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书法欣赏电子学案楷书(汉魏晋时期).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85367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欣赏电子学案楷书(汉魏晋时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书法欣赏电子学案楷书(汉魏晋时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书法欣赏电子学案楷书(汉魏晋时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书法欣赏电子学案楷书(汉魏晋时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书法欣赏电子学案楷书(汉魏晋时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谷城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电子教案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书法课程电子教案 授课课题:书法及欣赏 授课教师:邹永军 NO:3 授课班级2013级高考护理班授课日期2014年4 月511 日授课类型讲授-赏析-练习学 时 数4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楷书的发展及演变;2、掌握了解各时期楷书的特点及特征;教学内容1、楷书的含义及特征;2、楷书的形成及发展阶段;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楷书及艺术价值;4、唐朝的楷书及艺术价值;5、宋朝的楷书及艺术价值;6、元明清时期的楷书及艺术价值;重点难点各时期的楷书的笔画及艺术特征教学方法讲授-鉴赏-示例学习方法模仿练习-临摹纠正-模仿练习教学过程设计备注(时间分配

2、、个性修改等)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第一、二课时一、复习隶书的特点及艺术价值,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 1、楷书的由来: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虞体”、“颜体”、“柳体”、“赵体”等 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2、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A、楷书的萌芽期两汉;B、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C、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清;。3、楷书的分类 楷书是我国通用的一种书法字体。楷书书法欣赏依据字体可分为

3、大楷和小楷两种。A、小楷: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大楷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 4、汉、魏时期: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

4、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洵(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三国时期,书法艺术的提高有四个方面的社会原因。其一,魏晋时期的思想解放是书法艺术迅速发展变化

5、的基础。钟繇认为 “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意谓书法创作犹自然元气赋予万物,从而产生、创造了奇异美妙的艺术。这种崇尚自然、提倡自然天成的思想,是思想解放的结果。其二,物质条件的进步是书法艺术成熟的前提。此时,作为书写材料的笔、墨、纸、砚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纸张的改良与运用,使笔墨发挥了圆润、柔韧的特长,消除了简帛呆板坚硬的束缚。这为书法各种风格争芳斗艳铺平了道路。同时,楷书的出现,使汉字的实用功能大大提高,出现了一大批专门从事书写的书法家,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其三,碑铭文大量出现,加强了汉字的实用价值,客观上促进了书法艺术的提高。记功刻石,祭祖立碑成为一时所尚,蔡邕就是一个以书写碑文

6、著称当世的著名书法家。“焦尾琴”与齐恒公的“号钟琴”、楚庄王的“绕梁琴”、司马相如的“绿绮琴”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其四,与书法达到繁荣期同步,传统的书法理论与文艺思潮相适应,取得了可喜成就,指导了书法艺术向至淳至美的发展。有了这几个条件,便奠定了三国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比划,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7、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第三、四课时 东、西晋的楷书发展及艺术价值 A、西晋的楷书 西晋时期的士族门阀,由于大都是儒学世家,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所以大部分士族名士都擅长书法。见于史料记载的书法名家有数十人,包括何曾、山涛、傅玄、卫瓘、羊枯、王浑、杜预、成公绥、张华、索靖、左思、卫恒,王衍、陆机、陆云、刘艰、卫灌、荀助、卫珍、向秀、乐广、张翰等。由于学术和家族势力的传承性,西晋时期的书法家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家族倾向,其中最著名的书法世家是河东卫氏。而引领西晋书法潮流的是索靖和河东卫氏的代表人物卫瓘、卫凯等人。钟繇(yo)(151年230年),字元常。

8、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书法代表作品:“五表”: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这是现存钟繇书法艺术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钟繇的真迹。“六帖”: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六帖”全部为临本;“三碑”: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丕称帝,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后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与华歆、

9、王朗并为三公。明帝继位,迁太傅,进封定陵侯。太和四年(230年)卒,谥曰成。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庚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艺术价值:钟繇的楷书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一方面他勤奋学习,善于

10、思考与钻研。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宣示表:钟繇小楷。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相传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这就是著名的“衣带过江”的故事。特点: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八分古意,全是真书笔法。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此帖风格直

