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顾拓展三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2.积累革命诗歌。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2.积革命诗歌。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1课时一、回顾“词语盘点”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二、交流平台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三、日积月累1谈话导入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革命
2、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从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2朗读囚歌,感受形象。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行掌握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之后联系时代背景,整体感知全诗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囚歌第一节: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情况表达了来。下一节中,诗人先直接抒发了对自由的渴望,他决不会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表明他为了坚持真理,坚贞不屈的顽强斗志;为了革命事业,“头可断、血可流”的坚定信念;为了革命的理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最后作者以革命的凛然正气,慷慨激昂地说“
3、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气势豪迈,慷慨悲壮,反映一位革命战士无惧于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生命最后辉煌的崇高境界,是作者向世人豪迈的真情告白,使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在血与火的斗争考验面前,革命先辈为了崇高的理想,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从而得到永生。他们的英名彪炳史册,让我们肃然起敬!3背诵囚歌。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四、课外书屋1明确“课外书屋”的目的。(1)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亲近书籍,阅读书籍,与书为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2)通过阅读革命题材的经典名著,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和教育,从而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与
4、发展。2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阅读一部优秀的佳作精品,令人震撼,令人陶醉。不仅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且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本单元课文的思想主题是“緬怀革命先辈”,所以在“课外书屋”这一栏目中,介绍、推荐的是几本非常经典的革命题材小说。如红岩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在这些书中,你最了解哪本小说,哪个故事,哪个人物呢?老师建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完整地读一本你喜爱的书,进一步感受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体会他们的崇高品德。为了提高阅读效果,在阅读过程中,同学要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加深理解,并把感人的精彩段落和妙词佳句抄写下来
5、,认真地做好读书笔记,以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过一段时间,老师准备召开一次班级读书会,交流大家的读书体会。本单元“词语盘点”的教学可以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日积月”是诗歌囚歌,这首诗以形象、精练、富有感情为基本特征,好的诗还有一种意境美。囚歌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现为优美,而是表现为壮美,一种使人回肠荡气的悲壮之美,一种不可抑制的阳刚之美,一种使人肃然起敬的共产主义精神美。虽然在教学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单列每一项进行讲解,但我的确想把这种美很好地体现来。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这首抒情诗教得有情。为此,教师必须“进入角色”,即把自己变成叶挺。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学生;使他
6、们体会到囚歌的情感美。我还要求自己,要用诗一样的语言去讲诗,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精练、形象,充满激情,以此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会到囚歌的形象美。总之,在囚歌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审美教育。本诗的教学,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在多重朗读中感受到英雄的气概,并为之感动。对诗中的关键词语,他们能结合看过的影片、读过的故事较为准确地理解。比如学生谈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卖友求荣的人。但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对过去的历史毕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们对诗歌,特别是抒情诗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这些我在教学前预想得还不够,因此在课堂上实施时有困难。不足之处表现为:学生课外查阅有关叶挺的资料不足,所以在课堂上,我不得不进行补充。后来我想:本诗歌颂的是一种革命的气节,革命者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是有相同之处的,学生查阅关于叶挺的资料有限,如果将范围扩大些,让学生查阅革命者的故事,效果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也许会更丰富。“口语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