报交流。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二、升华课文,谱写歌词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三年级我们学过的一首歌:2、手机播放蜗牛与黄鹂鸟。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我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三、教师引导,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42、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四、看文章做作业 1、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课后反思: 课 题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二次备课区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重 难 点 在读
43、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课 时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板书课题,读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3、指名分节朗读。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四、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