11、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 (从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等就可看出),进而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创作,如赵孟頫、文徵明、王宠、黄道周等。贺克捷表: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钟繇的书法,是较可靠的传世文人书中最早的作品。看此帖,其字尚未脱尽隶书笔意,但已属楷体。昨疏还示帖:是传世小楷中的上品、精品。最引人注目的是点法精湛,点、横、竖、撇、捺几乎都可以用点来代替,前人书中还没有这样使用点法的。这使得小楷特别精干凝练,含蓄蕴藉,空间分布由此而显得开张洞达。横画不再一味地逆锋,画与画之间多以尖接,为的是节省空间,使小字看上去也有大字的疏朗,撇、捺也

12、多用点,不能用点的也不作强调,竖画用侧起斜势的中锋,变掉了荐季直表的平锋铺毫的隶法,也没有了贺捷表的章草的撇、捺,脱去了隶书和章草的特征,正式奠定了楷法的规则。墓田丙舍帖:历代视为钟书法帖。其用笔娴雅,字体风流,不乏古意,点画生动流转,饶有天趣,乃善书之绝妙。细读此帖,用笔温润,结体劲健,正是王羲之创造性地临摹钟书所造成的新作,成为历代书爱者取法贵上的正书法帖。王羲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

13、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羲之书风的来源及影响魏晋时期因为政治集团的激烈斗争和战争的连绵,使经学急剧后退,文人士大夫抛弃了两汉经学传统,重新解释天道自然,提出贵无的思想体系,这种以老庄思想为本的玄学对儒学的改造,使玄学风糜。魏晋文人在充分认识自然之美的同时,意识到自然是人性与艺术美的和谐,是整个宇宙、人生的感受和领悟,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了书法风气的兴盛。道教也对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书法作佛事,在魏晋时期非

14、常普遍,佛教盛行中,写经与刻经留下了许多遗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王羲之自会稽任上以后,曾对会稽山水作了精彩的描述,这种自然之美,使得他超然物外,王羲之书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内质,正是其思想、品格的反映。王羲之的书法师承有三,一是源于东汉末年的张芝一系的草书,由卫、索家族传至东晋,成为王羲之学习的对象;二是东汉末年钟繇的楷书与行书,由卫氏家族中的卫夫人传递给王羲之,三是王羲之父辈的影响。王羲之书法风格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15、,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

16、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王羲之的楷书:乐毅论:系王羲之小楷法帖,创作于永和四年(348年)。乐毅论为三国时期夏侯玄所撰,是一篇论述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征战主事的文章。王羲之抄写这篇书迹,是付给其子王献之的。原迹久已不存。乐毅论是王羲之楷书中颇负盛誉的名帖,历代名家对此赞不绝口。隋智永在题右军乐毅论后说:“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唐褚遂良拓本乐毅论)记指出:“(乐毅论)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北宋黄庭坚有诗咏乐毅论为:“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清人钱泳书学对乐毅论更是大为推崇:“昔人谓右军乐毅论为千古楷法之祖,其言确有理据。盖黄庭、曹娥、像赞

17、非不妙,然各立面目,惟乐毅冲融大雅,方圆适中,实开后世馆阁试策之端,斯为上乘。” 乐毅论外标冲蔼之容,内含清刚之气;遒劲之中不失婉媚,端庄之中不失姿态;精淳粹美,清雄雅正,意境高远,静气迎人,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空灵淡荡,高怀绝俗,真大雅不群之作也。乐毅论是学习小楷的上乘法帖,从其学起,定能获益匪浅。 乐毅论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传王羲之抄写这篇文章,是书付其子官奴的。有人考证说,官奴是王献之。这一书迹,早在去东晋未远的南朝曾被论及。梁武帝在与陶宏景讨论内府所藏的这篇书迹时说:“逸少迹无甚极细书,乐毅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陶宏景表示赞同,曰:“乐毅论愚心

18、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轻言,今旨以为非真,窃自信颇涉有悟。”那么,梁朝内府的藏本,宜是摹本而非真迹。黄庭经: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 因此,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王献之:王献之(344年386年)东

19、晋书法家、诗人、大臣,晋简文帝司马昱的驸马。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

20、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其他书家:钟会,字士季,钟繇少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受其父影响,在书法上有独到成就,梁武帝萧衍称其书“有十二意,意多奇妙”。唐代张怀瓘书断赞其“书有父风,稍备筋骨,兼美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汗不敢出:钟会父亲钟繇的几个儿子都很不错,上进成才,大儿子钟毓就很厉害,年纪轻轻就做到散骑常

