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思想家”魏明伦谈戏曲创作11月28日起上海大剧院举办的川剧精品展演,三部大戏好女人坏女人、变脸与巴山秀才均出自魏明伦之手。这位被余秋雨誉为“民间思想家”的“鬼才”颇为风趣地说:“如果多点像我这样的人,戏曲大概就不会消亡了。”“角儿制”是忘“本”现象魏明伦坦言现在戏曲院团有一难,难在没好的本子,于是沉寂低迷。他称其间原因太复杂,首先是编剧难度大,虽然其他文学样式也各有难处,但舞台对剧本的限制更多。其次是创作效益低,又是“角儿制”“明星制”吃香,于是,编剧就成了只是为角儿写戏的附庸。魏明伦指出,戏曲从元明清的“编剧主将制”发展到晚清的“角儿制”,是一种忘“本”现象。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千军易
2、得,一本难求。他衷心希望戏曲界给剧作家更多一点理解和扶持。他说自己从小学三年级后就再未进过任何学校,但这辈子和戏剧的缘分太深,从9岁上台演戏迄今已有51年戏龄。经过各种各样的波折,过早地忧患人生,由于难离戏剧,招招不离人间烟火,戏戏坚持独特见解,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以“性别”为剧作分类魏明伦最近编了一个4卷“精品书系”,其中一卷杂文随笔,一卷碑赋,还有两卷是戏剧,分别名为好女人与坏女人:魏明伦女性剧作选以及凡人与伟人:魏明伦男性剧作选。这样以男性题材和女性题材来给自己的剧作编选分类,魏明伦也真算“怪”得可以了。魏明伦说,大家都知道他善于写女人,潘金莲和中国公主图兰朵名气还挺大,这次他只带了最新创
3、作的好女人坏女人参加上海艺术节,而另外则选了两部男性题材的剧作。他介绍,获得中国艺术节大奖的变脸曾来过上海,演水上飘和狗娃的还分别获得了白玉兰主、配角奖;另一部巴山秀才则讲一位书呆子利用省试机会,在考卷上为民书写冤状、伸张正义的故事。戏剧魅力不输影视谈到上海艺术节即将上演的京派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魏明伦评价,可与此前拍摄的同名电视剧媲美。他认为,好的影视可以改编成戏剧,好的戏剧同样也可以改编成影视,关键是要出好作品。魏明伦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曹禺的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分别被拍成影视,京剧骆驼祥子更被戏剧专家公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其成就超越了早些年所拍的同名电影。他本人根据周克芹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改编的川剧四姑娘,艺术成就也远在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之上,其中三叩门一折,现已成了舞台经典片断。这充分说明,戏剧仍具有影视无法替代的、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