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数学融入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安仁县城关二小 李戈林【摘要】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将数学融入生活,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从生活情境中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价值,让数学走向生活。【关键词】 生活情境 数学融入生活 生活化 数学化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不能把生活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只会机械地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能得
2、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将数学融入生活,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包含着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源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的心理特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主动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
3、游戏情境: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二、调动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
4、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问题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帮助其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大重要法宝,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能够站在实际生活的立场上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刻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探究能力。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去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妈妈带了165元钱去超市共买了97元的零食,她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钞票后还剩下165-100=65(元),接着营业员找回3元,此时妈妈所带的
5、钱还有165-100+3=68(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多减要加上,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速算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例如我执教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在教学时我作了这样的处理:一台洗衣机,长0.8米,宽0.6米,高0.7米,给这个洗衣机做一个外罩,求外罩的面积。在学生自主思考后追问:你知道洗衣机外罩是什么样?这样就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思考,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再让学生计算,这样做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求平均数的问题”这一内容时,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题:请同学们回家后到超市去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同一类商品的5种不同价格,看一看哪种牌子的最贵?哪种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它们的平均价格是多少?像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
7、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四、设计开放性练习,提倡解法多样化,促使学生“用”数学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只要是合理的,就应该充许它存在。现实生活是这样,源于生活的数学也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教学更是这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学生学过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后,我在教学中创设了生活中的购物情境,设置了这样的开放练习:玩具赛车2元、玩具飞机
8、3元,洋娃娃4元、积木5元、拼图6元、玩具挖掘机7元、橡皮泥8元。小林花10元钱买了一些物品,他买了几个物品?用数学式子表示。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买2个(即2元的和8元的物品;3元的和7元的物品),有的学生说:可以买3个(3元的2个和4元的1个;4元的2个、2元的1个),有的学生说:可以买4个还有的学生说:可以买5个,每个2元的。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式子有序地一次表示为:(1) 把10元分解成2个数的和: 10=2+8 10=3+7 10=4+6 10=5+5(2) 把10元分解成3个数的和: 10=3+3+4 10=4+4+2 10=6+2+2 1
9、0=5+2+3(3) 把10元分解成4个数的和: 10=4+2+2+2 10=3+3+2+2(4) 把10元分解成5个数的和: 10=2+2+2+2+2通过整理发现小林购物的方案共有11种,他所买的物品有可能是以上方案中的任何一种。像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强调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力求做到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实际中的现象和问题,往往可以激发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欲望,才能更好地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更好地更主动地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
10、目的、循序渐进地将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日积月累,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厚积而薄发,真正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 韩曙东.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J. 小学教学参考,2014,(12):52. 2 李朝晖.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0):232-232. 3 吕则旭.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 俪人:教师,2016,(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