21、侍的官。可是最厉害的还是小儿子钟会。钟会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当时著名的大臣蒋济到钟繇家做客,看到了钟会就非常吃惊,对钟繇说:“这个孩子可不是一般的人啊,你看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了,一点儿也不怯场,这是个胆大如斗的奇才。”后来钟繇引见他们两个去见皇帝曹丕,钟毓头一次见皇帝,吓得全身是汗,钟会呢好像没事儿一样,从容的很。皇帝问:“钟毓啊,你怎么出了那么多汗啊?”钟毓说:“陛下天威,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皇帝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呢?”钟会学着他大哥的口气说:“陛下天威,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皇帝哈哈大笑。慧眼识人:王戎、裴楷两人童年时拜访钟会,一会儿就走了,走后,有位客人问钟会说:“刚才那两个小

22、孩怎么样?”钟会说:“裴楷清廉通达,王戎简约扼要。二十年以后,这两位贤才会做吏部尚书。希望那时候天下没有被遗漏的人才。妙语连珠:司马昭和陈骞、陈泰一起乘车,当车子经过钟会家时,招呼钟会一同乘车,还没等他出来,就丢下他驾车离开了。等他出来,车子已经走远了。他赶到以后,司马昭借机嘲笑他说:“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你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大家盼着你,你却遥遥无期。”钟会回答说:“懿德、实才矫然出众的人,为什么一走要和大家合群!”司马昭又问钟会:“皋繇是怎样一个人?”钟会回答说:“比上不如尧舜,比下不如周公和孔子,但也是当时的懿德之士。钟会评论安丰侯王戎说:“阿戎聪明伶俐,懂得别人的心意。”又评论说:“裴

23、公善谈,一整天也谈不完。”吏部郎这个职位空出来了,晋文帝司马昭问钟会谁是适当的人选,钟会回答说:“裴楷清廉通达,王戎能掌握要领而处事简约,都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委任裴楷。才艺比拼:钟会是济北公荀勖的叔伯舅父,两人感情不和。荀勖有一把宝剑,约值一百万,经常放在他母亲钟夫人那里。钟会擅长书法,就模仿荀勖笔迹,写了一封信给他母亲要宝剑,于是就偷去不还回来。荀勖知道是钟会干的事,可是没有办法要回来,就想法报复他。后来钟家兄弟花了一千万修建一所住宅,刚落成,非常精美,还没有搬进去。荀勖很擅长绘画,就偷偷地到钟会的新居去,画上钟繇的像,衣帽、相貌都和生前一模一样。钟毓和钟会兄弟进门看见,就大为感伤哀痛,不

24、能住进去,房子于是闲置不用。闻所闻而来钟会精明有才思,原先并不认识嵇康。他便邀约了当时一些贤能杰出的人士一起去找嵇康。嵇康正在树下打铁,向秀帮他拉风箱。嵇康挥锤敲打不停,旁若无人,过了很久也不和钟会他们说一句话。钟会起身离开,嵇康说:“你们听说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去?”钟会说:“我们听到了所听到的而来,看到了所看到的而离开。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汉灵帝时,官至选部尚书。书法上,学习师宜宫的书法艺术,以善八分著称。后来依附刘表,不久归于曹操。曹操非常喜欢其书法作品,认为超过了其师。因此,每逢宫殿落成题字,均邀梁鹄书写。曹操,不但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书法上

25、也有独到成就。晋代陆云给陆机的信中说:“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可见曹操亦喜欢书法,这一点也可以从他与钟繇、梁鹄的关系中看出。现在发现曹操的唯一墨迹为“衮雪”二字,这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栈道咽喉石门(今陕西褒城)时,看到河中景象所书,字刻于河水礁石上。“衮雪”二字表现了河水汹涌澎湃的流势,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散溅出,水大石众,犹如滚动之雪浪,故云“衮”(滚)雪”。此石现存陕西博物馆,左端书有“魏王”二小字。谯水击蛟: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

26、,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行刺张让: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望梅止渴: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割发代首:有一次,曹操

27、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迎回文姬: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于是派遣使者用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并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横槊赋诗: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

28、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绝妙好辞: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

29、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受(盛纳)五辛的器具)。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分香卖履: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第五、六课时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及艺术价值1、 概述自西晋灭亡

30、之后,中国的北方出现五胡十六国的混战局面,拓跋氏统一北方,建立魏国,后来分裂而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是所谓北朝。北魏开国之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对汉文化的接受并不太重视,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才大力提倡汉文化和崇信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的佛教渐趋兴盛,造塔和造像之风盛行。同时,碑刻作为墓葬的组成部分,得以重兴;墓志也开始大量出现。这些变化,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晋室南迁至灭亡,从公元年至年,历年,后为宋、齐、梁、陈四朝所代。这是所谓南朝。南朝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书法。但“南朝禁碑,至齐未驰”,因此碑版寥落稀少,书法作品传世的,多以尺牍、书札等墨迹为主。南北朝

31、时代对峙分裂的局面,造成政治、经济、文化、地域、习俗等方面发展的不同,书法也不例外。南北书风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一,书家群体的不同。南朝书家多是上层贵族人士,而北朝书家则多为无名人物,这一点,通过唐朝窦臮述书赋中所集双方人物数量就可以看出:南朝共人,北朝则只有人(刘珉),虽然现在发现的书迹中又出现了一些重要人物如郑道昭等,在数量上还是南朝占优。当然,应当说明,窦氏所依据的主要是墨迹,而北朝书家在这一方面的活动相对不那么突出。其二,书迹形式的不同。南朝以尺牍为典型,北朝则以石刻为大宗。前者是东晋流风的延续,后者则遥接汉代传统。这两点,共同反映出南北双方对于书法的功能、意义、价值的认识是有区

32、别的:前者重视其对主体精神的展现功能,后者则重视其现实的应用性和美化作用。这种区别,也可以从颜之推颜氏家训的有关论述中看出来。第三,主要应用字体的差别。南朝继承东晋传统,行草是书写时的主要字体,而北朝则主要使用正在不断演变形质的隶楷错变的字体。这三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了南北书风的整体差异:一风流妍妙,一质朴厚重;一温婉妩媚,一豪健雄放;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当然,我们这样分析,并非将南北截然对峙起来。实际上,在北朝仍然有许多喜爱行草书法的人物,只是书迹至今没有发现罢了;在南朝,民间或边地的石刻的书写风格、与北朝的也存在相当多的相同点。这表明,一定的分野固然存在,但当外部条件类似时,这种分界可能就

33、不那么清晰了。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朝的晚期,南北之间的书风差异随着社会的逐渐融合,也逐渐开始弥合,这一趋势至隋代演为主流,从而使书法艺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南朝名家南朝书法的主体与东晋相似,以贵族阶层为核心,其书风也主要继承东晋流风,爱妍薄质,尤其推崇王献之书风,南梁时贬低献之、褒举锺繇,情况才发生变化。代表性书家有: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人。官至中散大夫。幼学书,得舅氏王献之之法,兼善隶、行、草书,见重于当时,为献之之后书名最重的书家。时谚有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相传献之书中风神较弱者,往往为羊欣所书。袁昂古今书评曰:“羊欣书如大家婢作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

34、。”著有采古来能书人名。传世有笔精帖。王僧虔(),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四代孙,王珣孙。宋时官至尚书令,入齐,转侍中。少时即善书,宋文帝以为胜献之。梁武帝尝评其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齐高帝萧道成曾与僧虔赌书,问:“谁为第一?对曰:“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存世太子舍人王琰帖,四行,字。体势方扁厚朴,用笔沉稳工致,韵意苍劲老到,恭谨而端丽。著作有论书、笔意赞等。王僧虔之子王慈、王志,书名虽不高,但却有墨迹传世。王慈(),字伯宝,琅琊人,官至冠军将军,东海太守。书迹有尊体安和帖、汝比帖、柏酒帖,皆存于唐摹万岁通天帖中。书风洒脱飘逸,较小王更为放纵

35、,值得重视。王志字次道,累官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书作有一日无申帖,笔势险峻,结体严谨。萧子云(),字景乔,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仕至国子祭酒,人称“萧祭酒”。工草、隶,又创小篆飞白,为世楷法,“润色锺门”(述书赋),善效钟王而微变字体。其书深为梁武帝所重,以为能与钟繇争先。智永(生卒年不详),俗姓王,名法极,王羲之七代孙。相传曾居永欣寺专意临书三十年,写真草千文八百余本。所退笔头,埋为“笔冢”。请书者如市,门限为穿,以铁叶裹之,号“铁门限”。其书精熟过人,兼善诸体,以楷书草书为最佳,是“二王”书法承上启下的人物,对于传播二王书风功不可没。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评智永书:“笔力纵横,真草兼备,绰

36、有祖风,为一时推重。”其真草千字文流传广远,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存真迹一本,藏于日本。笔法精严而不拘谨,结构端庄而不板滞,章法虽字字独立而气息统一,整体风格于平淡中蕴深意,典雅含蓄、自然生趣。苏轼曾评论他的书法说:“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一,乃识其奇趣。”可谓独具只眼。这些书家,虽然开创性比东晋书家稍逊,但他们的存在和努力,深化了东晋以来的书法观念,使东晋书法成为一种传统。二、南朝碑刻南朝由于禁碑,碑刻数量不多,但也有一些墓志,如吕超墓志、刘怀民墓志、刘岱墓志等;有少量的碑刻,如萧憺碑、爨龙颜碑;摩崖则有瘗鹤铭等。爨龙颜碑立于刘宋大明

37、二年(),与东晋的爨宝子碑合称“二爨”。爨道庆撰文。因其碑比爨宝子碑大,故又称“大爨”。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评谓“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爨龙颜碑已经基本删汰了隶书的笔划形貌,但在点划的穿插布置上,仍留有许多隶书的意味,致使结构倾倒欹侧、长短错落,初看似极稚拙,而细细品味,却又含有高古浑朴的妙趣。瘗鹤铭,南梁天监十三年(公元年)刻于丹徒焦山西麓摩崖上。今残存八十八字。世传为陶弘景书。其字姿态雍容安雅,如闲云野鹤,有飘然远举之致。宋黄山谷誉为“大字之祖”,清刘熙载认为“其举止历落,气体宏逸,令人味之不尽”。王澍云:“其书法虽已剥蚀,然萧疏淡远,固是神仙之迹。大字如小字,唯瘗鹤铭之如意指挥,斯足当

38、之。”刘怀民墓志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立石,全称宋故建威将军齐北海二郡太守笠乡侯东阳城主刘府君墓志铭,山东益都出土。铭文十六行,每行十四字。刘怀民墓志书风古朴厚重,结体疏朗自然。其字体是隶书到楷书的过渡。萧憺碑,南梁普通三年()立石,全称始兴忠武王萧憺碑。徐勉撰文,贝义渊书。康有为评其字如“长枪大戟”。书风卓伟雄强,体势宽博,与唐初等慈寺碑有相似处,可见南朝楷书已经进入了一个较高的阶段。三、北朝石刻北朝没有留下名家墨迹,但碑刻形式多样,数量丰富,特色鲜明,在书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虽然自出现后很长时间不被重视,但从清代开始,人们重新对它进行了审视,并给予了全新的历史定位。时至今日,它至少有两方

39、面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肯定:一是字体演变,这些作品记录了北朝在楷书上的探索,证明北朝楷书是唐代楷书得以辉煌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艺术价值,这些作品所特有的阳刚豪迈、朴拙生辣,是书法美的一种重要类型。北朝书法,文献记载以“崔、卢”两家最为著名。“崔”有崔悦、崔潜、崔宏、崔浩、崔简等,“卢”有卢谌、卢邈、卢偃等。文献还指出,“崔、卢”两家书风基本上是继承钟繇、卫瓘一路,但因为无作品传世,无法直接探寻其风格的真实情况。北朝石刻书法统称为“北碑”,而北碑又以北魏成就最高,故又称作“魏碑”,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并概括其审美价值为:“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

40、笔法跳跃,四曰笔画俊厚,五曰意态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北朝刻石在楷书上作出了多方面的探索,创造了多样的风格,在楷书发展史上,有不可代替的位置。依照其型制、用途,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五大类:造像题记、摩崖刻石、墓志、墓碑和神庙碑等。()墓碑和神庙碑。主要有:北魏的嵩高灵庙碑、高庆碑、贾思伯碑、张猛龙碑、高贞碑,东魏的高盛碑、敬使君碑、李仲璇碑,北齐的隽修罗碑,北周的华岳颂碑等。这类作品用途相对较为庄重,刻制也比较精心,有的作品还有意追求篆隶形意,因而往往以庄严谨饬为特点。其尤佳者,为张猛龙碑。张猛龙碑,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立,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

41、君清颂之碑,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康有为推为“正体变态之宗”,享誉极高,甚至有“北碑之王”的美誉。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内容为歌颂北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尊兴孔学的事迹。张猛龙碑笔法刚健挺劲、斩钉截铁,以方为主,如横、直划的方笔起笔,折处的方棱及三角形的点等;但是通篇看来,并不霸悍,而有秀丽俊爽的姿致。()造像题记。内容多是为造像者记功德和替死者祈福。造像本身具有神圣性,因而造像记的文字自然也带有一种庄重严谨的特色。造像题记主要集中在洛阳龙门石窟,约有造像三万余尊,题记三千余方,其中北魏题记一千余方。康有为称龙门造像记“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龙门造像记有四品、十品、二十品、三十品等名目。

42、历来以龙门廿品为最煊赫,其中堪称巨迹者为龙门四品,即始平公造像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这些作品多数刻制方法比较简单,似乎常常不经过书丹而直接刻写,故刀的意味比较浓厚,被看作“方笔”的典型,风格雄强峻厚,朴实茂密,最具阳刚之美。始平公造像记,立于太和二十二年(),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十行,每行二十字。孟达撰文,朱义章书丹。此碑用阳刻法,笔画棱角锋利而不尖刻,折处多用重顿,紧结厚实,结体茂密庄严,显得雄峻非凡。康有为评:“遍临诸品,终于始平公,极意疏荡,骨格成,体形定,得其形熊力厚,一生无靡弱之病。”()摩崖刻石。主要集中在山东境内。分别有北魏时期的云峰

43、山刻石,北齐时期的四山刻石及经石峪金刚经、石门铭、水牛山文殊般若经等。云峰山刻石还包括太基山、天柱山、百峰山等。四山包括冈山、尖山、铁山、葛山。云峰山诸刻主要出于郑道昭父子之手,代表作郑文公碑,北魏永平四年刻于山东掖县云峰山上,称下碑,一在天柱山,称上碑。内容为光州刺史郑道昭叙其父羲之功。体势以横为主、宽展安和,因石面不平,故拓片显示的用笔特点为圆匀均平,舒缓持重,整体看来安详雅重,无一丝烟火气。论经书诗北魏永平四年刻,笔法方中带圆,骨力雄浑,结构阔大开张,气势高旷博大。其它还有观海童诗、东堪石室铭等。北齐四山刻石及金刚经、文殊经,有明显的采用隶书形意的企图,字型扁阔,笔划肥厚,提按不显,勾尾

44、挑起,整体看来显得从容优裕,简净温和。石门铭北魏正始年间刻。在陕西,王远书,继承汉石门颂的风格,笔划飘拂,具有草情篆韵,康有为誉为“飞逸浑穆之宗”。()墓志。最主要的是出土于洛阳邙山的元氏皇族墓志,此外著名的有司马景和妻墓志、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鞠彦云墓志、张玄墓志等。邙山元氏墓志大多刻制精美,书写水平较高,从字体上看,可以代表当时楷书所达到的成熟程度,风格以秀美娟雅为主。其他墓志则风格多样,有的凝重,有的超逸,都具有很高的审美审美价值。张玄墓志,又名张黑女墓志铭,原石已佚,清道光年间何绍基于山东发现剪裱本,属海内孤本,极为珍贵。拓本现藏上海博物馆。书于北魏晋泰元年()。运笔中侧互用,藏露皆

45、备,轻重并举,刚柔相济,得圆润之趣,与南朝楷书已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不失厚重典雅的北朝本色。结体捺画微微上举,平添欹侧之势,但因主要采用横势而宽绰,微含隶意,故仍然极其端稳平和。清何绍基评云:“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神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四、其它书迹这类作品,有的写在砖上,如高昌墓砖如画承及妻张氏砖志、赵荣宗妻韩氏砖志、徐宁妻张氏砖志、令狐天恩砖志、孟子砖志等;有的写在木板上,如司马金龙墓漆书题字;但主要的书写材料还是纸,其中有大量是佛经,著名的有南齐大方等集经,梁律序、出家人受菩萨戒经,北魏摩珂摩耶经、大般涅槃经、大智度经、华岩经,西魏菩萨处经、大般涅槃经,北周大般涅槃

46、经、建章初首故称第一等。 这些作品,出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用途、制作和书写方式也有很大差异,因而书风是极不相同的。但在不同之中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探索性。佛经的书写相对规范、严谨,但大多保留了一定的隶书意味,反映了楷书字体成长的进程;墓砖则书写较为随意,有天真不羁的趣味。总之,它们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楷书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面目,对于研究楷书的成长尤有价值,在艺术上,其探索性对于寻求楷书的变化有参考价值。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这是北朝。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此时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智永:(南朝-隋唐)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子,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他是严守家法的大书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